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430068)
琉璃,一直在建筑领域颇有发展,但随着时代的跨越,在西方发达国家中,人们开始将艺术与科技相融合,将琉璃材质与其他装饰材质结合在一起,指引它走向装饰艺术的道路。
在今天,人们的审美的意识慢慢的提高,对艺术品的需求层面要求越来越高,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是因为现在我们快速发展的经济,从而使得人们的生活的水准也达到了一个新鲜的标准。人们对精神方面也希望可以有着越来越高的条件质量,并且认为需要在今天这快节奏,文化气息较弱的生活中为自己和家人增加一些些生活的情调。而琉璃,在当今装饰界中,中国古法琉璃已逐渐走向中西结合和跨界结合。在古代。我们将琉璃叫作“吠硫璃”或者“药玻璃”,在往后来就简称为“流离”或“硫璃”。
从早期古代的琉璃工艺开始,琉璃就开始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琉璃艺术有着长远的发展史,工艺美术和纯艺术的两个特性在琉璃中融会贯通。琉璃的质地是一个神秘的物质,它是自然界的各种结合在一起,如气体,液体和固体等物质的结合物。琉璃就像是一个临界冰冻的水质,从最本质的沙到有透明质地的颗粒,但在接收到自然界给予它的色彩和光泽后开始由烧制工艺变成玉器一样的材质。从对古代五彩琉璃的研究发现,从原先的无色玻璃到后来需要的五彩琉璃,我们发现在古时,人们就会加入金属类的物质让琉璃形成色彩,使琉璃的色彩在阳光下可以折射到人们眼球上。
在中国古法脱腊琉璃的制作发展过程中,最早时期人们称它的装饰艺术品为琉璃壁。而发展的 经过,西方琉璃器的引进是必不可少的。当时的中国,琉璃还只被称作璧琉,没有在艺术装饰领域有过多发展。但在引进西方琉璃器后,唐宋时期才将当时在建筑中被称为彩釉陶的瓦片改称为琉璃瓦。其实在明清之前,人们将琉璃制作和玻璃制作一直混为一谈,直到开设了琉璃工厂,人们才彻底将琉璃当做一种独立的器物看待。
从古时开始,我国渐渐发展出一种简单的陶瓷,后来叫做瓷器。在往后期发展,我们革新了材料的烧制技术,在陶瓷里加入金属,形成陶土,将这种泥土用作原型的捏制,在烧制中形成低温烧制,最终琉璃成型。
从古至今的古法脱腊琉璃工艺,在中国范围都与陶艺相同,相同的是,做造型之前要先捶泥,再捏制造型或拉胚。不同的是,陶瓷只需要翻一次耐高温石膏模,但琉璃的模制品至少需要3-5次,如先翻制硅胶模,硅胶模的作用是为了翻制蜡模,蜡模成型后要开始打磨,再翻制高温石膏模。将模放入1000度高温窑中烧制。模与模之间的差距,也是不同的,琉璃的模比陶艺的模更具有细腻性。烧到1000度的高温再降到0度,少至一周多至三周,开窑后就可以看到流光溢彩的琉璃出成品了,最后打磨即可。琉璃在装饰艺术中的应用,并不是突然产生的。而是我们从事艺术的人民在千年的文艺活动中积极开发创新得来的。琉璃是通过在陶泥中加入金属在经过烧制而形成琉璃,而在商周时期,中国开始发展炼金技术提供金属元素用来烧制琉璃。其次,中国的传统封建文化导致统治者一直期盼长生不老,所以很注重炼金术,这也促进了琉璃的发展。人们将琉璃和炼金术结合,形成现代的化学反应,加入各色的金属矿物质使琉璃带上他们原本的颜色,形成了光怪陆离的琉璃釉彩。
因此古法脱腊琉璃的制作过程是复杂而具有不确定性的,它与陶瓷相似,在火中燃烧历练而成,在水中洗刷成型,通常从模型的制作到最后成型要经过很多道工序才能完成,特别是在制作精细产品的过程中,时间和手工工艺单的细心是首要的关键。当中各个环节的把握都决定着成品的成功或失败,特别是当把模型送进火窑中后,运气就是不可或缺的一项了。如昂贵的有色水晶体要在模具内烧制成型后逐步降温,至少需要几天时间,其间融化的液态流动很难控制,仅出炉一项,成品率就只有70%。更关键的是,古法琉璃不可回收,一有问题,十数天、几十道工序,多少人的努力就立刻付诸东流,所以才会出现一个个色彩各异却又有统一风格的作品,世上也没有两款一模一样的琉璃。
木材是一种自然的环保材料,经历了中华几千年的历史革新和生长变迁,形成了纯自然的肌理、纹样、造型和色彩。根据现代社会的人类生活需求和审美标准,人们开始将木材再加工,制成当代人们所需的生活艺术品。但木质品也具有一定的缺陷,是由材质本身所决定的,由于生活在纯自然环境,木材的生长会因为环境而发生改变,经历风吹日晒后,肌理和造型都是随机性的,包括后期在收集木质材料的过程中人工造成的损坏以及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失误。虽然木材的缺陷是在生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由于这些因素的不可逆性,促使着现代市场对木艺的材质创作做出了一定的改变,在通过一定的处理还是可以将木艺继续发扬光大的。
木艺的创作手法中有一种便是结合多种材质的不同质创作,是将纯自然的木质材料和现代艺术设计中的不同种材质结合到一起,搭配进行艺术创作,达到肌理与肌理、材质与材质之间的碰撞组合。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保留木艺本身的材质,更可以产生独特的效果,为艺术品提供新界面。
琉璃艺术品从制作的精细到材质的特殊,从形状的多变到色彩的丰富,都让琉璃制品成为艺术装饰品中独具一格的旗帜。琉璃发展至今,不少艺术家不断将艺术品的材质作为出发点,开始探索琉璃材质的艺术品与其他艺术材质的结合在现代生活中的多种可能性,将琉璃融入人们生活的衣食住行中去。
由于琉璃的材质和工艺造价很高,所以将琉璃与其他材质结合制作艺术装饰品逐渐开始成为琉璃市场的主流。其中,与木艺结合的艺术品成为琉璃市场的最新宠儿。木艺作为一种装饰元素,不仅要提供艺术的美感,更需要满足人们生活中的应用需求,在与生活艺术品结合的过程中,木艺的审美价值来自于自身的材质和雕刻制作手法上。木艺在艺术方面的最大缺陷,就是木艺品在色彩上的较少转变,但经过现代社会艺术设计的结合发展,将木艺与琉璃工艺相结合,不仅可以解决琉璃造价过高的问题,也可以解决木艺品存在的各种缺陷。在制作艺术品的过程中,可先将木材雕刻出造型,度上透明漆保证木材不被湿气和蛀虫影响,增长木艺品的保存寿命。再根据木艺品雕刻的造型制作出配合造型的琉璃制品,用丰富多彩的琉璃色彩和变换莫测的造型来填补木艺品的色彩造型空缺。
在当今时代,对于装琉璃创作来说,多种元素结合的装饰琉璃造型舍弃了传统的、单调的创作基本程序,以另一种有趣的手段展现了我们这个时代在琉璃创作上的进步和发展,结合木艺的创作元素,这不仅仅是琉璃装饰给这个每天都在更新的社会生活带来的这种进步,也是多方面共同发展的社会生活直接或者间接的给装饰琉璃造型提供了更多的装饰性的语言内容。
将装饰琉璃艺术与木艺创作结合是现代艺术发展的推动,也是传统生活的进阶。艺术创作,必须与人所在的生活时代有关系,与艺术家生活息息相关,与手工艺者所经历过的人生经历,情感生活相关,它不是一片虚无而创造出来的艺术结晶。将木艺与琉璃结合的艺术品成为真正属于东方的哲学与美学,重新进入当代艺术的视野,推动文化“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