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颖蔚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在追梦新时代的征程中,必须充分用好用活党史、新中国史这座“精神宝库”,引导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坚定理想信念,勇担历史重任,努力传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棒。
党史、国史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领导中国人民为了实现中国梦所展开的探索史、奋斗史、创业史和发展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鲜血、泪水和汗水写就的波澜壮阔、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当代青年学生只有以敬仰之情学习这段历史,才能弄清楚我们是从哪里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才能更深地爱党爱国。当代青年学生只有以敬畏之心学习这段历史,才能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初心之美、使命之重、志向之崇与来路之艰,才能更好地理解党情国情,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才能做到常怀忧党忧国之心、为党为国之责、强党强国之志。当代青年学生只有以敬虔之心学习这段历史,才能充分理解中国共产党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斗争韧劲、“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斗争精神、“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斗争品质,才能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行动自觉和开拓前进的勇气力量,塑造“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博大情怀,以“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和伟大事业中去,书写青春不悔的人生华章。
“无古不成今,观今宜鉴古”。党史、新中国史是面向大学生开展历史教育的有效抓手和重要突破口。因其史“正”,故能坚定理想、明确立场;因其史“近”,故能鲜活生动、感同身受;因其史“新”,故能结合实际、与时俱进。
学好党史国史,要与特定的时代和社会历史条件相联系。“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
学好党史国史,要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相贯通。一方面,我们需要把握重点,立足于中国共产党奋斗发展的历程,从党取得的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党的理想信念、党的杰出领导人和英雄模范、党的历史经验教训等方面寻找能滋养青年学子茁壮成长的巨大能量。另一方面,需要将党史的学习与近现代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艰难探索紧密结合起来,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点、实践观点、阶级观点、辩证观点等贯通起来,使青年大学生掌握唯物史观和辩证法,引导他们在学习和领悟的过程中尊重历史、去伪存真。
学好党史国史,要与新时代青年特点、青年需求相契合。青年人思维活跃、富有朝气,易于接受新事物、喜欢尝试新形式,照本宣科、平铺直叙、简单说教的方式难以吸引青年关注、赢得青年共鸣。面向大学生开设党史、新中国史教育课程,要从青年大学生的视角出发,把握青年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注重青年大学生的群体特色,以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的产品,充分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確保青年大学生在课程上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为”。
南京大学倾力打造的“新青年·习党史”纽扣课堂,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创新中国的奋斗历程为主线,采用动态视频课程的形式带领青年学子走进中国共产党人筚路蓝缕的史诗岁月。从五四运动的激情岁月到打倒列强除军阀的革命洪流,从生死存亡之际的星星之火到万里长征路上的闪闪红星,从烽火连天中的延安圣地到蓝天白云下的解放区,从满怀爱国热情的青年学生到心系人民群众的革命领袖……内容涉及中国共产党成立、发展的每个关键阶段。课程由共青团南京大学委员会联合南京大学学工处、教务处、研究生院、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共同出品。课程立足青年视角,着重挖掘党史中的青年素材;课程满足青年需求,聚焦青年为其量身定制党史课程;课程契合青年喜好,突出由青年带着青年学习党史,切实发挥朋辈影响力,努力增强课程亲和力,力求将党史课程真正送到青年身边,深植青年心中。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正是“新青年·习党史”纽扣课程的寓意所在。期待广大青年大学生能在纽扣课程中追寻先贤足迹、明确自我方位,树立远大理想、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担负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