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蕾
摘要:幼儿园是幼儿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开展德智体美劳综合启蒙教育的平台,在推动幼儿身心综合教育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尤其是德育,成才先成人,德育关系着幼儿未来树立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在日常活动中幼儿园和家长需要注重德育,在活动中渗透德育思想。
关键词:幼儿;德育;策略
幼儿所处于的成长阶段是一个向外界学习的过程,他们从观察中学习、从语言中学习,这些学习都可以使幼儿离成长更近一步。而幼儿天真幼稚的思想决定了他们的理解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在和幼儿进行互动的时候,更要用渗透德育的行为对他们进行教育,在一点一滴的教育中提高他们的德育意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本文对幼儿园德育文化建设的内涵和意义进行分析探讨,并根据自身的看法提出了一些有关德育的建议。
一、学前教育中的德育内涵
幼儿园德育,是指幼儿园根据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品德素质要求以及幼儿的身心发展和思想特点,有目的性、针对性地促进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为今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建立夯实基础。幼儿德育是对幼儿进行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学制至关重要的阶段。但凡对幼儿身体成长、思想认知、性格特点还有情感等方面发展有影响并且带有一定目的的活动,比如成人会让幼儿观看有教育意义的电视、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等,除此之外还有教养机构比如幼儿园、学前班根据一定的培养目标和幼儿特殊的身心特点对要上小学前的幼儿进行的教育,都可说是学前教育的范畴。
幼儿德育之所以对幼儿个性品质、行为习惯、思维特点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是由于处于幼儿时期的孩子,他们的思想意识开始萌芽、个性品质逐渐形成。这时幼儿的可塑性强,他们尚未建立自我评价,对自己的认识不充足,往往通过家长、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若在这个时期对幼儿施以渗透德育因素的教育,并加以正确的引导,能够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其今后的学习生活都会有重要的意义。
相反,若幼儿在这个时期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或者形成了不好的个性品质,不仅在以后很难让这些不好的方面得到纠正,还会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幼儿园进行德育,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重视起来的问题。
二、学前教育中的德育价值
研究报告发现,幼儿时期的孩子们正处于情感意识和思维认知的养成阶段,接触的人物和外界事物会对他们的思想认知和判断是非的能力产生很大的影响。幼儿园的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有些家庭有良好的家教风气,教育出来的孩子自然素养高、品质好,而有些家长过于宠爱自己的孩子或者教育方法不当,让那些从小被当成心肝宝贝的孩子觉得别人对自己的关心是理所当然的,不懂得对他人抱有感激、感恩之心。他们经常会太过自私地关心自己,从而导致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与其他孩子产生摩擦,产生不良的行为后果。因此将德育因素融入幼儿园文化建设,对幼儿进行德育,从小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品质,是幼儿园需要认真对待的必要事情。
由此可见,幼儿阶段是培养幼儿道德行为习惯和个人品质的一个至关重要、尤为关键的时期。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日常生活学习进行德育渗透,营造一种师生、同伴之间关系和谐的环境氛围,使幼儿的思维情感和个人品质得到和谐完美的发展。另外,教师要针对幼儿年龄特点,让幼儿的思想德育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样不仅可以使幼儿为以后步入社会打下第一步基础,为今后的人生做好充足的准备,从而开辟宽敞的成才之路,还会对幼儿自身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有很好的作用,使他们成为对社會和国家有用的人才。
三、将德育融入学前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结合节日文化对幼儿进行德育
节日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丰富多彩的内容,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人们传承积淀下来宝贵的历史宝物,不仅能使人们从节日中增长文化知识,受到文化的熏陶和教益,又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彰显文化、陶冶情操。显而易见,结合传统文化,以节日作为教育幼儿的载体,对幼儿进行德育,对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有深刻持久的意义价值。同时也有利于幼儿了解传统习俗和社会的礼仪及规范,有利于其思想认知、情感意识、行为习惯的相互发展,从而使幼儿的道德素养得到培养,自身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以便促进幼儿更好地融入社会。
通过节日对幼儿进行德育渗透,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育手段,因为节日有着与平常日子不同的气氛和纪念意义,有益于幼儿将外在道德内化为情感。如“清明节”可以组织幼儿去观看烈士陵园扫墓,给他们讲述烈士的英雄事迹,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五一劳动节”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使他们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个道理,或者帮助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努力争取做大人的小帮手。“教师节”时,教师可以让幼儿体验做一天小教师,举办给教师写明信片、送手工作品等活动,让他们懂得关爱同学、尊敬教师。教师也可以在“重阳节”前夕安排幼儿为爷爷奶奶表演节目,也可以组织他们去敬老院为老人捶腿捏背,送出自己制作的小礼物,培养他们的敬老精神。
(二)利用信息技术对幼儿进行德育
众所周知,幼儿所处的发展环境对他们的思想熏陶和德育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网络和信息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信息技术下幼儿园德育迸发的新活力,网络信息环境为幼儿园德育带来了新的生机。信息技术特别是以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的数字化平台,为幼儿提供了一个维度更广、资源更多的认知与体验空间,也为幼儿园的德育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幼儿可以在以更贴近生活、更具感染力、形式更丰富多样的资源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良好的教育熏陶,从而达到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幼儿德育的目的。
如针对班级中有些孩子抢夺玩具、犯了错误埋怨别人等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行为为切入点,以愿意同其他小朋友分享、友好提出共同游戏为要求,将与同伴友好相处视为目标,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日常拍摄到的充满温暖与和谐的照片、录像视频展示给他们看。通过再现当时的真实情景,激发幼儿进一步思考,并在教师引导下帮助他们学会换位思考对待问题。针对放学后幼儿在校园里玩耍后没有收拾玩具的现象,教师可以利用校园广播系统,邀请不同班级、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对放学后的玩具设施被孩子们乱摆乱放的现象,展开讨论如何科学有效地对幼儿园玩具和设施进行管理,并把这些内容进行全校广播。各班教师则组织幼儿收听广播并通过广播内容思考问题,纠正自己的错误。这样可以使幼儿明白在生活中要保护公共设施、遵守规则、爱护周围的环境等的道理。
(三)展开家校合作对幼儿进行德育
学校和家庭是对幼儿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两个关键场所,应该互相衔接、互相补充,从整体上提高德育的成效。一方面来说,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幼儿的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由于家长的观念、价值取向、教育方法、家庭环境条件等不同,家庭对幼儿的德育行为也就大相径庭;另一方面来说,如果家庭和幼儿园两者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就很难达到教育方面的一致,不利于幼儿的德育。家校联合合作是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又关键的任务,是教师、家长共同的职责所在。这就需要幼儿园引导家长进行家庭德育,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形成幼儿园与家庭相结合的合作德育,才能够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进而促进幼儿德育发展。
为保持家庭和幼儿园教育的一致性,幼儿园可以将家庭的德育作为支点。比如幼儿园每月给家长一封信,向家长传递教改信息,实现家校的双向沟通。为创造良好的家教氛围,幼儿园要引导家长做到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幼儿树立优秀的榜样,以便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
幼儿园还可以建立家长微信群,让家长通过相互交流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培养自身的德育素质,做到及时纠正幼儿在道德修养方面产生的问题,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健康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将德育因素渗透在节日里,能够在特殊的节日气氛下教育幼儿。信息技术与幼儿园德育的结合,能为幼儿园德育注入新的动力源泉。协调家庭德育资源,形成家校合作德育模式,可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总之,幼儿园德育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实现幼儿德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云霞.数学课堂运用趣味教学法之我见[J].小学教学参考,2020(12).
[2]顾兴林.浅谈小学数学趣味课堂教学活动的应用探究[J].科教文汇(中旬),2020(3).
[3]孙青.新课改小学数学课堂兴趣教学的策略研究[J].才智,2020(2).
(责编 张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