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通信原理课程改革探索

2020-07-13 21:22韦义宏谢锋
读天下 2020年12期
关键词:通信原理应用型人才课程改革

韦义宏 谢锋

摘 要:教育信息化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日趋重要,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以通信原理课程为例,从课程改革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意义进行探讨。最后得出课程改革方向:虚实结合地向上线下教学模式。

关键词:通信原理;课程改革;应用型人才

一、 引言

为不断加快深入推进新常态高等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健康发展,我国教育部先后出台《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等政策文件。教育教学信息化更多地强调基于云和互联网的大数据资源观,积极探索推进“互联网+”素质教育,坚持传统信息网络技术与现代教育传统教学技术深度有机融合的教育核心理念,建立健全我国教育教学信息化事业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构建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素质教育服务体系,实现更加开放、更加科学、更加基于人本、更加平等、更加可持续的素质教育。

为切实加快推进建设现代高水平高校应用型本科教育,要不断提高高校教师本科专业理论教学实践能力和推动现代教育信息网络技术与高校教育学科教学理论深度有机融合的应用能力,鼓励高校教师积极开展本科教学理论研究,积极探索建立应用型高校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机制体系。高校专业要积极主动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深化高校人事本科专业培养供给侧结构改革,主动参与调整整合优化高校本科专业培养结构和本科课程专业设置。应用型高校建设应明确专业办学方向定位和专业人才培养发展目标,坚持市场需求导向、服务每个地方,深化学校教学研融合、校企交流合作,提高高校应用型专业技术和新技能专业人才培养队伍质量。推进学校课堂教学活动方式和管理方法改革创新,广泛深入开展学生启发式、参与式、探究式、案例式、项目式课堂教学,不断扩大提高学校课堂教学活动质量。

二、 课程改革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普通理工科高校的电子信息类专业都开设了《通信原理》这门本科课程,但对攻读通信相关技术专业的本科学生在该门课程上的具体要求都大多是只需掌握其基本的通信原理知识即可,忽略了其实际应用性。当然了有一些高等院校的任课教师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个教学问题的严重性,并对该校的课程建设进行了许多相关的教学实践研究探索。2016年,玉林师范学院的杨小凤对应用型本科从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手段等各个方面等都进行了许多实践性的探索,采用了课堂微课互动教学、案例互动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实际教学效果。2017年3月,中南大学的教授尹林子等人先后提出一种比较易于实际操作的、教师与在校学生参与的在线式和开放式的课程教学资源网络建设教学方法,并成功通过“通信原理”在线课程教学改革成果验证了该建设方法的教学有效性。同年4月,华中师范大学的姚远通过问题讨论、仿真成果展现、研究报告、企业用户体验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广泛应用,激发了广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能动性,使广大学生深入地学习掌握了本学科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提高了广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研究创新能力。2018年,南京邮电大学的王鸿从前期课程准备、线上课程学习/以及线下课程内化、考核管理方式三个不同方面详细介绍出了南京邮电大学《通信原理》这种翻转式的课堂教学理论实践的操作流程,提炼出这种翻转式的课堂教学相对于其他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巨大优势,翻转式的课堂教学实践模式真正可以有效激发广大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兴趣,增强广大学生的积极学习动机,真正能够做到因材施教的学生个性化课堂教学,达到不断提升广大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教学目的。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在很多专业课程的教学中都可以得到借鉴。对于实践课程方面的改革,国内各高校老师也在进行积极探索。其中,淮北师范大学的崔少华进行了基于System View仿真软件的《通信原理》教学研究,但只是使用System View仿真软件进行验证性实验,并没有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创新性,以及和实际应用性相结合。

各高校老师在通信原理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做了很多积极探索实践,有很多教学方法可以学习借鉴。但是他们都没有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只是从某一方面如教学方法、教学观念去改革,没有系统地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统一,导致实践性课程没有合理的安排,不能全面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 课程存在的问题

通信原理课程是大学电子信息技术工程、通信等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也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必修课程和硕士研究生专业入学考试必备课程。对于该系列课程目前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教材内容迭代更新慢

现行教材基本以大篇幅内容介绍模拟通信系统相关原理,而现代通信技术以数字通信为主,滞后于科学技术发展,缺少了许多最新的通信技术知识,且过于强调理论公式推导而缺少实践应用,和实际工作严重脱节,不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

(二)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受我国传统教育教学思想和现代教学方法的严重影响,在现行通信原理的课堂教学中,主要走向还是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一种教与学的结合课堂教学管理模式,侧重的主要是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单元和方向知识灌输,容易忽略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基础水平的差异。这种模式在实际中,存在许多的劣势,会容易使很多学生内心产生一种厌学不良情绪,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实践课程的缺失

大多数高等院校的通信原理课程都是以理论课为主,一些院校虽设置有实验课,基本上也是基于Matlab仿真进行验证性实验,对于应用型本科学生而言,没有学习过Matlab仿真分析软件,需要花费大量体力时间和心神精力去训练学习计算机编程,效果得不偿失。

四、 课程改革意义

为了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根据本人从事通信原理課程的教学经验,以网络为载体,《通信原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着重研究探索结合信息时代《通信原理》教学课程整体教学模式、学习活动方式及一种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新教学模式。对它的深入研究与推广实施将对充分发展广大学生实践主体性、创造性,培养广大学生实践创新主动精神和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 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到《通信原理》课程教学中,优化整合主要教学内容,改革课程教学方法、手段和考核方式,形成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中心的信息化教学翻转课堂,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取得的改革成果可以在应用型本科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中实施。

2. 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优秀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能够学会独立分析实际问题并在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时的创新能力。以着力培养本科学生综合自主学习动手实践创新能力、工程科学理论综合实践性能力和专业应用技术创新能力为专业人才培养的大目标和为主线,突出通信系统的重难点,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由浅入深,结合System View系统仿真软件对通信系统进行模拟仿真设计,从基础原理知识到综合实践应用的训练,体现专业的完整性,培养学生分析、动手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和严谨求真务实的实际工作生活习慣。

3. 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提升专任教师和在校学生自身信息素养。应用信息网络技术能够解决课堂教学、学习、生活中各种问题的综合能力已经成为学生必备的一项基本素质。信息网络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学校课堂日常教学过程中的广泛应用,为教育学生自身提供的信息网络服务使用空间与学习环境,努力做到使每个学生或每位教师都至少可以同时拥有一个基于网络的个人教育管理信息平台,逐步完全实现学校课内、课外的课堂教学、学习与人际交流多种功能,使学生使用学习信息方式更加便捷化、个性化,提高学生自身信息技术素养,从而快速获得有益高质量的教育学习效果。

五、 总结

课程改革研究可以从教材着手,简化理论推导,加入最新热点通信技术及工程应用案例,结合System View虚拟仿真设计,合理安排实验课,建设网络教学平台以支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重点是注重引导学生“学”的过程以及方法培养引导学生认识和分析实际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实际和应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小凤.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子教育,2016(4):23-25.

[2]尹林子,孙克辉,许雪梅,等.“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MOOC资源建设探索[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7(3):84-87.

[3]姚远,刘守印,张新晨,等.“通信原理”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7(2):51-53.

[4]王鸿.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在《通信原理》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27):272-274.

[5]崔少华,刘青,李素文,等.基于System View软件的《通信原理》教学研究与探讨[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1):125-128.

作者简介:

韦义宏,谢锋,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

猜你喜欢
通信原理应用型人才课程改革
在通信专业当中《通信原理》扮演的角色
“通信原理”教学中OBE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通信原理”教学中对复杂工程问题的探索与实践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