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区”里的“一抹红霞”

2020-07-13 09:37柳菲絮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20年4期
关键词:红霞收治护士长

柳菲絮

2月1日凌晨,颜红霞接到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护理部主任的电话,通知她第二天早上8点40分到医院集合,启程支援武汉,并叮嘱她做好出发前的准备。

颜红霞回复:“明白。”

其实,当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出发时,颜红霞就已经整装待命,连行李都打好了包。而一旦出发在即,此刻的心情却有所不同了——报名参战后,她怕父母担心,没告诉两位老人,只跟丈夫和孩子说明了实情。就要离开家了,她忽然觉得这个家成了一份牵挂。

2月2日晚6点50分,119人的支援队伍抵达武汉天河机场。在乘车前往驻地的途中,看到夜色中的武汉如此寂寥冷清,颜红霞的心里感到一阵阵酸楚;想到即将进入未可知的战场,颜红霞提醒自己,作为医疗队的护理组组长,不仅要率领护理团队坚决完成任务,而且必须做到回去的时候“一个都不能少”。

有一种支撑叫“压舱石”

2月5日,在医疗队正式接管病区后,颜红霞被派到2楼ICU。进入这个令人望而却步的“红区”,心理压力瞬间陡增。

这里的患者大多进行了有创通气、人工气道开放,喉咙都是插管状态。如果在平时,一名护士照看两三个重患是没有问题的。但现在穿着防护服,平均每名护士要照看四五个重患,护目镜里产生的气雾非常影响操作的稳定性,动脉采血、穿刺,做CRRT,不但操作难度加大,危险也大大增加。

疫情初期,大家对病毒的了解有限,也不时听到医护人员被感染的消息,给护士们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年轻的护士们恐惧,作为护理组组长的颜红霞也害怕,但不能表现出来——她得努力做个“压舱石”。于是,为了让护士们有心理支撑,每个班次她都跟着进舱。

2月7日晚上,病区2楼收治了一位老年重患。患者的气道是开放的,需要马上帮他吸痰。负责这名老年病患的是一位“90后”武汉护士,对于这个危险操作明显感到紧张。颜红霞知道,此刻大家的心理壓力都很大,就淡淡地说了声:“我来吧。”

虽然是一个简单的操作,但在那种特定环境下,颜红霞觉得,至少自己的镇定操作可以缓解年轻护士的紧张情绪。

为患者吸完痰后,有个小护士问颜红霞:“护士长,我的面屏这侧怎么有这么多小点啊?”

颜红霞心里明白,那是气溶胶状态下的新冠病毒飞沫。但她没有正面回答,找个由头把话题岔开了。

在贯彻落实“应收尽收”要求的过程中,2月9日,正在2楼ICU当班的颜红霞接到新的指令:立即换岗,用一下午的时间做好13楼整层的开科工作,晚上收治重患。

下午1点,颜红霞从ICU出来,马上着手布置13楼的开科工作。她带着56名护士安排相关备品,在晚5点准时开科。

由于中国医科大学的支援医生晚上9点才能进驻病区,于是,由13楼当科(麻醉科)主任加上其他科室医生临时组成的7人小组带领56名护士,共同挑起了“应收尽收”的重担。

晚上10点,患者一批接一批转送过来。到第二天凌晨4点,共收治32名重患。

与平时零星收治患者不同,大批次收治传染疾病患者,根本没有准备的缓冲时间。接患者、写病历、分床位、测血压、输氧气、接通道、执行医嘱……护士们在走廊与不同房间穿梭。为了区分穿着防护服的医生和护士,他们特意在医生的手臂上绑了一个带子。

2月10日中午,50张病床全部收满。当所有患者安排就绪,颜红霞瘫坐在椅子上……

有一种爱护叫“绷着脸”

这次支援武汉,颜红霞分管100名护士。面对这些二十多岁的孩子,已过不惑之年的颜红霞既当组长,又当家长。出发前,她向护理组反复强调:“感控必须人人过关!”

抵达武汉的第二天,武汉前指为全体医护人员进行了感控理论培训。身为重症医学科护士长的颜红霞,平时没少接受相关培训,但这次却尤为紧张——因为新冠病毒的传染性太强。

为科学有序地开展救治工作,经过初步摸索,颜红霞和团队制定了防护工作制度,比如重症患者的气道管理流程、重患交接流程等。

每次进入病区,颜红霞和护理组副组长赵英莉都要挨个儿检查防护用具的穿戴情况,从帽子到鞋套,每个环节都完全合乎要求才能进舱。

颜红霞是个“女汉子”性格——下了班,和护士们“孩子长、孩子短”地谈笑,而一旦穿上防护服,脸立刻就绷了起来。

一次,在重症病房里,颜红霞看到有个患者的引流液是敞开的,马上叫来当班护士,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训斥:“引流液应该是密闭的,你为什么开放?液体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会增加很多感染的风险,光这一点,就说明你的防护意识还不到位!”

小护士被批得满脸通红,但心里涌出的却是一份感激——她知道,护士长这是在爱护自己。

ICU里仪器复杂,需要注意的防护细节更多。有的护士心比较大,今天说完的注意事项可能明天就忘,颜红霞只得天天“耳提面命”,做ICU里“眼睛最毒”的那个人。

有个小护士问颜红霞:“护士长,为啥你进去看一眼就能挑出毛病,我们咋就看不到呢?”

“我就是专门为挑毛病而生的!你们啥时候练成了我这样,就说明你们对每个操作都熟练了。只有这样,才知道哪块儿有错。”颜红霞绷着脸说。

其实,颜红霞的心理压力非常大——每一次“斤斤计较”,与其说是在“挑毛病”,不如说是在为孩子们“保命”。

有一种坚强叫“不敢看”

2月7日,忙碌一天的颜红霞与往常一样和大家回驻地休息。一进酒店大门,就被眼前的一个大蛋糕给“镇”住了。原来,这天是年轻护士宿鑫的生日。

看着手机里宿鑫家属为宿鑫录制的祝福视频,一句“生日快乐”,瞬间戳到了颜红霞心里最柔软的地方,她情不自禁地落泪了。

其实,她不是爱哭的“小女人”。到了武汉,颜红霞平均一周左右才跟家里人通过手机说几句话,但从来不开视频,都是语音聊天。不是时间不允许,而是不敢看家人,尤其不敢看儿子——儿子在上高二,学习正是吃劲的时候。她从怕自己控制不住情绪,让家人更担心。

她的心思都放在了患者身上,放在了护理组的孩子们身上。100名护士的身后,就是100个家庭,身为护士长,颜红霞觉得自己在战“疫”前线必须扛起家长的责任,把所有人员“全须全尾”地带回家。她告诉自己,你必须坚强起来!

从2月2日进驻武汉那天起,她的心就连睡觉时都在悬着。3月28日中午11点30分,当最后一个患者康复撤出病区,颜红霞终于长舒了一口气。那天晚上,她睡了在疫区56天当中的第一个踏实觉。

3月30日,黑龙江省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结束支援任务,乘坐包机返回家乡;16时30分,医疗队平安抵达齐齐哈尔三家子机场。走出飞机舱门,看到家乡人民举着国旗、标语欢迎他们凯旋的热烈场面,这个一向刚强的“女汉子”不禁潸然泪下;在前往休整驻地的路上,看到警车隆重开道、路人点赞致敬的动人情景,颜红霞在心里嗔怪自己:你怎么又哭了……

熟悉而亲切的街景在快速闪退,就像在武汉经历的一幕幕情景在颜红霞的眼前一帧帧回闪。从武汉疫情暴发至今,经过90多个日夜的艰苦奋战,全民战“疫”终于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而作为全国支援湖北医疗队42 000多个白衣战士中的一员,这是一个医者履行神圣天职的无上荣光。

猜你喜欢
红霞收治护士长
请你帮个忙
《乌鸦喝水》中的“想”
等 你
一张字条:“我不抢救”
关于公安机关对特殊涉毒人员收治管理问题的研究
新任跨科护士长如何应对压力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练习
神秘的玻璃门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辨证论治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