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良
(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农业综合服务站,安徽 马鞍山 243000)
2020 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虾苗滞销,大多数虾农由于小龙虾存塘密度大,规格偏小,价格持续走低,再加上出口虾仁遇冷,小龙虾养殖业受到了严重打击,虾农亏损严重。从大规格小龙虾养成及中华鳖稻田养殖等方面对虾鳖稻综合种养技术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稻虾养殖户或企业持续性增收提供技术上支撑。
虾鳖稻综合种养为种一季中稻,养一季小龙虾和一季中华鳖。即利用地势低洼的单季稻田,6 月份小龙虾结束后整田插秧,6 月-7 月放养大规格幼鳖,同时在环沟内投放少量的鲢、鳙鱼夏花,为幼鳖提供鲜活饵料。10-11 月水稻收割前,将鳖引入环沟,年底进行干池捕鳖。田面经过曝晒后,清塘上水,种植伊乐藻、菹草等水草,翌年3-4 月投放幼虾进行养殖。
密度控制:要养大虾、出早虾,必须要人工控制虾池内小龙虾的密度。选择规格100 尾左右/斤青壳爪小的幼虾,每亩稻田放养40 斤左右,放养量不需大,稀放精养,这样养殖的小龙虾规格整齐较大,市场价格较高。
加强营养:在最适温度20-28℃条件下,即每年的4-5 月份,强化投喂,最好投喂营养全面的蛋白含量为28%或30%的优质龙虾料。投喂跟不上,营养不良,小龙虾脱壳困难,会过早红头,长不大。
勤于捕捞:如小龙虾存塘量大,则应加强捕捞出售,捕大留小,减少存塘量,降低养殖密度。尤其对虾池内产过卵的雌虾以及红黑色的老虾(俗称老头虾)都要尽快尽量清理掉,以免自然死亡或伤害虾苗造成损失。勤捕勤售小龙虾,总产量高,养殖的水环境会好,小龙虾的病害也会少。
科学管理:
(1)水位调控。初春,水温较低,可适当降低水位,提升水温,促进小龙虾活动摄食。4-5月是小龙虾生长的快速季节,加深水位,控制水温。
(2)勤于换水,保持虾塘微流水。随着水温升高,投饵量加大,水质容易变坏,因此需经常加水换水,一般地每10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量为池水深的1/3,有条件的塘口,可保持虾塘微流水。
(3)改水与改底。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改善水质和底质,定期使用生石灰对虾塘进行消毒,但二者需交替使用,不能同时进行。
(4)病害预防:要及时清除多余水草,防止水草腐烂影响水质。定期使用碘制剂或氯制剂消毒。在饲料中增加功能料或壳寡糖、酵母多糖、黄芪多糖、中草药等增强小龙虾体质和免疫能力。
由于是稻田养殖,为了中华鳖在年底能达到上市规格,应放养大规格幼鳖。一般地在6-7 月份,水稻插秧后,选择规格为400~500g/只的大规格幼鳖进行放养,每亩投放50~100 只,放养密度也可根据饲料供应量等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幼鳖经消毒后,向稻田的环形沟和田间沟中投放,使幼鳖自然进入稻田。这种模式当年大规格幼鳖可增重50%~120%,年底鳖的规格可达1000~1200g/只,此时捕捞上市,会获得较好的收益。投放幼鳖时应注意:幼鳖投放时不能雌雄混养,以防止雄鳖为争夺雌鳖而相互残杀,因此,雌雄需分池饲养。投放时应大小规格一致,避免相互咬伤,最好是本地池塘培育的优良品种,体格健壮、色泽光亮、无病无伤。温室培育的幼鳖体质较露天池塘中培育的个体差,其免疫力低,发病率高。幼鳖入池前,必需做好消毒工作,可用3%食盐水浸泡10 分钟,或用12%的聚维酮碘10ml/m3浸泡15 分钟,避免幼鳖将病原体带入稻田。此外,由于雄鳖生长速度快,价格更高,建议最好投放全雄幼鳖。
(1)饲料选择。鳖为偏肉食性的杂食性动物,食性范围广,所以饲养管理对鳖的养殖非常重要。为提高鳖的品质,在养殖过程中,要选择丰富、新鲜的饵料,做到科学合理投饵。6 月份以后,水温逐渐升高,鳖的摄食量增大,此时投喂的饲料要以动物性饲料为主,适当搭配植物性饲料。自然水体中,鳖主要以小鱼、小虾、螺、蚌和水生昆虫等为食,因此,在投喂时,可将动物性饲料(鲜活鱼等)与植物性饲料(麸类、饼粕类、南瓜等)或配合饲料搭配使用,其中鲜活鱼的比例要占到20%左右。6 月份也可在环沟内投放少量的鲢、鳙鱼夏花,为幼鳖提供鲜活饵料。7 月上旬,田间沟里投放平均规格100g/尾的优质鲫鱼苗20 尾/亩。
(2)投饵方法。投饵要按照定时、定量、定位和定质的“四定”原则进行。要根据鳖的摄食情况,适当增减投喂量,确保鳖不饥饿不打架,不相互争食抢食。投喂的幼鳖饵料,营养应全面,其蛋白质含量要求在45%左右。6-7月幼鳖入田后至9月,投喂量要多,一般投喂量占全年的70~80%,具体投喂量视当天天气、水温、活饵等情况而定。如投喂幼鳖人工配合饲料,投喂量为鳖体重的5~10%,达到七成饱即可,以促其到稻田里觅食螺蛳、小鱼、小虾和水稻害虫等。
特别要注意,投喂的饲料营养要丰富、新鲜,最好是浮性膨化颗粒饲料。若投喂鲜活饵料及粉料,应将饵料搅拌后做成球形或团状,固定后投喂。若投喂新鲜动物性饵料,可按鳖体重的10~15%确定投喂量,最好用沸水煮沸15 分钟后再投喂,可促进鳖的摄食和消化。
(3)投喂时间。每天投喂时间应在上午8~9时、下午5~6时。投喂量要合理,过少会影响鳖的生长,过多则造成浪费,一般以投喂后1.5 小时内吃完为宜。
(4)水位调控。当水稻返青分蘖、投入幼鳖一周后,应将全田水位加深至15~20cm。水稻分蘖末期的半个月晒田期间,要降低水位,但环形沟内水深应保持在80cm 左右。在水稻收割前15 天晒田期,沟内水位应保持60cm 左右,待水稻收割后立即加深水位至高于田面20cm。稻鳖共生期间,每隔15 天环沟内水量需换1/3,每隔15 天需用生石灰或高锰酸钾交替全田泼洒进行消毒。
(5)病害防控。鳖病重在预防。在鳖发病季节,每隔15天用中草药(如板蓝根、大黄等)拌饵投喂进行预防,效果较好。或在饵料中加入一些预防疾病的微量元素、酶制剂、维生素及免疫多糖等,以提高鳖的抗病能力。如在饲料中加入0.1%免疫多糖可增加鳖的抗病能力,提高抗应激能力。同时,可在养殖池中加入少量EM 复合微生物制剂,分解粪便和残余饲料,达到净化水质目的,保证水质良好,为鳖创造良好的生长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