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树超 李林蔚 刘 敏 王鹏飞 刘洪军
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北京100048
核能(或称原子能)是通过核反应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是人类最具希望的未来能源之一。目前开发核能的途径包括重元素的裂变、轻元素的聚变等,相关事务和具体工作需要给予反复研究论证,也需要较大投资和作业场地,核能的特殊性使相关工作得到普遍关注,在此背景下分析涉核公众沟通设计十分必要。
(一)加强顶层设计。顶层设计的加强,主要强调三个层面工作,即政府层面、社会层面和企业企业。政府层面的设计活动,重视通过必要的立法工作、行政工作,提升信息公开程度、透明度,明确核能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发展核能的态度和决心,并以明确的法律条文,给出加强公众参与涉核事务的必要性和基本框架,使涉核舆情监测和对应联动机制得到建立[1]。社会层面,强调借助各类媒体提升公众对涉核事务的参与度、参与范围、参与积极性,使其成为涉核事务的主要参与者,巩固和提高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企业层面强调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将来自政府和社会层面的信息,与企业工作的具体内容相结合,如重元素储备和运输、核工程建设等,使民众获取更多的沟通渠道,为涉核事务沟通提供机制保证[2]。
(二)完善具体执行。顶层设计的完善,能够为涉核公众沟通活动提供方向和思路,也能为各项工作的具体开展提供依据。如在具体工作中,公众尝试了解涉核企业是否会在日常活动中对周边民众、生物带来安全威胁,是否污染土壤和水体,是否存在核泄漏风险。要求关联企业首先通过企业内的正式渠道发布关联信息,如本企业在涉核活动中的主要业务、开展方式,是否影响民众生活和环境等等。无论民众是否对企业的解释感到满意,均要求政府主管部门给予补充说明,主管部门可通过官方渠道或各类媒体进行二次公告,告知涉核企业以及其他企业、涉核项目的基本态势、主要工作内容、安全防护方法,以及权威部门出具的安全生产调查报告等内容,使民众的疑惑得到充分解答,确保涉核公众沟通效果[3]。
(一)开放公众沟通渠道。涉核公众沟通工作带有复杂性高、长期存在的特点,应在实际工作中尝试开放公共沟通渠道,使沟通工作能够通过更多渠道综合开展。在上文所述的顶层设计基础上,要求政府部门至少开放三个沟通渠道,一是常规面对面沟通,例如信访;二是网络沟通,开放官方网站、公共微博等,提升公众沟通的实时性;三是官媒非交互性渠道,如报纸、新闻等。常规面对面沟通、网络沟通均可实现信息交互,可作为核心渠道,官媒非交互性沟通则作为辅助,发布各类无需民众反馈的重大信息。社会层面,沟通渠道应强调高参与度,如开放各类公众微博、公众号等,在发布信息的同时,可实时与公众进行交互,就公众关心的问题给予集中解答。企业层面可保持常规内部渠道沟通、公告栏信息公示等方式,及时公布各类涉核信息,也可直接收集公众反馈的问题,予以一对一、一对多解答[4]。
在此基础上,建议各部门、组织统一加强宣传沟通,宣传沟通主要强调通过信息梳理,将公众关心的各类问题进行预分析,在公众集中进行反馈、提出问题前,通过官方渠道和主流媒体给出对应信息,利用宣传工作提升涉核公众沟通的效果。如涉核工业企业建立后,可第一时间给出企业工作性质、防护方法、生产安全性、对周围公众生活活动的影响等信息,使信息高度结构化,优化沟通效果。
(二)重视重点问题的针对性沟通。涉核活动的类别、环节多样,从现代技术角度上看,大部分涉核活动安全性已经比较理想,但大部分公众、普通民众对涉核知识的了解依然有限,无法充分了解涉核活动的危险、价值所在,这也要求改善涉核公众沟通方法设计[5]。如在核电站建设项目启动后,可由工作人员借助大数据、公众网站、公众平台等,积极了解公众关心的重点问题,对上述问题进行收集,提升沟通的针对性。如公众普遍关心“项目建设过程中是否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项目建成后,能够提供多少电能”。可就上述问题给出专业性的论证资料,包括核电站建设过程中的防护方法,建成后单位时间的发电量、项目启动后建设周期内破坏性估计资料等,上述信息公布后,鼓励民众进行反馈沟通,给出自身建议和诉求,双方继续进行必要沟通,直到民众对官方的回应感到满意,再启动项目,通过该机制提升涉核公众沟通的交互性和效率。
综上,涉核公众沟通设计具有必要性,其实现方法和渠道也较为多样。从统筹规划的角度上看,应加强沟通顶层设计,并完善各项工作、各个环节的执行工作。方法上看,涉核公众沟通应重视开放公众沟通渠道、加强宣传沟通,同时重视重点问题的针对性沟通,从多个角度实现涉核公众沟通机制的综合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