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取巧”等素材点击

2020-07-12 19:46孙晓利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20年12期
关键词:取巧海象敲钟

孙晓利

不取巧

侯美玲

1935年8月,季羡林来到德国哥廷根大学留学。

初到学校,季羡林没有明确的专业取向。当时,哥廷根大学有不少中国留学生,他们私下告诉季羡林一个取巧的方法,倘若想在两到三年时间取得学位,最好的办法是研究老子、庄子,因为这些古代圣贤中国人最熟悉,论文也最容易通过。

犹豫再三,季羡林最终拒绝了这个方法,他说:“我绝不取巧!”为了取得高含金量学位,季羡林选择了难度最大的印度梵文专业。当时,因为学生普遍觉得梵文难,所以班上只有季羡林一名学生,期间因为班级合并增加了几名学生,可最终坚持到毕业的仍是季羡林一人。

梵文文法变幻莫测,初学者像在云雾中行走,季羡林根本不得要领,甚至不知道一句话该从什么地方断句。一段时间后,季羡林终于入了门,并且越学越感兴趣。看到唯一的学生对梵文有如此大兴趣,瓦尔德施米特教授非常高兴,给出了季羡林论佛教混合梵语的题目。能够得到老师的肯定,季羡林不敢有丝毫怠慢,每天泡在图书馆查资料、制卡片、写论文,最终用三年时间完成论文写作,并取得博士学位。

除此之外,季羨林还利用空闲时间选修了吐火罗文、阿拉伯文、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文。因为精通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罗文,季羡林成为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学者之一。

(摘自2020年8月15日《湛江晚报》)

点  击

走捷径,耍滑头,急功近利,用取巧的方式学习或工作,注定无法抵达最高峰。愿守拙,勤耕耘,不投机取巧,不断进取,日积月累,一定能取得累累硕果。

适用话题:成功没有捷径  积累的力量  “笨”功夫……

最后一课

张达明

对于现代人来说,寸树声这个名字有点陌生。而作为一代教育家为学生上的“最后一课”,他被永远载入中国教育的史册。

寸树声是云南省腾冲县和顺乡人,他从小就立下教育救国的宏愿,1918年公费赴日本留学,获九州帝国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九一八”事变后,他毅然回国,先后在多所大学任副教授和教授。为改变乡村教育的落后状况,他于1940年回乡创办了和顺益群中学并任校长。1942年5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到了腾冲。5月8日,寸树声给全体学生上了“最后一课”,他声泪俱下地说:“敌人只离我们三四十里了,我只恨我们没有自卫的力量,恨我不能保护你们。今天我们上最后一课,你们已读过都德的《最后一课》,你们还记得最后的口号就是法兰西万岁,我不得不跟你们分别,我没有办法。如果我有力量,我一定要把你们全部带走。那么你们只有好好的,要记住自己的祖国,不能当顺民,要做中华民族一分子……”

寸树声又对同学们高声朗读了“最后一课”的课文:“中华中华,我们民族的老家,四千余年古文化,绵延不绝到现在,常能应时发新芽……”同学们一面听讲,一面看着他眼泪长流。有时他讲不下去,只好停一阵继续讲。当他宣布学校停课时,同学们顿时哭声一片,紧紧围着自己的校长,直至在他无数次催促下,老师和同学们才依依不舍地挥手告别……

5月9日上午,寸树声回望着自己辛苦了两年半的益群中学,恋恋不舍地洒泪离去,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涯,直到抗战胜利后又回到故乡,重新竖起了益群中学的金字招牌。

点  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然而,寸树声教给学生们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爱国的情怀,以及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责任与担当。

适用话题:校园  难忘的一堂课  追逐梦想……

海象的怯懦

郁喆隽

400公里的海滩上,密密麻麻地挤满了数十万头海象,它们每一头的体重都超过一吨,有的甚至达到了三吨。肥硕的躯体几乎紧贴在一起,它们无法转身,也很难挪动。有一些海象为了避开这种拥挤而嘈杂的环境,缓慢地爬上了海滩附近的悬崖。此时,北极熊从悬崖平缓的一侧发起了虚张声势的攻击。本来,一头成年的北极熊和一头海象正面对峙时,北极熊几乎不会占到任何便宜。然而,当海象成群结队的时候,却出现了奇怪的现象:没有一头海象愿意直接去迎战饥肠辘辘的北极熊。它们扭动着巨大的身躯,都只想尽快躲避“威胁”。它们无意识地挪动着,越来越靠近悬崖的边缘。很快,最边上的几头海象被挤了下去。它们从几十米高的峭壁掉落,翻滚着坠到下方的岩石上,发出了几声闷响。北极熊随即移步到悬崖下方,开始大快朵颐起来。在短短的几天里,有200头海象因此丧生。

这是BBC纪录片《七个世界,一个星球》中的一段,是镜头捕捉下来的真实状况。动物行为本身的确带有很多让人无法理解的“愚蠢”之处。观众观看这部影片时不禁庆幸人类之聪颖。不过细想下去,人类能好到哪里去?人类可以彻底免于海象式的愚蠢吗?

(摘自《读者·校园版》2020年16期)

点  击

海象之所以坠崖,是因为它们被恐惧支配,自乱阵脚,北极熊还没攻击,它们就内心崩溃,赶紧逃命。我们在嘲笑海象之余也要承认,其实人类也有几分海象的怯懦。

适用话题:启示  多一点冷静  勇敢一点……

为了5 克葱花道歉

唐辛子

日本京都一所小学,夏天的时候给家长们写了一封道歉信。大致内容是,特大台风让学校的蔬菜采购受影响,孩子们的午餐配餐中原本应该有的5克葱花也不得不取消,为此,校方表示歉意,并请家长们理解、原谅。

其实,这种事在日本经常发生。日本学校的配餐菜单都是早早制定的,并提前一个月发放到家长手中。如果菜单上写明某月某日的午餐有葱花,实际上却没有,若被家长们知道并追究,就会变成丑闻——理由是失信于人。5克葱花事小,失信于人事大。校方当然必须说明原因、表达歉意,这样才能体现学校的诚实可信,并让家长们认为,将孩子送到这样的学校接受教育,是可以放心的。

日本人的一天,几乎都是活在道歉里的。早晨出门遇到邻居,说完“早上好”之后,接下来便是一句“对不起”——因为急着去赶电车,没时间和邻居多聊,感觉很抱歉,需要说“对不起”。到了车站,一直准时的电车因故晚了3分钟。车站广播反复道歉:“下一趟电车晚点3 分钟,为此给各位乘客带来巨大困扰,非常对不起。”回到家,打开电视,电视里说不定也在播放各种道歉的镜头。给社会添了麻烦,所以要道歉,这的确是“日本式常识”的一部分。

(摘自《看世界》2019年第12期)

点  击

一个人犯了错,或造成什么过失,自然会影响别人,必须及时道歉,以获得他人的谅解。不用说,维系这种“命运共同体”的纽带,是人与人之间的诚信。

适用话题:诚信  对不起  说说我的心里话……

一丝不苟地敲钟

唐宝民

文革期间,中国科学院的很多科学家都被下放到河南罗山的“五七干校”劳动,其中有一位50多岁的女科学家,因身材娇小、不适合干田里的活,干校就分配她负责敲钟报时。

敲钟的时间,从早上6点到晚上9点,每隔半小时敲一次钟。这个活儿看起来轻松容易,其实是很枯燥的,因为每天都要不断地重复一个单调的动作,内心难免产生厌倦。

但这位女科学家敲钟的态度非常认真,她一丝不苟地去做这项工作,总是在规定的时间把钟敲响。敲了几个月钟,方圆几十里的老乡就传开了:科学院干校老太太的鐘,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报时一样准!

这位敲钟报时的女科学家就是著名物理学家、时任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的何泽慧女士。

即使遭受了那样不公正的待遇、下放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劳动,何泽慧女士面对最不重要的敲钟报时工作,她也认真对待,把钟敲得跟广播电台的报时一样准确。

这是清华子弟张克澄在《大家小絮——风骨清华人》一书中记述的一段往事。文革结束后,何泽慧女士又重新回到中科院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张克澄经常到她家去串门儿,他在书中写道:“向何老求证敲钟故事,没想到她淡淡地一笑,微微一挥手,说道:‘你也听说了?这有什么呀,我们做实验都是按毫秒、微秒计算,敲钟是秒级的,再敲不准,我算什么呀?原来老人家是把敲钟当实验,一丝不苟地履行着科学家的职责。”

(摘自《老友》2020年第5期)

点  击

认真的人无论做什么事,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会一丝不苟。在他们心中,这不仅是一件事,还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付出百分之百的心力,才对得起别人的信任。

适用话题:责任与担当  做好眼前的事  面对逆境……

猜你喜欢
取巧海象敲钟
荆楚老乡敲钟忙
变色海象
海象的牙&彩雀
“晨钟暮鼓”怎么敲
敲钟的速度
敲钟祈愿
新闻角度如何“取巧”
一切都很正常
老海象的悲哀
多做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