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婷 山东省即墨区发展和改革局
近年来,即墨区把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现对即墨区物流业的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梳理,并进行简要分析。
经济总量逐年增加。近五年,即墨区GDP年均增速约为10%,2019年实现1201.1亿元,规模以上企业850余家。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带动了流通市场繁荣和物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发展步伐加快。2019年进出口总额376.1亿元,增长3.9%。市场主体活跃。至2019年底,工商注册企业51535家,同比增长12.2%。市场主体的发展,催生了物流发展需求。市场商贸业发达。全区形成了以即墨服装市场、小商品城等专业市场为龙头的江北最大市场群。
即墨区依托青岛作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地处蓝色硅谷核心区以及青岛半小时经济圈、山东半岛1小时经济圈核心地带的有力地位,加快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交通枢纽功能。近5年来,共投资近百亿元,建设公路总里程340公里,逐步建设“四横六纵”十条骨干路网;建设了147条共247公里的农村公路;完成了青龙高速青岛段建设、青银高速迁移拓宽工程,实施了济青高速改扩建工程,形成了南联北拓的大交通格局,加快实现与青岛、潍坊等地互动对接。
国家、山东省、青岛市相继制定、出台了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推动交通物流一体化、网络化、社会化、智能化发展,构建交通物流融合发展新体系。即墨区政府也先后出台《关于加快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和《即墨市加快物流业发展实施细则》,明确了一系列促进物流业加快发展的优惠政策和保障措施,着力营造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2019年,即墨区物流企业600余家,规上企业31家。国家2A级以上物流企业12家。快递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7948.9万件,同比增长20%,占青岛市总业务量的20%,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1亿元,同比增长22.3%。快递品牌企业共有21家。
近年来,即墨区物流业虽然不断壮大,但与整体经济发展及先进城市相比仍有不足,总体上仍需进一步突破发展。
目前,即墨区物流企业处于散、小、弱的状态,专业化、信息化程度普遍较低,多数只有一间办公室、一部电话机、几台运输车,服务方式和手段传统单一,自动化、信息化程度低,与现代物流经营方式有较大差距。企业缺乏争创品牌的主动性。至2016年底,物流A级企业仅4家,经政策引导2018年发展至12家。
即墨区在物流产业链方面存在短板,缺少大型物流中心、物流设备生产、物流信息技术及自动化设备企业等。目前,尚未有大型综合平台类物流企业投入运营,产业链条亟待完善。
现代物流技术推广应用慢,全区缺乏统一完善的物流信息平台和健全的物流经营网络,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在企业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现有从事物流工作的人员大多来自原有的运输、仓储、货运代理、贸易等部门,缺乏物流作业一体化意识和市场开拓的主动性,通晓现代物流运作和管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的供需矛盾异常突出。
(一)加强规划引导。随着即墨区产业布局优化调整,建议聘请专业机构编制全区物流业发展规划。围绕即墨区大型专业市场和重点产业功能园区建设,在重点区位和功能区预留物流用地,规划布局与之相配套物流节点,实现物流产业科学有序发展。
(二)大力开展物流产业招商。有针对性的引进重点企业。针对目前物流行业产业发展现状、产业链短板、上级政策导向等实际情况,在招商过程中,重点引进行业领军企业、智慧物流中心、物流总部、物流信息技术及物流自动化设备等项目,完善即墨区物流产业链条。
(三)加快物流重点项目建设及重点区域发展。加大对重点项目跟踪服务。促进青岛港即墨港区、一汽-大众零部件项目、中国智能骨干网(青岛·即墨)等重点物流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国际陆港、国际商贸城、汽车产业新城、通济新区等物流重点区域发展。各区域结合自身实际错位发展,国际商贸城重点引进物流平台类企业;汽车产业新城重点引进为一汽大众等重点工业企业运输配套企业;国际陆港重点引进保税物流、电商物流、多式联运等企业;通济新区重点吸引全国知名物流快递公司等企业入驻。
(四)努力培养引进高素质现代物流人才。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切实解决复合型高端人才短缺问题,要通过职业学校等,加快现代物流人才的培训,培养各层次专业物流人才。同时组织相关部门、企业管理人员赴外地学习,提高现代物流的经营管理能力。
(五)优化物流业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即墨区物流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引导协会参与政府有关政策的调研,参与制订和修订行业发展规划和行业标准,积极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以完善行业管理、促进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