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贺
(邻水县观音桥农业服务中心,四川 邻水 638500)
四十余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与经济建设在这个过程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各个领域均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快速发展,农业领域自然也不例外。在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推进的过程中,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我国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与此同时,随着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农机也在这个过程中快速发展,对农机推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因为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基层农机推广工作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亟待解决。上述背景下,如何推进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优化调整就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从现阶段基层农机推广部门来看,县级农业农机管理部门主要承担农机推广工作的相关职责,然而在实际工作进程中,部分乡镇政府会针对推广人员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使得部分农机推广工作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与此同时,部分基层农机推广部门管理服务制度多年没有更新,没有有效覆盖农机推广工作各个流程,实际工作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
经费作为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开展的基础所在,尽管近年来各级政府在农机推广工作方面的财政支出有所增长,但相较于快速发展的农业机械、信息化技术以及农业现代化建设来说,诸多基层农机推广工作仍旧面临经费不足的问题。因为经费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部分农机推广服务的支出经费难以维持,同时有关农机推广基础设施建设、农机推广人员培训等等,均无法得到充足的资金支持,严重制约了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
农机推广队伍作为农机推广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其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农机推广工作的实际成效。然而,从基层农机推广队伍的实际情况来看,队伍的整体知识结构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对于各种新兴技术的掌握相对较差,且年龄结构相对较为老化,部分基层农机推广队伍甚至存在兼职的情况,队伍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显然无法为农机推广工作提供有效的支持[2]。
科学合理的工作体制是保障基层农机推广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所在,这就需要基层农机推广部门充分结合农机推广工作发展动态,建立健全农机推广服务体制。基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首要任务需要赋予基层农机推广部门充分的自主权,同时结合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实际,建立健全农机推广服务的规章制度、服务体制,保障各项工作均能够按照规章制度来执行。在此基础上,必须要明确农机推广工作职责,将农机推广工作具体的职责明确到个人,切实保障各个农机推广人员均能够严格按照自身职责履行工作。除此之外,为充分调动农机工作人员的能动性,还需要围绕各个岗位职责建立对应的奖惩体系,并与薪酬进行挂钩,以此来发挥奖惩体系的激励作用、约束作用。
正如上文所述,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离不开资金的有效支持,但面对大量的资金缺口,单纯依靠政府财政支出当前显然无法满足农机推广需求。这就需要尝试发动社会力量,尝试发动多方力量,引入社会公益资金进行支持。比如,地方政府可以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税收优惠,吸引农机领域有关的企业进行投资,以此来激发社会资本参与农机推广工作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各个基层农机推广部门还可以尝试与各种社会企业进行合作,通过兴办农机股份有限公司、农机租赁公司等途径,采用一定的有偿服务模式来获取资金支持,解决当前农机推广经费不足的问题。
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持续推进,农机推广工作涉及的工作内容、工作量不断增大,且涉及的技术也在不断增多,对于农机推广队伍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农机推广人员不仅需要全面掌握农业机械、推广服务等相关的知识内容,且还应当全面掌握各项信息技术,能够熟练应用各种信息化设备、软件等[3]。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全面加大农机推广队伍培训教育力度,结合现有农机推广队伍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引入多元化的培训教育途径,包括线上培训、高校委培、专家讲座等等,培训教育内容不仅仅需要涉及农机推广、农机使用、推广服务等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结合农机推广事业发展动态、农业现代化建设动态开展有关知识的培训教育,致力于提升现有农机推广队伍的综合素质[4]。除此之外,农机推广部门还应当在内部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氛围,建立科学合理的晋升体系,为农机推广队伍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有效激发现有队伍工作能动性的同时,能够吸引更多的社会人才进入到农机推广队伍,从而有效优化调整农机推广队伍知识结构、年龄结构。
农机推广工作作为有效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提升农业生产水平的重要措施,必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但从基层实际情况来看,农机推广工作还面临各种因素的制约,使得基层农机推广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正视当前基层农机推广工作暴露出来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通过围绕工作动态建立健全农机推广服务体制、基于多元渠道增加基层农机推广经费投入以及全面加强农机推广队伍培训教育与引进,全面提升农机推广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奠定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