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弹性学分制存在的问题及实施路径思考

2020-07-12 12:51王艺颖李倩
河北画报 2020年22期
关键词:学分制学分弹性

王艺颖 李倩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一、弹性学分制的内涵

弹性学分制是在完全学分制基础上的一种改革,要求学生在弹性化的修学期限内修满毕业所要求的最低学分并符合毕业相关条件,即可毕业或获得相应学位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

在学习时间方面,弹性学分制是根据学生实际掌握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在三年学制的课程内容安排的基础上,可以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修满规定的毕业学分后提前毕业,一般是提前一年,也可以让学习困难或种种原因休学、停学的学生,延期毕业[1]。

在学习内容方面,弹性学制有一定选择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权和自由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其目的在于倡导个性发展,满足人们对高等教育选择的个性化、多样化人才需求。

在学习方式方面,允许学生重修课程,获取相应学分;允许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免修或免听某些课程,直接参加该课程考试,以获取该课程的学分;允许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校期间修读第二课程。

在学习安排方面,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让学生自己规划设计自己的学习,学生成为自己学习和发展的组织者,教师、教材和课堂都要为学生个体的智能、兴趣和特长服务。

综上,弹性学分制主要特点体现在学习时间的伸缩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内容和方式的选择性。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在各类教育之间建立相互沟通的桥梁,以满足人们对教育的个性和和多样化需求。

二、高职弹性学分制实施存在的问题

弹性学制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管理模式,在职业教育发达的欧美国家、日本、澳大利亚等普遍实行。我国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已明确提出:“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国内部分职业院校开始探索弹性学分制人才培养模式,但在具体的推进和实施过程中,阻碍很大,主要问题总结分析如下:

(一)教学管理难度大

弹性学分制学习时间的可伸缩性(学生可提前毕业,也可延期毕业);学习过程的可实践性(可半工半读,可工学交替,可分阶段完成学习任务);学习内容的可选择性(必修课、选修课);学习方式的可选择性(校内学习、校外线上学习)[2],使得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过程、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选择都有较大的自由度,给教学运行和管理带来很多问题,例如,每个学期在校学习的学生人数无法预判,因而,与之相适应的,应当开设的课程的数量、教师及教学基础设施的数量不容易控制;此外,学生的修读年限不同,学生可以提前毕业,也可以延期毕业,使得学籍管理更加复杂,同时也给学生学费管理带来许多问题,通常情况下,高职院校按照学年收学费,而弹性学分制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弹性的,按照学年收取学费不是很合理,而如果按照学分收取学费,则会因学生学分不同使学费收入不稳定,同时会造成学生学费的计算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增大;学生的学习内容有较大自由度,使得选课的组织和排课的实施都增加了难度;学生的学习方式有的选在校内,有的选在校外,也增加了教学运行管理的难度。

(二)课程资源不足,选课弹性小

弹性学制要求在学习内容方面给学生较大的选择空间,学生可根据本专业的教学计划,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因此,弹性学分制实施的基础是选课制[2]。而选课制的实施的前提和精髓是学校和专业层面开设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数量大、质量优的课程以供学生选择。而目前,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开设仍以学年学分制为基础,即规定了90%以上的必修课程,仅有不到10%的限选课程,存在必修和选修比例严重失调,选修课程资源数量少,质量不高等问题,学生选课弹性小,导致弹性学分制根本无法“弹”起来。

(三)基础设施与师资力量不足

弹性学分制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教学运行安排在时间和场地上要更加地多样和灵活,因此,弹性学分制教学运行需要充足的任课教师和教学运行场地做保障,但目前,从师资力量来看,我国高职高专院校2018年生师比为19.69:1,2019年生师比为20.01:1,2020年生师比为20.32:1,严重超出合格标准;从基础设施来看,因扩招的影响,我国高职院校生均校舍面积、生均教学用房面积、生均图书等均出现较大缺口。综上,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配备增长速度落后于招生规模的增长速度,同时,没有充足的老师对学生的选课进行指导,导致学生在选课过程中有较大的随意性和功利性,例如,更倾向于选择那些学分高或者容易通过的课程,而不是与自己专业方向紧密相关的课程,避重就轻,避难就易,无法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和学分制“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的初衷相违背。

(四)学分互换制度不完善

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采用高校学分互换制度,大部分高校学分制互换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来说,学分制互换制度不够完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学分互换形式单一,主要是校内课程学分互换和对外合作交流学分互换两种形式[3];第二,缺乏一套科学的学习评价与学分互认制度体系,学分制互换仅存在于学校文件的纲领中,缺乏切实可执行的制度和实施细则。

三、高职弹性学分制实施路径的思考

(一)建立切实可行的教学管理制度,转变教学管理思路

弹性学分制的实施必须从学校层面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体制,开发集成化的现代化教学管理平台,使之与弹性学分制的学籍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成绩管理、课程管理、学分管理等相适应。弹性学分制的人才培养与学年学分制不同,因此,教学管理职能也需要相应地转变,弹性学分制是一种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方式上,教学管理要从单一的行政管理转向人性管理,制度上,教学管理要由刚性向弹性转变,目标上,教学管理要从统一性管理向个性化管理转变,发展上,教学管理要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4]。

(二)建设与弹性学分制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库

弹性学分制的实施的前提是学校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库,核心是课程体系的建设。各专业应不断优化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依据,构建与弹性学分制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设置质量高、水平高、数量足的选修课,和文、理互相交叉渗透、门类齐全的系列分组选修课程或模块化课程,供学生选择。学校通过指导老师将学生所在年级的教学活动安排计划和学籍学分手册发给学生,由学业导师组织、指导学生选课;通过各种途径,做好推行弹性学分制的宣传工作,指导学生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避免选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三)建立切实可行的学分互换机制

建立切实可行的学分互换机制是实施弹性学分制的必要条件[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要提高教育交流合作水平。扩大政府间学历学位互认。支持中外大学间的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等”。因此,高职院校应适应时代的步伐,加快学分制互换建设。

1.建立多样化的学分互换模式

各高校可建立多样化的学分互换模式,例如:1)校内认定多样化,实行主辅修制学分互认和互换,转学、转专业学生学分互认和互换,各类创新实践活动如学科竞赛、科研创新计划、实验室开放项目等获奖或成果学分认定;各类资格证书以及等级考试的学分认定,如:学生外语等级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达到一定的值可认定为校内相关外语和计算机类课程成绩[6]。2)校际合作学分互认,为加强校际合作,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各高校之间可通过签订协议的形式开展多样化的合作,学生参加国内或国际高校间短期或长期交换和交流期间完成的课程学习成绩学分可以作为本校课程学分认定。

2.建设学分互认互换的管理制度

完善的制度是教学管理有序的根本保障。因此在弹性学分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高校应根据弹性制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一套科学、系统、完善的学分互认互换管理制度,明确学分互换互认的项目,如:校内互认互换项目、校际及国际交流合作互认互换项目等;明确各项目学分互换的条件和要求;完善学分互换互认的流程;明确学分互换互认过程中各教学部门和职能部门的责任;从而使学生学分互换互认科学合理、规范高效。

3.运用现代化教务管理系统保障学分互换工作开展

现代化的教务管理系统是学分互认互换高效管理的有效途径,各高校在建设学分制互认互换机制的同时,应加强教务管理系统中学分互认互换模块的建设,设计学分互认互换的项目,学分互认互换的要求和条件设置,学生对学分认定的申请及各教学部门和职能部分对学分认定等等模块设计等。

猜你喜欢
学分制学分弹性
例谈“动碰动”一维对心弹性碰撞模型的处理方法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学分制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改革思路探析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学分
“学分制”盘活远程教育工作原动力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形式上的热闹如何变成实质上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