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蕴慧[苏州市职业大学吴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江苏 苏州 215104]
明清两代,苏州太仓太原王氏——王锡爵家族——人才辈出,成为名副其实的簪缨世家,时人誉为“娄门甲族”。
王锡爵家族为太原王氏的分支后裔。据《王文肃公年谱》对其家族渊源的介绍:“吾先世出太原,自始祖求一公南迁,居嘉定之南乡墅沟,后其地割系太仓州,子孙遂为州人七世祖。”一说,其先祖在元末“红巾起义”中,为避战乱而南下,弃官逃到江南,后来其中的一支在明代弘治年间进入太仓浏河。
太仓太原家族王氏自王锡爵科举入仕后,声名显赫,迅速崛起,一跃成为江南望族。王锡爵之子王衡乡试第一、进士及第第二,故有“父子榜眼”之称。王锡爵之孙王时敏成为“娄东画派”的开创者,被誉为“一代画苑领袖”,与王鉴、王翚、王原祁合称“四王”。王锡爵之曾孙王掞官至大学士,又享有“祖孙宰相”“两世鼎甲”的美誉。王锡爵的儿子王衡与孙子王时敏又荫赠一品,史称“四代一品”。
王锡爵,字元驭,号荆石,嘉靖四十一年(1562)会试名列第一(会元),廷试名列第二(榜眼)。入第登朝后,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子监祭酒、侍讲学士、礼部右侍郎、穆宗实录总裁等职,还出任过顺天乡试主考官、会试同考官等。万历五年(1577)因得罪时任首辅的张居正离开朝廷。张居正去世后,万历帝特颁手诏拜王锡爵为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万历二十一年(1593),晋为首辅,特加少傅兼太子太傅。万历二十二年(1594),致仕还乡。万历三十八年(1610),病卒,赠太保,谥文肃。
王锡爵为官三十余年,历仕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官至内阁首辅,“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功业卓著,却始终秉持“不欺天、不害人、不贪财、不怙宠”的高风亮节,“平生不私一介,不害一人”。明代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评价道:“今上(指万历帝)辅相中,以予所知,持身之洁、嫉恶之严,无如王太仓相公(即王锡爵)。”苏州沧浪亭五百名贤祠将王锡爵列为“名相”之列,其赞词曰“文肃得君,始终以礼,建储分藩,独持大体”,对其相业、人品进行了高度评价:王锡爵勤学好问、正己摄下,故谥号“文肃”;执政多年,能以大局为重,尽心辅政,勇于直谏,善于建言,力排党派斗争、君臣矛盾,挽救国家于内忧外患。
王锡爵为人、为官、品德、修养深受醇厚严明家风的影响,在其为父母所撰的《诰封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先考爱荆府君行实》《诰封一品太夫人先母吴氏行状》中,不仅可以看出太仓太原王氏家族家风持身之洁、宽厚行善的特点,而且能领略到其家族长辈尤其是王锡爵的父母言传身教、“秉德于乡”的传统。
(一)躬行节俭,持身廉洁
太仓太原王氏一族入明后最早有所记载,并且第一个入仕的后裔是王谦。王谦即以廉惠著称,为太仓太原王氏的家风定下了“廉”的基调。“廉”源于俭。王锡爵父母一生都崇俭尚廉,其父王梦祥生性节俭,“不爱妄费,虽一金行之必以当”,平日粗茶淡饭,“居常脔肉粝饭”,性情高雅,“好花果,多手自培灌”,常出游山水间。晚年更是清心寡欲,“谢绝不复,倏然一榻”。其母吴氏虽出身名门,家境宽裕,但嫁入王家则贤淑端庄,勤俭持家。在王家遭遇家庭变故、生活艰辛以致“几不能存”时,她能“脱簪解珥”辅佐丈夫读书,“从婢数人皆手教以刺绣纺织”,以此勉强维持生计。在处理家庭内务时,她性简厉勤,大到吉凶丧祭,小至筐箧米盐,都能处理得有条不紊。吴氏生活极为节俭,平日穿着破旧、补缀的“百结衣”。晚辈为其准备的温软便体的衣服,她或藏诸箱底,或转以充施。
王锡爵兄弟始终秉承勤俭持家的家风,从小就养成了躬行节俭、不贪小利、不图享受的品质,谨记母亲“慎毋外索”的教诲,身居要职,廉洁自律,奉公守法,不慕不义之财,从无骄奢淫逸的行为。王锡爵为官显贵至极之时,能克制隐忍,节度饮食起居;衣锦还乡后,更是“俭素如寒士敝车缊袍,人不知其既贵也者”。王锡爵不仅严于自律,对家人更是严格管教,不允许家族成员借他的名声为非作歹。他认为事无大小,人无亲疏,家族成员如若依势行恶,绝不可姑息养奸,必须依法重处。
在王锡爵父母的眼里,为官者的“廉名”比其地位权贵更为重要。他们把省吃俭用下的余钱全部贴补两个为官的儿子,以实际行动来敦促他们廉洁奉公,使他们得以廉名。其母吴氏在家境稍稍宽裕、两个儿子先后考中进士在京城为官,可谓“家丰子贵”之时,考虑的不是“治田园舆服自娱”,更没有“得一金而诩诩形颜色”,而是“岁时使人致资斧为养廉助”。王锡爵为官三十余年,将母亲贴补的私囊全部用来充官费。王锡爵在文中不禁感慨道:“他人有子或恃禄以养,而臣父乃赢粮橐以资臣兄弟之廉”,“他人仕者为子养母,而不孝独为母养子”。
(二)读书明义,清正刚直
王锡爵的祖父王涌之前的二三代族人,多以务农为生,家境一般。王涌由于善于经营,家境逐渐富裕。太仓太原王氏家族自此极为重视族内子弟的读书教育。王锡爵的父亲王梦祥,从小“独喜为制科文辞,读书往往至丙夜”,颇具才学,贡入南京国子监深造,后因王涌官司纠纷而被迫操持家业、弃儒经商。但王梦祥极为重视王锡爵兄弟的教育,要求他们抵御外界诱惑,潜心读书,坚持学务本根,研读《春秋》,匡正名分,通明义理。王锡爵兄弟每就试府君,王梦祥一定同行,选择僻静、远离尘嚣之地租住,并跟他们一同饮居起卧。虽为大户人家,王梦祥却从不“鲜衣怒马”娇儿。王锡爵评价其父亲说:“他人有子或借交以豪,而臣父乃杜门敛迹以教臣兄弟之让。”在这样的教育和熏陶下,王锡爵兄弟一生品性雅尚高洁,淳厚正直。王锡爵的母亲吴氏从小“颖秀不凡”,学习“小学、孝经及前代名人列女故事”,不仅知书达理,而且见识过人,“间与谈古今事,往往臆决片言,出人意表”。吴氏爱子但从不溺子。王锡爵兄弟年幼时,母亲视为掌上明珠,“居常爱恣,推甘就热”,尤其对体弱多病的王锡爵,照顾无微不至,甚至不解衣食。等到王锡爵兄弟到了读书的年纪,则让他们过起节衣缩食的日子,“一布裘浣濯数年,食止菜鲜”。吴氏不仅在生活上影响着两个儿子,而且深明大义,在为官、做人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她认为做臣子的应该“谏行言、听臣主”。王锡爵入阁成为首辅之后,遇有困扰或不如意之事,吴氏则开导他说:“儿不欺天,不害人,信心委命,进退有余,何苦日戚戚为!”
在父母的教导和熏陶下,王锡爵在三十多年的仕宦生涯中,刚直负气,疾恶如仇,不惧权贵,不拉帮结派。王锡爵任事勤勉、才华出众,曾得到万历初年当朝宰相张居正的重视,并一再委以重任。当朝宰相张居正“夺情”事件中,一些朝臣逢迎拍马,采用联名上书的方式请求召回丁忧中的张居正以求自保,王锡爵却“独不署名”,甚至指责其“谋位忘亲”。王锡爵因此遭到怀恨,致使赋闲六年。张居正逝世后遭到清算,一些朝臣又见风使舵,纷纷诋毁和全盘否定张居正以此赢得名利,王锡爵却发表正论,要求客观评价张居正,并且肯定了张居正的政绩。张居正当政权贵显达之时,王锡爵秉执公心而不依附张居正;张居正死后时过境迁之时,王锡爵秉持公论而不公报私仇。其人品、德行更为万历皇帝赏识和器重。
(三)敦睦仁孝、知足善施
王锡爵的父亲王梦祥敦厚善良,为人忠孝,曾不惜一切代价替其父王涌申冤,救其于囹圄之中。王涌去世后,他哀毁如孺子。王梦祥在生母徐氏去世后,能恭谨地侍奉继母陈氏,对待同父异母的兄弟如同亲生。王梦祥虽然对己克勤克俭,但对外常施舍救济,救人困急,家中的进行押物放款收息的“质库”几乎是名存实亡,常常“听其息,至久而中耗”。太仓灾荒,他又施舍米粥以救济饥饿者。王梦祥去世后,王家已经“诸库橐皆如洗”,但他仍遗嘱家人“毋得问乡里诸责且析其券”。王梦祥持家时虽然家业败落,但他的善举却令王锡爵兄弟刻骨铭心。王锡爵的外祖父为人豪放,乐善好施,“见道路有窭人寒士及异乡流寓之不能归者,立施钱布,倾囊无所惜”。王锡爵的母亲吴氏为人处世有“女中大丈夫”之美誉。她贤惠端庄,恭敬长辈,孝顺父母,友善宗族。丈夫去世后,她能将赀财半数以上施予贫亲友诸婿家。吴氏她认为人生待足之时该知足,在王锡爵位高权重之时,她常常劝诫“儿宠极矣,若可辞则力辞,不得使闾里怪人薰灼”,并告诫子弟不得“子孙既贵日,以盛满为忧”。
王锡爵从小铭记敦睦仁厚、孝悌忠义的家训。他对皇帝极度忠诚,入阁后,不断建言献策,整顿官场风气,戒除虚报浮夸之风,反对铺张浪费等不良习气。万历十九年(1591)夏,王锡爵因母亲生病,返乡探视,久留未归。正值朝廷内忧外患,宰辅乏人,神宗遂召王锡爵回朝,拜为首辅。王锡爵陷入忠孝之间无法抉择,最终听从母亲劝诫,携母一同回京,一边奉君尽臣子之忠,一边侍母为人子之孝,神宗称赞其曰“忠孝两全”。
王锡爵为官之后,以民为本,体恤民生,善施济世,纾困赈灾。王锡爵重视人才,知人善任。万历元年(1573)八月,王锡爵主试顺天乡试,即选拔了不少贤材。万历三年(1575),王锡爵在国子监欲推行国初积分法,王锡爵还用自己的俸禄支助寒门子弟。万历二十一年(1593)五月,河南、鲁南、安徽等地连降大雨,洪水泛滥,当地颗粒无收,百姓流离失所,大批灾民饥病交加而死。王锡爵一方面积极赈灾,连连上疏,请求朝廷减赋,并筹措了数额巨大的赈灾钱粮派发灾区,另一方面还率百官捐献数月官俸作为赈灾之资。王锡爵能主动为民请命,救民于水火之中,被太仓当地称为“救命王菩萨”。
王锡爵为人立世无不得益于太仓太原王氏家风的影响和教化,同时,王锡爵在家风家教的引领和传承中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继王锡爵之后,王氏家族涌现了一大批科举贤士、文人学者、艺术名家,绵延太仓太原王氏家风之初衷,为太仓地域的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娄东文化注入了一股廉洁向善、宽厚和合的清风正气。
① 王衡著,王时敏续:《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王文肃公年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版,第1页。
②③④⑤⑭18㉕㉖27〔明〕王锡爵:《王文肃公文集·诰封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先考爱荆府君行实》,《四库禁毁书丛·集部(第7册)》,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263页。
⑥⑦⑧⑪21 22〔明〕王锡爵:《王文肃公文集·诰封一品太夫人先母吴氏行状》,《四库禁毁书丛·集部(第7册)》,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265页。
⑨⑫⑬⑮⑳23〔明〕王锡爵:《王文肃公文集·诰封一品太夫人先母吴氏行状》,《四库禁毁书丛·集部(第7册)》,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266页。
⑩ 〔清〕王时敏:《王文肃公文集·明光禄大夫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赠太保谥文肃王公墓志铭》,《四库禁毁书丛·集部(第8册)》,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389页。
⑯ 〔明〕王锡爵:《王文肃公文集·诰封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先考爱荆府君行实》,《四库禁毁书丛·集部(第7册)》,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260页。
⑰ 〔明〕王锡爵:《王文肃公文集·诰封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先考爱荆府君行实》,《四库禁毁书丛·集部(第7册)》,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261页。
⑲28〔明〕王锡爵:《王文肃公文集·诰封一品太夫人先母吴氏行状》,《四库禁毁书丛·集部(第7册)》,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264页。
24 29 30〔明〕王锡爵:《王文肃公文集·诰封一品太夫人先母吴氏行状》,《四库禁毁书丛·集部(第7册)》,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2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