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国一
咸阳师范学院设计学院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已经越来越意识到真正的人才并不只是对于知识有着充足的掌握与了解,同样要在自身的素质和道德方面都要有所建树,而设计学院学生作为国民中绝大多数人接受校园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对其开展素质教育与道德教育就显得十分有必要。而“四自教育”便是其中最为良好的教育形式,对于大学生能够真正将知识进行储存的同时,又有着十分高尚的品格与德性,对于我国的人才建设与发展来讲,同样对于我们这些教育者们来讲,任重而道远。
所谓“四自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由朱德元帅的夫人、同样也是妇联主席的康克清同志在“五大”中提出的“四自”精神衍生而来,这是“四自”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同样也是“四自”精神初步发展的苗头。所谓“四自”精神则指的是“自尊、自爱、自重、自强”四大精神,这是因为我国女性在长期的封建压迫下逐渐形成的一种时代屈服感,导致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时,妇女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逆来顺受精神,越来越不符合时代的发展所需,于是“四自”精神便从此诞生,而在近代的大学生教育中,由“四自”精神不断衍生而来的“四自教育”,其教育群体不再仅是妇女劳动者,更是对于众多未来国家所需要的大学生,这些大学生肩上扛负着我国未来的发展使命与时代需求,对其进行“四自教育”,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但是也有人说,“四自教育”的衍生不过是从“三自教育”中而来,笔者在查阅了相关资料后,在认真的斟酌与对比中,可以看到,“三自教育”与“四自”精神其实有着诸多共同特点,不外乎如下几点。
大学生是教育的必然产物,同样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必需产物,因此,每一位大学生必需要从自尊开始做起,自己要看得起自己,有着一定的自尊意识,才能够在这个时代中自信地走下去,为国家的未来做出贡献,在这其中,对于自尊的自我管理便是一种十分有必要的教育形式,要学会自尊,首先要有着严格的自我控制能力,每天对自己所要进行的事情管理到位,保证事情在规划管理中做到井井有条的运作。
大学生在褪去少年的外衣、初入青年之际,其内心必然会有各种的需求存在,如有些人荷尔蒙旺盛,对于性的渴望与痴迷,而有些人好玩天性在校园中得到充分释放,对于娱乐与游戏的沉迷,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大学生们要知道的是,自己来大学校园是接受大学教育,而不是充分释放自己的荷尔蒙或天性而来,如此便失去的大学教育的根本意义所在,因此,大学生要做到自爱,就要从学会自我监督开始做起。
读书使人明智,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正是因为有书的存在,有着一代又一代文明的传递与发展,人类文明才能够在现阶段中得到了空前盛大的发展,这与人类的学习精神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样如此,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在大学生之中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在,这种意义的存在,就需要大学生要有着足够的自强精神,学会在读书当中充实自己、强化自己,这也是大学教育的本质所在。
大学生相对于中小学生来讲,具备了一定良好的意识形态与思考能力,这些都是大学生即将跨入社会中所需要的基本才能,而正是因为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想法与感受,才更应该去为自己的想法买单,为这个想法来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达到为自己进行服务。在这其中,要特别注重就是要有着自重的精神,要对自己负责任,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自己,其自重精神的重要性十分显著。
伴随社会的持续发展,我国学生受生理、学校和家庭各方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较强的自我意识,但是因为我国学生自小处在学校保护下,缺少社会阅历,看问题不够全面,常常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做出过激行为。学生受到家长和自身限制,人际关系处理得不好,学习成绩差,恋爱受挫,因为心理问题不能获得处理,在这些不良情绪的引导下产生了各种违反纪律的行为。
很多高校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处在被动学习的模式中,走进大学后不能快速转变自己的学习方法,不能适应大学校园的自由学习氛围。并且一些高校学子忽视校规出现了无视课堂纪律的现象,逃课和旷课行为严重,从楼上坠物、损坏校园公物都是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欠缺的体现。
很多高校学生在高考结束后,因为对所学专业没有清楚的认知,导致走进大学后,不能接受专业学习的定位。一些学生在学习后发现所学并不适合自己便放弃学习,在该科目的考试中知识抱着不挂科的目的,更有甚者考入大学是为了不再受到家长和学校的束缚,对自身的未来并未规划过,更不用提及去自我教育了。
大学读专业课程占满了学生的主要进修内容,所以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开展专业的学习时,进由第一堂课教学延伸到第二堂课中,借此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一方面,辅导员可在对同学们的平常的生活管理中去渗透思政教育内容;另一方面,老师可以开展有关的思政教育活动,以训练其道德品质和政治修养,在上课过程中和宿舍之中一点点了解和关心同学们。在学生层面,“四自教育”应当将他们的积极性发挥出来,转变被动教育为自我教育,以便在教师和辅导员的引领下参加到各种教育活动中,让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充满“四自教育”内容,形成全方位的“四自教育”校园文化团建工作。
大学生,是要成为国之栋梁的存在,国有国样,其民必要有大国之风。而现阶段的许多学生盲目哈韩、崇洋媚外的现象十分普遍,因此,校园应当重视对于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吸引大学生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注重学习与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传统美德与良好风气,这也是加快我国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
大学校园不应成为许多学生心目中的“娱乐天堂”,许多大学生在高中初中一直都是品质兼优的好学生,而到了大学便开始荒废,这种现象同样十分显著,主要体现在大学校园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的问题,同时对于学生的学期考核力度过于松懈,对此,校园要充分完善在大学生之间的管理制度,特别要注重学生在校园内学习与生活的细节,并以此来进行评价,主要要在其中不断培养学生自我监督与自我服务的意识。
校园的主要群体便是教师与学生,而教师时常与学生在校园当中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这种距离会不断影响学生在校园之中的学习自主性,使学生们根本感受不到教师身上的“师风”,因此,学校方面可以利用定期开展师生活动的形式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们能够与教师们在活动之中与教师形成良好的师生氛围,使学生能够在校园生活得更加充实,从教师身上学到更多有益的知识或者能力。
社团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不但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园生活,而且也是他们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活中很多同学会按照自己的爱好自行参加到各种社团中,以提高自己的素质。从心理学角度而言,兴趣能够让大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与意向,变成他们学习的动力。社团活动在有趣性和灵动上都可以激发学生获得成就感,刺激他们对所学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教育人员都可凭借这点,去增加对校园社团的组织管控,规划好社团自制的发展,让学生的兴趣得到充分的发展,引导他们通过社团组织发挥自我学习、自我管理以和服务的用处,激起学生的活力,让他们主动参加到教育活动中去。
“四自教育”的开展与实施,既符合我国现阶段大学校园的学生自身实际发展的需要,又能够满足于我国对于大学生进行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使得我国的大学生能够真正在以后的道路上,有自己的奋斗目标,有自己对事物独特的见解,在良好习惯的养成过程中培养正确的三观形成,把自己建设成长为真正符合国家在未来与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所需要的真正人才,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一份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