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 莒南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前言:养老保险基金是我国为促进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确保老年群体晚年的生活所设置的专项基金,是老年群体的“血汗钱”和“保命钱”,设置此基金不但利于确保劳动力的有效更替,还能够在极大程度上保障我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养老保险基金的内部控制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务必要积极探寻养老保险基金加强内控建设的主要路径,以真正保障老年群体的晚年生活。
养老主要是由社会与国家所建立的社会保险制度,在运行阶段会受到法律法规的支持,但因养老保险所涉及到的范围相对较广,且在管理阶段易于产生违法违纪情况。当前养老保险基金相关管理工作的开展,所运用的管理方式仍然是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为主,这种管理方式的工作效率较为低下,精准度相对较差,致使养老保险基金难以良好的贯彻内部控制管理策略。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所存在的风险性因素通常较多,养老保险基金面对风险的概率也会随之提升,这无疑会致使养老保险基金风险控制工作的开展受到极大的影响[1]。在管理养老保险基金时,所存在的主要风险包括投资、筹资以及管理层面的风险问题,而这些风险问题也同样会影响到养老保险基金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进而则会对我国基金事业的持久性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因养老保险基金自身的结构较为复杂,资金量也十分巨大,所以监管任务非常繁重,基金内部控制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巨大,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力度往往有所不足,因而很容易出现因监管不到位造成资金损失的状况,甚至会产生信誉方面的问题。
从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现状来看,内部控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养老保险基金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缺失风险控制系统以及监管力度不足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也会影响到养老保险基金内控建设的成效。
自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后,其完善与调整的次数较多,且每次调整与完善均会给群众的生活带来很大的改变。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主要是依据我国的相关政策,完善基金管理的相关制度。养老保险基金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不但有助于抑制基金管理过程中产生违法违纪的情况,也有助于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资金的运用效率,进而为老年群体提供更多的帮助[2]。另外,在实施养老保险基金内部控制建设的过程中,还应针对不同地区与不同群体的具体情况来制定适宜的规章制度,各项具体工作制度与工作流程都要与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实际情况相结合,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进行调整、修改和完善,确保养老保险基金内部管理在不同地区均能够获得良好实施。
养老保险基金的来源主要有国家财政补贴、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缴纳的保险费三个基本渠道。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和运营质量的高低会对社会的稳定、持久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所以必须强化养老基金内部风险控制与管理。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进行养老保险基金的有效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并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则显得十分关键。但受到基金内部管理、市场环境和政策方面的影响,养老保险基金在内部控制建设期间所存在的风险性问题还相对较多,也会对广大公众的切身利益造成较大的影响[3]。因此,对于相关部门来说,还需善于运用有效措施,严格规范与管理相关工作环节,如经办程序、基金项目相应资料以及审核形式等相关环节,并对各项环节中易于产生问题的风险点,强化风险管理与控制,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切实把养老保险基金内部控制建设落到实处。
养老保险基金监督体系是由国家行政监管机构、专职监督部门等为防范和化解基金风险,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运营机构或其他有关中介机构的管理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价、认证和鉴定,确保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和完整是监督的直接目标。无论是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过程,还是基金的运营与管理,都有潜在的风险。随着基金规模的增长,基金管理和运营风险也急剧增长。一旦发生风险,直接影响社会保障对象养老待遇的实现,进而影响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国家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对养老保险基金实行严格监管,预防风险问题的发生。以具体的监督方式来说,应设置相应的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密切监管养老保险基金的主要运作流程,认真考核养老保险基金项目的最终结果,以保障每笔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与完整,并通过改善运营方式和运营水平,合理配置养老保险基金资源,稳步提高运营效益,最终实现基金保值增值目标。
总结:总而言之,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险的一项关键组成部分,对于社会的稳定以及家庭的和谐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对养老保险基金要建立严密的内部控制体系,按照基金安全性、流动性和保值增值的要求,认真进行预测和评价,建立规避基金风险的“隔离带”和“防火墙”,最大限度防范和化解风险,确保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性、完整性和效益性,切实维护老年群体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