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珍之

2020-07-13 01:54
中国画画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画院人物画浙江

吴珍之,1976年生于浙江温州。199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画专业,获学士学位;2001年赴日本留学获得硕士学位;2006年回国任浙江工业大学艺术学院讲师;2009年调入浙江画院。现为浙江画院专职画师、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中国人物画研究会理事。

画人性情——吴珍之

纸馨墨香 写意情怀——记人物画家吴珍之

文/刘慧

她,出生于“一门四画家”的书香门第,曾游历南洋和日本求学,异国情调、乡土情愫、时代情怀,都会被演绎在放笔挥写的各类作品中。

她,随性而又专注的情感,豁达而又坚韧的个性,使她保持了艺术语言的一致,未曾让多种关注纠缠不清,在纷繁喧嚣的世界中拓展了自己独特而宽阔的绘画视野。

2007年,在工作室创作

艺术摇篮里幸福成长

吴珍之出生于浙南重镇温州市,自幼即跟随父母居住杭州,身处西子湖畔的高等学府的环境里,耳濡目染地自然喜爱上绘画,经常爬上父亲的画桌,拿起如椽大笔毫无忌惮地东涂西抹着,还得到父母的鼓励和赞许,于是上学后时常参加校内外的各种绘画活动比赛。1984年就读小学一年级时画了一幅水墨画《小妞爱红果》,荣获捷克斯洛伐克国际儿童画比赛大奖,成了她迈向画坛的最早的“里程碑”,从此吴珍之对绘画艺术更加着迷。

正如她的父亲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吴永良所说,吴珍之的学艺道路非常顺利,4年中国美院附中毕业后又以优异成绩考入美院国画系人物画专业。虽然条件优越又一路顺遂,但她毫不自满懈怠,坚持刻苦学习,努力钻研,打下了人物画不可或缺的扎实严谨的专业技艺基础,在人物造型与笔墨技巧上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多次荣获一等奖学金、潘天寿奖学金、三好学生称号,成为学院中备受瞩目的高材生。1999年毕业创作《金十月》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同时获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浙江省美展”铜奖,并为中国美术学院收藏。可以说,吴珍之在艺术历程起步时就一路顺畅,成绩斐然地崭露头角了。如此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令人羡慕的一路顺畅的艺术起步,她深知不能视为理所当然,而认为必须倍加珍惜,要自知自强才能持有正确的人生态度和艺术观念,才能走得更远更高。南洋多元种族多元文化的特殊人文情景,开始了崭新的创作实践。后来又去日本读硕,学习艺术设计专业知识,毕业后又担任起了建筑设计工作。如此等等,正契合了她着眼于跨地域、跨专业的学识研究新思路,从中确如她之所愿那样,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这对她日后的艺术探索与事业发展有着极大裨益,其后来的许多作品如《金色巴厘》《晨祈》《神鸟迦鲁达的护佑》等即是佐证,于苍劲辛辣豪放挺健的笔墨中蕴含着浓郁强烈的热带气息,于清新典雅古朴静谧的意境里散发出细腻明丽的扶桑情致,她所执着探索的自我艺术语境已经初显端倪。

2013年,太行山写生

2008年,印尼巴厘岛采风

身处国外异域,面对完全不同的风土人情,吴珍之努力尝试在传统中国画中融入异域的风土色彩,吸纳不同的文化元素,用中国写意水墨画的艺术手法描绘海外异域的风土人情,逐渐形成多元融合又不失民族精神的艺术特色。

诚如吴珍之所言:艺术变革可追求,但不可强求,应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因环境变化而激发追求的艺术实践,须有相应的勇气和毅力才有成功的可能。

感恩机遇入浙江画院

现在终于明白吴珍之的选择了。如果她当年放弃出国,也许现在可能早就收获颇丰地功成名就了。但是也正因为她坚持出国深造而带给她在艺术追求上很多意想不到的宝贵财富。那许多异国情调,乡土情愫,时代情怀,都会被演绎在放笔挥写的各类作品中,那专注而深切的情感,使她保持了艺术语言的一致和有序发展,始终持有自己独特而宽阔的绘画视野。

2009年,贵州芭莎族

对吴珍之而言,画画就是她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她说:“出国,是因为缺少变化的生活让我丧失了绘画最需要的激情;归国,是由于日本的工作节奏吞噬了我绘画创作必需的宝贵时间。所以,你说我是放弃,又为什么不认为我是在追逐呢?”

是的,正是为了人生理想和艺术追求,吴珍之又不按常规出牌地放弃了在日本的优裕工作条件而毅然选择归国。在浙江工业大学艺术学院任教期间,她于业余时间参加多项创作活动,渐渐回归画坛。2006年她创作的《乱世飘萍》入选“人文浙江——美术解读浙江”中国画精品展,并由政府收藏,收录于《2008中国当代艺术年鉴》。于是,吴珍之的名字和作品第一次出现在浙江画院的视线中。

吴珍之是谁?谁能在“浙派人物画”成了“非主流”的当下,如此坚定地把艺术的人民性充分呈现在大众面前,充满理想而又坚守现实主义的写实画风,进而从中国笔墨传统中演化出新的笔墨精神——在多元而纷杂、多变而浮躁、多思而混乱、多情而自我、多产而浅薄的中国画世界中脱颖而出。

在画风日益趋向描摹、制作、细腻、繁琐和精致之时,吴珍之挥笔画就的《乱世飘萍》则散发出“新浙派人物画”纯正的写意气息,自然引起许多同道的关注。“如果让优秀的作品远去,不免让人可惜。”院长孙永揭秘:“社会进步,百花齐放,小年青的担当可喜。这也成为她进入浙江画院的重要原因。”

“如今回想起来,当时我选择邵飘萍这个人物为题材进行创作,虽然也有充分准备,但是没料到有如此好评。”创作期间,吴珍之查阅了与其相关的历史资料和传记文献,了解到在军阀时期他是一位很著名的爱国“报人”,也是一位壮烈牺牲的烈士。于是吴珍之就给这幅作品取名为《乱世飘萍》,正好与他的名字相呼应。作品交到画院后,艺委会委员们看了很满意,觉得画面的构思、布局、张力和黑白的对比节奏效果都非常棒,没料到一稿就通过了。副院长池沙鸿评价这幅作品:“整幅作品,繁复跌宕的墨线,勾画出动荡的历史大背景,画中的邵飘萍一身黑衣定笃于正中,正是心底乾坤、铁肩辣手、乱世飘萍的出神写照。”

“也就是这张作品,给浙江画院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画院要进新人的时候就考虑到了我。”吴珍之怀着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幸运的吴珍之就在五年前,从浙江工业大学调入浙江画院成为画院唯一的一位专职女画家。

正如院长孙永所言:虽说吴珍之是女性,但是浙江画院恰恰是看中了她的“用笔辛辣苍劲、挺健浑厚,画得大气、泼辣、气局不小”。谁都知道写意画讲究胸有成竹、一气呵成,忌繁琐反复描绘,因此它对笔墨、造型等基本功的要求很高,只有功力深厚才能更好驾驭笔墨。环视如今中国画坛画写意的越来越少,女画家就更少。

吴珍之很明白《乱世飘萍》带给她的这份幸运,还在于浙江画院倡导的中国画写生主张。在跟随画院从不间断的采风中,吴珍之常在山水村舍中蕴化绘画的情调。于是,她的另一路作品,则追求着自然的诗意,人和景和物相互交织,水墨融融,笔路轻松惬意。

2013年,太行山写生

诚挚睿智地艰辛求索

吴珍之认为,在中国画的各种题材中,以人物为最难。这是因为人物画有丰富的社会指向和精确的造型比对,而山水、花鸟画却没有那样严格。”所以古人早有“绘事以人物最难”之感叹。在她看来,中国绘画史表明,山水画自元以后日渐成熟,而花鸟画则自明之徐渭到清末之吴昌硕,完成了大写意的构建,但人物画自宋以后变化不大,尽管清末出现过几位卓有成就的画家,但终因人物画在造型等方面的难度,以及受到时世变异的制肘,致使许多画家刻意回避,有的画家则由人物改画山水或花鸟,所以人物画的衰落有其必然原因。由此可知,整体而言中国人物画还有很多路要走。新中国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要求,使浙派人物画将传统花鸟画技法与西洋造型结构相结合,开创了一条新蹊径,在她父亲吴永良作为浙派人物画第二代艺术家之后,吴珍之属于这个画派的又一代传人,就这一点上看,吴珍之选择人物画作为创作的方向是出于深思熟虑的。

2018年,浙江画院新春送福活动

吴家样之吴珍之,除泼墨写意的图式之外还有类似工笔和平面装饰型的绘画风格,这可能和她留学日本学习设计学的研究经历有关。让吴珍之得意的还有山水小品和炭笔速写,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敏锐感悟和在技法上的精湛研究:曲折顿挫、丰富轻松、疏畅绵密、聚散交错。

作为学院派出身的高材生,吴珍之系统地研究过传统人物画之精髓所在,在笔法运用和线条表现上选取陈洪绶与任伯年作为参照,同时也注重吸收书法用笔,讲究法度,所以其笔下的人物画造型准确生动,线条凝练流畅,笔致豪放苍劲,充分展示出她对中国写意人物画的深刻理解和精湛技艺。比如,她给父亲画像,形神兼备,以中锋为主、正反欹侧,格外生动。比如水墨人体,她又以纯粹墨线写形,线、墨、形和谐,尤其是许多长短、枯湿和粗细的对比关系处理,成就了既单纯又丰富的画面效果。又比如描绘印度尼西亚巴厘岛风情的作品,虽然取材于同一个地方,但是表现形式,绘画语言截然不同。《晨祈》中苍劲辛辣的线条,《神鸟迦鲁达》中的金黄色调,巴厘画派细密画的元素,以及《金色巴厘》兼工带写的手法等,这几幅作品都被赋予了贴切的表现形式,虽然她们的表现形式不同但都是吴珍之的思想观念、审美境界和精神气质的体现。

2018年,岳阳采风

无论是苍老的一路,还是柔美的一路,吴珍之的艺术情感始终发端于她对人民生活的偏爱。她旅居过的东南亚、游历过的黔东南、瞻仰过的红色圣地、生活着的日常环境,都让她感动不已。吴珍之喜欢根据不同的题材内容选择不同的表现技法,不拘泥于某一种固定不变的手法。她说:有人以为只要不断重复一种手段,就能形成所谓的个人风格,我不这么认为。风格不是刻意造作和自以为是的产物,只有发自内在的创作冲动和不断锤炼与长期积累,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才会水到渠成地形成自己真正的艺术风格。”

在吴珍之看来,中国画艺术有其特殊的形式结构,如构图章法、色泽墨韵、笔法节奏等等,使平凡的现实进入艺术美境。她说:很喜欢写意的爽气舒畅和不可复制性,每一幅作品都会因纸面渗透、落笔气韵等方面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喜欢多样的表现手法,结合象征性的图示和布局,使构图饱满富有张力;喜欢用瘦、腴、干、湿等变化多端的线条与烘、泼、积、染等淋漓酣畅的墨韵相结合,使画面散发着质朴浑厚的气息,赋予平凡的现实生活题材以艺术的审美价值。这些“形式结构”里面,也同时深刻地启示了精神境界、生命意义和心灵幽韵。绘画作为视觉艺术,使得画家往往倾向以“形式”为艺术的基本,因为其使命是将生命表现于形式之中。所以画家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在其作品中不断提炼、深化,逐渐形成不同于一般的艺术特色或创作个性,得以更为内在深刻和更为本质地反映出时代、民族或画家个人的思想观念、审美理想、精神气质等内在特性的外部印记,也即是画家们殚精竭虑终生追求的艺术风格。所以风格的形成乃是时代、民族或艺术家在艺术上超越了幼稚阶段,摆脱了各种模式化的束缚,从而趋向或达到了成熟并臻于完美的标志。

2012年,纸馨墨香·吴珍之作品展

2013年,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心语墨香·吴洪晖、吴珍之中国画作品联展开幕式

如今,“风格”一词已被滥用了,那些形形色色的幼稚模式化或有点与众不同之处,便轻易地冠以“个人风格”美名。吴珍之认为这是对风格的曲解,风格应是艺术家终身潜心修炼的精神成果。

身为浙江画院画家的吴珍之,近些年来勤于绘画创作,不断有佳作问世,频频推出不同类别的展览,特别是靓丽的现代女性人物题材的画作备受青睐。2012年隆冬的个展“纸馨墨香——吴珍之作品展”,2012年宁波美术馆举办的“乡情亲情笔墨情——吴永良、木昭妙、吴洪晖、吴珍之家庭联展”,2013年的仲夏与初冬与吴洪晖一起举办的姐妹联展:于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展出的“心语墨香”和湘湖美术馆的“卉韵丽影”,均引起不小的反响与好评。同时为画院和社会公益所需全身心投入创作,不少优秀作品既是她对社会文化建设的竭诚奉献,也是她在艺术上刻苦磨练精益求精的喜人成果。眼下,吴珍之正日夜忙碌于参与浙江画院成立三十周年展览的作品——《晨祈》《山浓欲染衣》《靓颖》《皮影生涯》《家园》等作品,在她笔下尽显其扎实功力。吴珍之的写意人物画凭籍胸中的逸气,借助飞舞的笔墨,犹如自由超脱的心灵语境,重要的不是机械的写实,而在于智慧地创造意象之艺术美。

吴珍之心怀感激地说作为浙江画院的一分子,有这么专业的平台,这么多师友同道,大家在一起探讨交流艺术,听到真诚直接的学术建言,让她受益匪浅。作为一名专职画家,能够以艺术专业与工作职责相结合,实是无尚的幸福,所以吴珍之感恩图报,努力潜心,我们期望她在艺术道路上取得更加喜人的成就。

借助浙江画院成立三十周年展览的契机,我想它是吴珍之近五年来艺术创作的一次梳理和小结,同样也是一个新的起点。犹如长年以青灯黄卷为伴,苦修正果的高僧那样,艺术家要抵达彼岸进入物我相融的化境,必须苦苦坚守默默追寻,才能功德圆满地实现艺术求索的美好愿望。■

二〇二〇年莲月

高原欢歌 2011年 吴珍之

猜你喜欢
画院人物画浙江
重拾画院的写意精神
河山有君
——李可染画院院展
守正创新
——中国国家画院创作研究成果作品展
Mother
Task 2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李湘《红楼梦》人物画选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张翔洲中国人物画
[记得住乡愁]首届福建省画院油画提名展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