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霞
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第14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专题讲座首次提出“课程思政”这一概念,其基本含义是:“大学所有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承载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由此可见,“课程思政”并不是一种新型专业或一门新课程,而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主张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课程承载着思想政治,思想政治蕴含在课程教学当中,该理念将“立德树人”视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实现“全员、全程、全课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高职英语课程是一门人文基础课程。高职英语课程具有时间长、课时多的特点,每周四个课时。高职英语课具备与课程思政融合的便利条件。
高职英语课程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爱国青年,高职英语课程具有丰富的内容,涉及西方的政治、历史、文化等方方方面,涉及人生、梦想、生活等方方面面,让学生在扩大知识面和视野的基础上提高文化素养,学会在外国文化中去其糟粕,传承中华文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文化自信。这与课程思政的理念不谋而合。
①高职英语老师对课程思政认识不足。高职英语老师大多没有接受专业的课程思政培训,并不知道如何将思政元素和育人元素全方位贯穿、深层次地融入英语教学。高职英语是一门基础性的语言课,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老师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会更加注重如何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对教材中的思政元素挖掘不够深入,只是停留在表面,并没有结合英语课程构建有鲜明学科特点的课程思政体系。其次,高职英语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责任感欠缺。许多英语教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相关课程教师的责任,而英语课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上好英语课,再加上有限的课时及庞杂的内容,教师会将注意力集中在专业知识的讲授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上,教师的思政缺位必然会导致英语专业课上思政教育的缺失。②高职学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学习英语的主动意识不够,学习英语的挫败感较强。很多学生觉得英语太难,对英语学习抱有畏难情绪。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通过考试。所以学生只会注重知识层面的学习,鲜少主动思考教材中涉及的思政元素, 将英语学习与价值观等思想道德元素联系起来。另外,很多学生并没有形成清晰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由于社会阅历较浅,辨别是非能力不强,极容易受到外界不良诱惑,形成不健康的三观。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易对中西文化差异产生偏见,有些学生对西方文化出现盲目崇拜甚至同化的问题,对母语文化认可度下降,甚至忽略母语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致使中国文化在英语课堂上出现“失语”现象,学生甚至丧失母语文化认同感及民族自信心。学生的这种“三观”偏离问题,与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要求相去甚远。③近年随着高职院校扩张,教师的工作量逐渐增加。高职英语教师在担任英语教学的基础上还要兼任行政工作并且担任辅导员,几乎没有空闲时间学习最新的教育模式,没有时间钻研自己的教学,更谈不上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高职院校并没有设立专门的英语教学部门,英语课教师不可能像其他专业课老师一样经常有机会外出得到有效的专业培训,教学思路与视野不广,教学方法陈旧,从而影响英语教学的整体效果。
学院所订教材为E时代高职英语教程1,出版单位为外文出版社,以Unit 1 Amazing Travel内容为例。本单元主要介绍了贵州的特色景点,如黄果树瀑布、遵义会址等。此外,老师进一步讲解关于旅游的常用词汇,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中国的景点,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彰显爱国情怀。
教师在课前制作慕课,录制两段视频,分别讲解遵义会址和长城,视频涉及遵义会址的历史背景和长城修建的历史原因,视频末尾还设置相关的问题,并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观看。该设计充分体现了翻转课堂的理念,翻转课堂强调教师不占用上课时间来讲授信息,而是把主动权移交给学生,学生在课前完成相关的学习。学生在课前学习初步了解红色景点,感受红色文化。
教师检测学生课前观看慕课视频的情况,针对视频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如What’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Zunyi Conference?目的是检查学生观看的情况和效果。与此同时,学生也再次重温历史,了解长征故事,再次感悟长征精神。
教师在“超星学习通”平台布置作业,让学生分小组制作景点的视频,视频必须涉及景点的文化元素,这种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华之美,感受到祖国优秀的文化,进而产生自豪感,这对传承中华文明也有重要意义。
总之本节课将语言教学与专业技能相结合,以“传承中华文化”为主线,紧密结合信息化技术,课前了解,课中掌握,课后提升,达到线上线下混合课程的有效教学。
首先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高等院校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一环,应集中思想政治水平过硬,有丰富教学经验,了解最新教育思维和教育基础理论的教师,建设一支具备高尚师德的师资队伍。其次,在高等院校校党委的领导下,在教务处、宣传部、科研处等相关部门的辅助下,高等院校应定期组织思政教师、公共基础课、专业课教师一起沟通交流,探讨适合院校的“课程思政”教育模式。最后,把随堂听课制度落在实处,加强教学督导的管理。高等院校成立教学督导组,开展随机课堂听课活动,加强高等院校校级领导、院级领导、同行教师听课制,全校一起关注教学管理的重要性。
大学英语教材具有丰富的内容,涵盖生活、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英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要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层次、教学环节中有机融入德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新媒体时代为思政教育带来了改革创新。现在的学生都是00后,00后的话语模式与互联网息息相关,00后的生活方式与高科技产品联系紧密,这就要求教师把握00后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新媒体,如公众号、抖音、学习APP等媒介,全方位多角度地推进大学英语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新媒体的运用能够生动地展现教学内容,丰富互动模式,激发学生主体的学习兴趣,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提高思政育人的效果。今年是特殊的一年,抗疫斗争的伟大实践给课程思政提供了大量鲜活的教学素材和案例,如教师可以在英语课上播放《人世间抗疫特别节目》《在一起》《最美逆行者》片段,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抗疫力量,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教师也可以推荐学生下载学习强国APP,关注双语资源,利用课下大量碎片化时间进行线上学习。为学生推荐微信公众号,如中国日报双语新闻、译世界、外研社Unipus等,拓展英语思政学习第二课堂。教师也可以通过微信群、QQ群、抖音等方式与学生分享思政相关的英文视频,丰富思政教育形式,关注个人体验和认知需求,将教师的主导性话语转化为引人入胜的引导性活动,实现由单纯的语言技能训练向育人教育的转化。
综上所述,高职英语具备与课程思政融合的便利条件,高职英语教师更应该转变思想观念,不断充电学习,深入挖掘教材知识背后的思政元素和育人元素,将课程思政真正融入教学设计中,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正能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传承中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