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倾斜厚层矿体房柱式开采安全性评价

2020-07-13 11:27:22
中国矿业 2020年7期
关键词:岩柱矿块空场

何 宁

(华北科技学院,河北 三河 065201)

方解石是石灰岩和大理岩的主要矿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很多用途。下坪田方解石矿是一家老矿新开矿山,原设有两家矿山(漆树湾方解石矿和赤树湾方解石矿),矿井整合以后,对原设计的开采工艺参数(矿柱、采场)进行了调整,但其安全性未知。在新的开采工艺参数条件下,对矿山生产的安全性进行科学的评价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地质及开采条件

1.1 地质概况

本矿区地形属低山丘陵地形,高程范围+270~+700 m,当地的侵蚀基准面高程约为+315 m。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皆属中等类型。

矿区范围内共圈出1个重钙用石灰岩矿层,编号为Ⅰ号重钙用石灰岩矿层。在Ⅰ号重钙用石灰岩矿层中又圈定出3个方解石矿体,编号分别为Ⅰ-1、Ⅰ-2、Ⅰ-3,如图1所示,各矿层(体)具体特征见表1。

1.2 开采概况

1.2.1 开拓方式

采用斜坡道开拓、无轨自卸汽车运输方案。主硐口硐口标高+327 m, 已开拓至+265 m标高, 全长约450 m,平均纵坡13%。划分为+325 m、+300 m、+270 m三个中段,其中+300 m中段及以上各段已全部回采结束。

图1 矿体赋存剖面示意图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ore body occurrence profile

表1 各矿层(体)赋存状况表Table 1 Occurrence of each ore bed (body)

1.2.2 开采方法及参数

由于本矿的产品必须最大限度地避免任何的污染,以保持矿产品的清洁,因此本矿不适用贫化较严重的崩落采矿法。且考虑开采成本,而选用空场采矿法[1-4]。

首先采用浅孔留矿法工艺回采上盘矿体,形成一个宽4 m的落矿自由面,再采用分段空场法整体回采下盘矿体,采用平底结构出矿。

1) 沿矿体走向布置。 当矿(体)层厚度小于30 m时,矿块沿矿体走向布置,矿块长度为50 m,矿块宽度为矿体厚度,顶柱10 m,间柱8 m,回采分层高度自下而上分别为10 m、15 m和15 m,采用平底式底部结构,底部铲运机出矿。

2) 垂直走向布置。当矿(体)层厚度大于30 m时,矿块垂直矿体走向布置,矿块长度为50 m,矿块宽度40 m,顶柱10 m,间柱8 m,平行矿房间留设10 m 矿柱,回采分层高度自下而上分别为10 m、15 m和15 m,采用平底式底部结构,底部铲运机出矿。

2 开采参数理论评价

2.1 岩柱稳定性理论分析

在保护岩柱中一般存在三个区域:Ⅰ破裂区、Ⅱ塑性区、Ⅲ弹性区(在岩柱中心部分被塑性区包围的、未受扰动的柱核区)[5-7]。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岩柱中的不同变形区域Fig.2 Different deformation areas in the rock column

在塑性区,岩柱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及产生一定的流变,但由于塑性区的约束和支承压力较高的侧压力的作用,提高了柱核区的强度,从而使柱核区基本上处于弹性变形状态。

1) 塑性区宽度。矿层中的塑性区宽度R可根据极限平衡理论,以式(1)~(3)进行计算。

(1)

(2)

(3)

式中:R为塑性区宽度,m;f为矿体与顶底板接触面摩擦系数;ξ为三轴应力系数;h为开采高度,m(取40 m);φ为岩层内摩擦角,(°,φ=45°);k为开挖引起的应力系数,一般为4~5(取5);γ为上覆岩层的平均容重,t/m3(取2.69 t/m3);H为开采深度,m(取200 m);C为黏聚力,MPa(取35 MPa);Px为护帮支护强度(取0)。

为了保持岩柱的稳定性,柱核区宽度一般不小于1~2 m,则岩柱宽度B应以式(4)计算。

B=2R+(1~2)

(4)

石灰岩参数:泊松比μ:0.2~0.35;弹性模量E:50~100 GPa;内摩擦角φ:35°~50°;内聚力c:3.5~40 MPa;抗压强度:96 MPa(6~360 MPa);抗剪强度:17 MPa(10~20 MPa);抗拉强度:3~6 MPa。

由此可计算得:在+200 m段时,岩(立)柱宽度应不小于6.25~7.25 m(取8.0 m);在+150 m段时,岩(立)柱宽度应不小于7.34~8.34 m(取9.0 m);在+100 m段时,岩(立)柱宽度应不小于8.12~9.12 m(取10.0 m)。

根据计算结果可知,在+150 m段、+200 m段开采时,留8 m岩柱略小,存在不稳定隐患。

2.2 采空区围岩稳定性理论分析

1) 应力平衡。在矿体采用“浅孔留矿法、分段空场法”开挖后,破坏了围岩的应力平衡状态,引起应力重新分布。在水平应力作用下,在顶板、底板形成承载应力拱,使承载应力拱内的顶板、底板岩层产生离层破坏区,存在潜在的冒落危险[8]。

空场矿压显现强度取决于空场高度(采20 m留10 m,采40 m留10 m)、宽度(采30 m留8 m,采60 m留8 m)。由于应力相互叠加作用,引起岩层应力变化状态的重新分布,使岩柱垂直应力和空场顶板水平应力增大。

2) 空场跨度分析。空场顶板按固支梁考虑,根据岩石力学理论,当顶板岩层所受最大拉应力达到岩层抗拉强度极限(Rt),即σmax=Rt,岩层将在该处断裂,其最大极限悬露跨距以式(5)计算[9-10]。

(5)

式中:Lmax为最大极限悬露跨距,m;h为岩石顶梁厚度,m;Rt为抗拉强度极限,MPa(取3~6 MPa);q为均布载荷,N/m2。

当h=10 m,计算得:Lmax=47.2~66.8 m;h=30 m,计算得:Lmax=81.8~115.7 m。由此可知:在+200 m段开采时,空场宽度应小于80 m(原设计60 m);在+150 m段开采时,空场宽度应小于47 m(取45 m);在+100 m段开采时,空场宽度应小于47 m(取45 m)。

3 开采过程稳定性UDEC模拟评价

UDEC软件基于拉格朗日算法,可模拟块体系统的变形和大位移。以下坪田矿体为基础,建立模型[8,11-13]。为了观测同层开采、上段开采及下段开采对采空区间柱稳定性的影响,而在每段采空区的8 m间柱中设置观测点,共设置5个观测点(1号测点~5号测点),如图3所示。+300 m、+270 m、+200 m、+150 m、+100 m五块段开挖以后,各间柱都将承受各段开采产生的矿山压力,各点应力曲线如图4所示。随着各段采空区的形成,在各段顶板中形成从小到大的1号~5号承载拱结构,如图5所示。各测点应力变化情况参见表2。

图3 采空区8 m间柱监测点布置位置Fig.3 Layout of monitoring points of 8 m pillars in goaf

图4 1号测点~5号测点应力曲线Fig.4 Stress curve of No.1-No.5 measuring points

图5 顶板承载拱形成示意Fig.5 Formation of roof bearing arch

表2 各测点应力变化情况汇总Table 2 Summary of stress changes at each measuring point

3) 模拟结论。①随着本块段矿体的开采,都经历了应力急剧上升的过程;②每个块段开挖以后,在顶板形成承载拱,使得各块段间柱有1次或多次卸压现象;③本块段开挖以后,在底板形成承载拱,使本块段测点卸压;④在本块段开采过程,间柱稳定,在下层开采卸压以后,仍然保持稳定。

4 案例分析

在+200 m段以采60 m留8 m的空场采矿法进行开采,以浅孔留矿法工艺回采上盘矿体,形成一个宽4 m的落矿自由面;以分段空场法整体回采下盘矿体(图6),采用平底结构出矿。

图6 工程实践现场实测Fig.6 Field measurement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经现场实测,“浅孔留矿法和分段空场法”所留采空区顶板及矿柱是相对稳定的,满足安全生产的需求。

5 结论与建议

1) 根据理论计算,“浅孔留矿法和分段空场法”在+150 m段、+200 m段开采时,留8 m岩立柱略小,存在不稳定隐患。+150 m段应不小于8.5 m,+100 m段应不小于9.5 m。

2) 模拟得知:每个块段开挖以后,在顶板形成承载拱,使得各块段间柱有1次或多次卸压现象。上段开采对本段开采造成扰动影响较小,上段开挖给本段部分压力得到释放,比只开挖本段时的矿压显现较弱,更有利于本段的开采。

3) 实际生产中应按如下参数进行开采:在+200 m段开采时,采60 m、留8.0 m。在+150 m段开采时,采45 m、留9.0 m。在+100 m段开采时,采45 m、留10.0 m。实践表明空场顶板及岩柱基本保持稳定。

猜你喜欢
岩柱矿块空场
奥运会东京比赛将空场举行
环球时报(2021-07-09)2021-07-09 04:13:23
无题3
身体的“空场”
社会科学(2020年10期)2020-11-02 02:36:08
斯诺克世锦赛第二天开始“空场”
环球时报(2020-08-04)2020-08-04 14:18:00
稀土储量估算研究
充填采矿法的矿块布置与构造形式
现代矿业(2015年6期)2015-03-11 08:21:06
充填采矿法矿块结构的研究
现代矿业(2015年1期)2015-03-07 08:53:02
布莱斯峡谷岩柱
基于VFP的多金属地质储量管理系统研究*
采矿技术(2011年1期)2011-04-01 10:20:34
洞室地基稳定性验算方法的改进
重庆建筑(2011年3期)2011-02-09 09: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