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俗共赏之小众文化
——以云南瓦猫为例

2020-07-12 12:51季宸影
河北画报 2020年22期
关键词:云南文化

季宸影

云南艺术学院民研院

小众文化是在大众文化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这类文化一般具有封闭性、冷门性等特质。云南当地有一种“镇脊虎”名为瓦猫,虽然它地域特征显著,但对于文化资源丰富的滇境而言它的存在是渺小的,因而它变成云南小众文化圈的一员。尽管它很小众但却是一种雅俗皆可赏的文化,值得后人研究与探寻。

一、何为小众文化

小众文化一般是指由相同的爱好、兴趣、利益和价值观而集合起来的具有内聚性和封闭性特征的少数派文化形式,具有一定的非主流或亚文化属性[1]。小众文化的创造者和消费者有时区分不明显,有时其创造者即是文化的享受者[2]。相较于大众文化而言,小众文化更像是个人的一种文化追求,一种生活态度。小众文化的“小众”不是因为其人数少,圈子窄导致的小众,也不是因为其高雅或者低俗导致其小众,它的小众是因为它不能适应大众文化的快速性、瞬间性、流逝性等特点。在“百花齐放”的今天,小众文化可以小,但绝不可以无。从继承到发扬,它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它承载着历史艺术精粹积淀与现实精英文化传承的使命而应该傲然绽放[3]。

二、小众文化之瓦猫的“俗”

瓦猫作为云南小众文化圈的代表之一,它的小众不是因为无名,只因云南的民间文化多如繁星,瓦猫的存在就显得无关紧要了。

瓦猫是云南境内常见的一种类似虎/猫型的镇宅器物,其造型因地而异,通常置放于房屋门楣或屋顶正脊飞檐上,其最重要的功能是镇宅驱灾、招财纳福,此外还有装饰房屋的作用。简言之,传统瓦猫仅是一个普通的陶器品,工艺粗糙,审美性较差,但因该物存于云南时间较为久远,所以形成了属于它的一种文化体系。

俗文化是由一般民众在日常生活、日常实践中自发创造的,未经雕琢,粗侄素朴。瓦猫文化之所以被笔者定义为“俗文化”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俗文化有某种强烈的封闭性和排它性,不易参与文化的交流,也不易涵摄异质文化的营养和积极成分[4]。原始人认为自然存在现象表现出生命、意志、情感、灵性和奇特能力,会对人的生存及命运产生各种影响,因此对之敬拜和求告,希望获其消灾降福和佑护。瓦猫是云南民间的屋脊兽,记载了历代民众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朴素意识,又神秘地附会着人们对许多未知世界的理解与判断,如此的文化传承存在迷信色彩,难登大雅之堂。

第二,俗文化多存于民间,难以在由统治阶级占居的政治舞台上生存和发挥作用,难以成为号召四方,统一社会意志的官方意识和政治精神力量。根据文献记载,“在整个人类建筑史上,中国屋顶的脊饰是独一无二的,再没有第二个与之类似的建筑现象。”[5]瓦猫作为屋脊兽本是独特的存在,但瓦猫一直以来仅是民间的物件,这使瓦猫的发展和衍生具有盲目性、自发性和无序性。

第三,俗文化通常不具备较高的艺术价值。传统的瓦猫泥料粗糙,多为拉坯成型(各个部位为后期粘粘),烧制简易,款式统一,出产量可观,虽有上釉与无釉的工序,但缺乏审美性与艺术性。从实用性角度来看,传统的瓦猫仅是镇宅辟邪、招财纳福的屋脊兽,并不需要太多的美化工艺,主要是接近民众生活,展示民风民俗。但从审美与艺术角度而言,传统瓦猫的呈现样式只能归于“一般大众的精神世界和生活写照”的俗文化行列。

三、小众文化之瓦猫的“雅”

一种文化能被称之为雅文化,定具备“高雅、典雅、儒雅”等特点。雅文化又称高雅文化,它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和文明程度,是文化长期积累和发展的结果,是精神活动的深层境界,是艺术家创造精神和创造激情的高度凝练和结晶[6]。玉溪“云溪陶”店主曾言,“其实越小众的东西只要一旦开发创新就可以很高端,而越是大众知道的东西,就越容易一做就俗,反而做不出太大的创新品。”根据笔者前文的定义,瓦猫文化属于俗文化的范畴。但瓦猫历经社会的变迁,已经完成从装饰品向实用工艺品到艺术品的转型,其雅文化的特质已呼之欲出。下文将以近年来发展势头较好的玉溪“云溪陶”制作的瓦猫为例,阐述瓦猫文化中从俗向雅转变的过程。

从观念上而言, 瓦猫文化的雅建立在艺术形式与艺术风格的基础之上。云南传统瓦猫各地造型统一,面相偏凶,制作粗糙,只作镇宅之用,没有艺术之感,而现在的瓦猫已经改观。以“云溪陶”为例,其制作的瓦猫不再局限于传统模式,而是取各地瓦猫之所长融自己的想法而创作。为瓦猫注入了生命,瓦猫的造型变得多样,有嬉戏玩闹的,有歪头撒娇的,有犯懒打盹的……拟态化的处理,增添瓦猫这一物件的趣味性与灵动感,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此基础上,“云溪陶”还将瓦猫的元素应用于各种茶杯、茶壶、茶盏等茶具上,将瓦猫从普通的装饰品转变为实用的工艺品。中共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瓦猫的功能改变,不仅是文化创新的产物,还符合国家倡导的文化创新理念。

从审美角度而言,瓦猫文化的雅体现当代人的审美倾向。云南传统瓦猫泥质粗糙,制作拙劣,成品颜色多为青砖色或是黄土色。因为以前瓦猫多置于屋脊镇宅,所以它的外观成色简单。可随着社会的变迁,人们审美能力的提升,现在瓦猫多作为装饰品置于家中,所以瓦猫需改变原有外观,提升观赏价值,向艺术品的方向发展。“云溪陶”根据人们的需求,将泥料换成了质地细腻且气孔较小的细陶,上釉的釉料选取多色悦目的窑变釉,精进制作技术,将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打造多种造型与器皿,提升瓦猫的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满足现代人的审美倾向。

从发展趋势而言,人们对“雅”的深入了解成为认识民间文化发展规律的一种参照, 促进着人们对雅问题的深入思考。文化的“雅”不仅是表面呈现出的特性,还是它承载的历史价值与时代价值。云南传统的瓦猫只是历史的见证者,却不是精良工艺的代表。“云溪陶”的“青花瓦猫”是人们对“雅”新解读的产物。玉溪青花瓷的烧制技艺属于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青花与瓦猫的结合一方面是青花借助瓦猫这类小众文化载体传播推广,另一方面是瓦猫通过青花的点缀改变传统装饰的单一性与粗陋感,成为赏玩皆可的“雅”品。

瓦猫文化从“俗”到“雅”是民间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雅”是一种艺术风格的形成,是当代人的审美倾向,是认识的深入,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文化水平发展的标志。据“云溪陶”店主透露后续对瓦猫的探索会集中在技艺的精进上,将瓦猫做成高端的艺术品。“云溪陶”只是瓦猫文化从“俗”转“雅”的一个典型案例,它的瓦猫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达到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让这一小众文化焕发生机。

四、结语

雅俗共赏并非高雅与通俗的混合, 而是深刻的思想、高尚的艺术追求与时代精神和群众的审美需求的辩证统一。像瓦猫这类小众文化是在雅俗转换中发展起来的,它既源于生活也需回归生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与审美偏好,这样的文化才能时刻保持与时代的步伐一致,成为独特的存在。

猜你喜欢
云南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云南行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