陈月梅 周颖 陈沅 黎俏
摘 要:客家方言作为客家优秀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少客家词汇能够充分体现客家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与精神追求,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清远英德作为纯客家县市,客家方言的代际传承正面临困境。本文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并分析英德地区青少年客家方言的使用现状,探索客家方言传承困境的原因,针对现有的状况多角度提出保护与传承英德地区客家方言的思路与方法,让客家方言在新时代下焕发活力,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客家方言;式微原因;保护传承
一、 客家方言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
客家方言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七大方言之一,当时北方人民由于战乱等原因被迫南迁,他们带来的北方话在楚语一支的傒语[傒语:南北朝时期九江、豫章一带居民所讲的语言,与当时的“正音”即通语有所区别。]的基础上形成客家方言。客家方言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广西、江西、四川、湖南。广东省境内则分布在粤东、粤中、粤西和粤北地区。英德位于广东省中北部,北江中游,位于粤北地区的英德,人口有8成以上是客家人,饶秉才在《客家方言》中指出英德是纯粹属客家方言或以客家方言为主的县市。客家方言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语言的背后折射出客家人独有的文化特征。
客家方言形成的背后反映了客家人的迁移历史。客家民系在历史上有五次大规模的北民南迁运动,第一次南迁运动发生在东汉末年至魏晋,这一批人走出中原故土,他们所讲的语言是中原汉语,所以在客家方言中保留不少中古口语词。搇:《集韵》丘禁切:“搇,按也。”因此搇是“按”的意思。舓:《广韵》神纸切:“舓,以舌舔物”。因此舓是“舔”的意思。
客家方言的词汇中反映出浓郁的“山居稻作”文化。客家人迁出中原地区后,居住在山区,农业种植以稻子为主。在客家方言词汇中与山区生活和稻子种植相关的词语异常丰富。英德地处粤北山区,不少词汇能体现出英德的地理特征,如山坑(地势较低的山)、山窿(山洞)、背夫(小山坡)。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比较特别的说法。“山薯”是指淮山、“山佬古”是形容一个从穷乡僻壤的大山里出来的人,没有见过世面。“禾”在客家话中是“水稻”的意思,作为客家人主要的粮食种类,有关禾的词汇也十分丰富,如割禾、禾头、旱禾。
有些词汇也颇有特色。“嫲”在粤方言区中是对老年女性的称呼,但在客家方言区中“嫲”作为词汇的后缀,表示雌性动物,如鸡嫲(母鸡)、鸭嫲(母鸭)。“公”可以表示对祖父的称呼“阿公”,也可以表示禽类雄性动物,如鸡公(公鸡)、鹅公(公鹅)。
客家方言中有不少的熟语同样反映出“山居稻作”文化。如:“人怕老来穷,禾怕寒露风”广东气候条件較为优越,水稻种植分早晚两季。晚季种植的水稻要避开寒冷的寒露风,否则积温不够会大大减少产量。“禾怕寒露风”告诫人们在农业种植时莫错过农时,因而劝诫人们莫错过年轻的奋斗时光,该奋斗时应抓住时机,坚持不懈地拼搏,体现出客家人为人处事中懂得抓住机遇以及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一山更有一山高”本领强的人中,还有更强的高手,告诫他人做人做事应秉承谦虚的态度。
客家熟语中不乏出现鸡、狗、猪等家禽,这反映出客家人日常生活与家禽、野生动物形影不离。如;“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到狐狸满山走”表明妻子从夫的一种传统观念,也表明客家女人勤勉体贴。
客家熟语能体现出客家人的饮食文化特征。“猪撑大,狗撑坏,人撑猴精怪”说明客家人吃东西要适可而止,不可暴饮暴食,反映出客家人“食适可”的思想观点。旧时客家人的家中都会有菜地供种植瓜菜所用,所以在客家人的熟语中会出现瓜菜这些特色性的词语。如“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可以看出客家人注重养生,注重时节性配食。
在客家熟语中还能体现出客家人崇文尚学、注重伦理道德教化的思想观念。如“不识诗书,有眼无珠”一个人如果不读书就是眼睛里没有眼珠子,说明客家人十分重视教育。“还细偷针,大时偷金”,孩子小时候教育不好就会偷针,等到长大后就会偷金,因此需要从小教育小孩严于律己、修身立志。
二、 英德客家方言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
客家方言作为中国七大方言语系之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客家山歌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方言作为客家人的第一语言,是客家人情感沟通与升温的重要纽带,具有较高的凝聚力。英德客家方言是客家方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与传承英德客家方言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保护英德地区客家方言有利于保护本土文化
客家方言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客家人在实践劳动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是通过客家话得以记录、保存。客家文化正因为借助客家方言得以凝聚,世代相承。客家方言的词汇、熟语反映客家人独有的“山居稻作”文化同时体现了客家人的教育观、价值观,了解并学习有助于客家人把握客家方言特有的文化魅力,更好地保护与传承本土文化。
(二)助力英德地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
客家方言包括客家山歌、客家戏曲、客家童谣、客家歇后语等内容,认真整理、仔细研究、深度挖掘些内容,并借助英德地区的图书馆、博物馆进行展示,能够加强当地人对客家方言的认识,助力英德本土文化事业发展。挖掘客家方言的文化价值,因地制宜融入产业发展,助力文化产业优化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为后人留住乡愁
在普通话、英语等多语言的冲击下,对方言的保护彰显独具人文情怀。古有“乡音无改鬓毛衰”表现古人对乡音的眷恋。而今,在城市化、语言趋同的现状下,人们对乡音的眷念和学习热情正在减退,这难以能使年轻一辈在外忽闻乡音来时,勾起满腔乡愁。因此保护与传承客家方言,可以为后人守住乡音、留住乡愁。
三、 英德客家方言发展式微原因
为了了解英德地区青少年客家方言的使用现状,我们专门前往英德寻找以客家话为母语的青少年做相关调查问卷,本次发放问卷104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整理并分析所回收的调查问卷,数据结果显示,目前以客家话为母语的青少年对客家方言越来越陌生,使用率与流利程度不断降低。因此,英德客家方言正在面临着语言传承问题,出现这一问题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一)时代变革对客家方言的冲击
1. 社会原因
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2018年国家把推普列入“脱贫攻坚战”。《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使贫困家庭新增劳动力人口全部具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沟通交流和应用能力。在普通话的影响下,方言则以空前速度消退,慢慢淡出人们的生活圈。青少年作为方言学习和传播的重要使者,方言能力和使用率逐渐下降,方言代际传承面临断裂。
2. 经济原因
随着经济和交通的发展,不同区域的人们往来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密切,这就要求人们使用同一种语言才能更好更高效地沟通交流,这也促使英德地区的人们逐渐多用普通话交流,因而导致人们减少对客家话的使用。除此之外,在张一林、徐小青、陈婷、马瑞喧的《经济因素对南昌,泉州,西安等城市方言的影响》中提到一个观点,人口自然增长以及机械增长同时进行时,则是方言大发展时期。而人口减少时期,则是方言的衰落时期。英德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当地人为了生活通常会选择去了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务工及定居,这就导致常住人口减少,当地使用客家方言交流的人也随之减少。
(二)英德地区对本土的客家方言保护不足
1. 政府原因
政府线上线下宣传力度有待加强。线上宣传方面,英德电台有接地气的客家方言节目《我是客家人》,但英德市政府较少结合新媒体、腾讯等视频软件宣传客家方言。线下宣传方面,英德对客家方言的线下宣传力度尚且不够,比如较少举办以客家方言为主的大型文化节活动。而作为“世界客都”梅州会举办大型的客家山歌文化节活动,内容形式丰富多样,充分地展示出梅州客家山歌的独特魅力。相比之下,英德难以为客家方言及文化的传播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政府“重文化,轻方言”现象并不少见,英德地区也存在这样的现象。调查问卷结果显示64.29%的青少年不知道当地的文化馆、博物馆专门有介绍客家方言的展区。在我们走访英德市图书馆和文化馆时,发现馆内都有英德本土文化的详细介绍,但是很少涉及客家方言的内容。
2. 教育原因
问卷调查数据显示75%青少年在家中会使用客家话与家人交流,但是在学校较少使用方言交流。学校作为学生的主要学习场所,在保护和传承客家方言上发挥重要作用,但学校无法给学生营造一个浓郁的“讲乡音,爱乡音,传乡音”氛围。
四、 英德客家方言保护与传承的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8年10月24日考察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时发表重要讲话——“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迄今為止,广东英德地区保护客家方言的相关资料、举措比较有限。由此看出,当地对客家方言的保护意识比较薄弱,对客家方言的保护力度有待加强。客家方言的保护与传承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以及个人等多方联动,采取必要措施。因此,提出以下若干建议:
(一)政府是保护客家方言资源的重要力量
1. 英德政府要加大对客家方言的线上线下的宣传。当地政府结合当下流行热门元素,制作客家方言相关视频,借助微博,公众号,抖音等平台发布推广,让更多人熟知客家方言。除此之外,在英德电视台融入客家方言频道,让普通话节目与客家话节目共存。结合新时代特征和人民群众现实需求,当地电视台可以挖掘本土特色方言题材,牵头开设一个以客家方言为主的广播频道,定期播放客家方言节目以及创作以方言为主题的综艺节目,如客家方言类脱口秀节目,微视频传播,对客家方言现代传承的途径进行创新。定期举办客家山歌文化节活动,尝试多种形式内容。在这一方面梅州走在前面,英德地区可以向梅州学习。梅州12月18日第四届中国(梅州)国际客家山歌文化节在梅州开幕,为期三天的文化节内容丰富,包括客家山歌擂台赛,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客家山歌海外选手演唱表演系列活动。英德地区应借鉴梅州,丰富客家山歌文化节活动的内容,同时可根据英德地区的特色有所创新。除此以外,当地可以开办客家山歌培训班,聘请一些著名的山歌歌唱家和民间知名艺人,为当地想学习客家山歌的人提供学习场所。定期举办茶文化节活动,并借助这一个平台推广采茶山歌。“英德红茶”品质优良,被评为“中国优秀茶叶区域公用品牌”。2019年8月18日,英德红茶千人采茶挑战活动成功,创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上最多人同时采茶”的世界纪录。英德红茶品牌影响力日益提升,英德政府可以借助契机举办茶文化节活动,推广英德红茶的同时宣传客家山歌文化,邀请当地的歌唱家或客家山歌爱好者登台演唱。
英德政府同时要正确认识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的关系,二者并不矛盾,把握好原则,它们是可以和谐并存、共同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刘丹青建议,在普通话普及高的地方,实施对方言保护的差异性教育政策,如在公交车上的方言报站,一些司法、医疗等领域设置一些方言服务。英德地区的公交车站、车站,可用普通话和及客家方言播放通知,医疗,司法等领域等可增设方言服务。
2. 旅游业作为传承与传播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英德地区可借助旅游资源推动英德客家文化及客家方言的传承与发展。英德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有“中国英石之乡”“广东油菜花之乡”“广东石灰岩溶洞之乡”的美称。当地有特色的景区十分多,天然溶洞“宝晶宫”,被英德市政府列为“英德市文物保护单位”的围屋,“广东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浈阳峡等等。据统计,2019年春节期间,英德市共接待游客29.78万人次,同比增长10.2%;旅游总收入 1.91 亿元,同比增长10.8%,英德旅游业取得了持续稳定的增长。
英德地区目前有茶旅游文化产业园,尚无开发关于“客家方言+客家文化”的旅游资源。当地最具代表性景点——宝晶宫也暂未发现有设立关于“客家方言+客家文化”的项目资源。因此,当地旅游部门或各大景区可以将客家方言(山歌文化)融入景区内表演艺术项目当中,提高英德地区游客对客家方言的感知。围屋作为客家人的代表性建筑,承载着客家人的历史文化,人文情怀。英德有34家百年围屋,可以充分利用其文化独特性打造主题小镇,设计围绕“寻找客家方言+客家文化”旅游路线,景区内请著名山歌艺人进行客家山歌演唱,导游在介绍景点时在其中穿插客家话介绍。
英德浈阳峡作为粤北地区唯一荣获“广东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称号,不仅拥有着奇特的自然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在经济贸易、旅游业上更具有发展潜力。浈阳峡风景区近年来致力于挖掘北江和客家民俗文化,多次举办民俗文化节,在此基础上,浈阳峡旅游业可以结合英德客家方言或其艺术形式进行开发,比如:景区可融入木呷狮舞和舞春牛做展演。木呷狮舞是英德石牯塘镇滨江村村民世代相传的传统舞蹈,而舞春牛是流传于英德市桥头镇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每年立春前后舞春牛,意寓春耕即将开始,通过客家山歌唱腔以采茶舞的表演形式,表达人们对耕牛的深切怜爱。此类体现英德客家人传统文化生活与习俗的活动,借助客家山歌的载体,无疑可以与旅游业合作,共同助推客家方言的推广与传承。
3. 组织相关语言文化专家学者成立客家方言研究所。英德地区可以借鉴嘉应学院的模式,将方言研究和本土文化教育作为学院的主要特色之一,成立专业性的方言研究院。专门采集、整理、研究英德客家方言,形成语音库。同时可以借助语音库,利用相关的语料,建立一个“客家话学习”App,让更多人学习客家话。与此同时,完善激励机制,运用激励机制培养人才。英德政府可提供经济奖励,激发当地人的积极性。鼓励当地的作家,艺术家等用客家方言进行艺术创作,创作流行元素与客家方言结合的艺术作品,并给予优秀创作者经济奖励。保护与传承方言的关键在于传承人的培养和保护,英德地区需要遴选和培育客家方言传承人,录制、保存方言语音和影像资料,创建客家语音库。可以采取一些激励机制,凭借经济资助、荣誉奖励等手段形成社会认可的氛围、凸显方言文化传承的吸引力,使未来的传承工作后继有人。
(二)学校和家庭是学习与保护客家方言的重要阵地
学校方面:
1. 在幼儿园中小学,鼓励学生课间使用客家方言交流,老师也要进行正确引导,带动学生积极讲方言,为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客家方言成为青少年的日常用语之一。
2. 英德地区的中小学联合政府相关部门、客家方言领域专业人士等,合作编写相关的客家方言、客家文化教材,开设客家方言课、客家山歌课等相关方言文化课程,辐射带动客家方言、文化进校园,形成弘扬和传承客家方言、客家文化的氛围。在方言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网络,书籍等方式广泛收集和利用方言资源,挖掘客家方言精华(如客家童谣、客家谚语、客家山歌),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学,设计有趣的方言学习模式,以激发学生学习客家方言的兴趣。如武汉大学方言课上学生用方言演唱或为电影配音,当地的学校采取可以让学生用客家方言为电影配音,用客家方言读古诗,读文章。
3. 学校可通过讲座以及班会等形式向老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宣传保护发扬方言的重要性,提高保护方言的意识。学校可开设方言社团,定时开展客家方言朗诵,歌唱等活动,举办方言文化节。利用学校广播站,用客家方言为同学们播报时事新闻等内容。
家庭方面:
1. 客家方言传承需要强化家长的思想意识,转变教客家话会影响孩子学习普通话的看法。家长善于利用新媒体全面了解客家方言,主动教孩子方言,达到拓展语言资源保护的效果。
2. 家长要教孩子客家方言,多用方言与孩子交流,鼓励、敦促孩子和同龄朋友、亲友使用客家方言交流。并且家里的老人不要迁就孩子讲普通话,老人的方言往往更标准,家长要在家中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方言环境。家长也要配合学校的语言教育活动,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说客家话。
(三)青少年是保护与传承客家方言的重要使者
在观念上,我们既不能“文化自负”,无视外来文化的冲击;又不能“文化自卑”,否认客家文化独特的魅力与价值。我们需要摒弃普通话更高级、更文明,方言是低俗的观念,我们既要讲好普通话,也不能抛弃客家方言。在行动上,青少年可多关注推广方言、传播地方文化的节目或活动,例如广东电视台的方言竞技节目《谁语争锋》、海峡卫视的客家方言大型电视片《走出围龙》等。与此同时,青少年与社会潮流、网络文化的联系较为紧密。青少年可巧妙利用互联网来宣传保护客家方言。结合当下备受大众青睐的视频平台抖音、B站、快手等,拍摄有关客家方言的视频,如拍摄用客家方言对话的vlog,用客家方言为影视作品、游戏里的人物配音,上传到视频平台;利用客家方言翻唱网络上流行的歌曲上传到视频平台,音乐平台上。借助微信来宣传保护客家方言,发表有关客家谚语,客家山歌的文章到微信公众号上;微信表情包是微信中聊天必不可少的工具,可创作有关客家方言的微信表情包用于微信聊天;借助微信小程序如“说方言”“我AI说方言”,充当方言保护志愿者录制客家方言到小程序中,也可在小程序里面学习客家方言。
五、 结语
客家方言作为中国七大方言之一,并为广东省的三大方言之一,她从古老的中原大地走来,展露了千百年间客家子孙含辛茹苦哺育的成果,她是客家人不能割舍的情怀,是客家人当之无愧的思想精华。为了使客家方言生生不息,客音之美世世流传,我们愿为保护与传承客家方言尽绵薄之力,并真诚地期盼当地相关人士能找寻到英德地区客家方言的相关资料并得以更好地完善与保存;“方言式微”现象能得到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重视;保护与传承客家方言的号召能够得到社会各界及海内外客家人的支持与响应。
参考文献:
[1]温昌衍.客家方言[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2]饶秉才.客家方言[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
[3]温昌衍.客家“山居稻作”文化及相关文化事象[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5,7(3):1-2.
[4]温美姬.从客家方言词汇看“山居稻作”文化[J].客家研究輯刊,2000(1):114-117.
[5]黄映琼.客家方言饮食熟语中的饮食文化[J].嘉应学院报,2014,32(10):1-2.
[6]古晓君.从客家方言看客家教育传统[J].嘉应学院报,2007,25(5):17-18.
[7]叶中华.普通话和方言如何相得益彰[N].中国城市报,2019-7-1(10-11).
[8]张一林,徐小青,陈婷,等.经济因素对南昌,泉州,西安等城市方言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18(29).
[9]张伟娟,陆火秀,蓝丽艳.客家方言使用现状调查及保护策略研究:以闽西上杭为例[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18(2).
[10]麦剑芬,温昌衍.论式微方言的现代化出路及民系文化传承:以客家方言为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7(5).
[11]刘立恒.试论客家方言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以广东河源地区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4).
[12]胡意利.基于旅游经济发展的方言传承和保护:以苏州方言为例[J].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8(10):73-74.
[13]姚存林.中外语言保护典型个案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124-125.
[14]姚小烈.试论方言与地域文化自信[J].西华大学学报,2016,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