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艺术课程标准下的聋校美术教学探索与实践
——以听障中职工艺美术专业教学为例

2020-12-10 10:36:16曾展郑桂娃莫明桂
河北画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版画技能艺术

曾展 郑桂娃 莫明桂

1.南宁市特殊教育学校

2.容县容州镇都峤中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艺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了艺术学科的四方面核心素养:艺术感知、创意表达、审美情趣和文化理解。而听障中职生的培养目标,以“尊重学生需求”的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帮助他们自强自立,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可见,贯彻落实国家的艺术课程标准,对推进特殊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让感知和探索成为学习的内生动力

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门类,无论是对于普校教学还是聋校教学,艺术都是源于内心、传达内心,并通过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感染内心。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哲学家列夫·托尓斯泰在其《艺术论》中言道:“一个人为了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传达给別人,于是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体验过的感情,并用某种外在标志(如线条、色彩及言辞)把它表达出来——这就是艺术的起源。”可见,在艺术课程的教学上,理应从感知开始,以探索推进,这是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

根据听障学生完全依赖视觉的特点,教师一言堂的课堂有时会使学生容易遗漏盲点,从而表现出厌烦或注意力涣散的状态。故在实际授课中,笔者以任务为导向,使他们通过观察、动笔,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思考现象背后的规律。以素描平行透视教学为例,笔者课堂上组织学生尝试通过玻璃勾勒窗外风景,画面上呈现了那些我们知道事实上是平行的线条,随着离我们越来越远,路的两条边线似乎自然就交汇到一个点上去了;两排的树木从近到远越来越短;路灯、高楼也呈现同样的现象。此时,学生通过充分探讨眼前的实例,一致认为物体视觉上排列的规律为近大远小,那么透视原理则不言而喻。于此,学生通过对知识的探索而走向理解。

二、让思维和技能成为起航的风帆

听障学生听觉存在不同的损伤,表现出一定程度特殊学情特点,他们在学习上普遍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发展相对迟缓、稳定性差、范围窄,所以找到适合听障学生的教法,并教授他们掌握一项技能非常重要。

(一)树立构建文化知识联系意识

依据缺陷补偿原理,听障学生因听力损失,视觉的优势地位会更突出,故听障学生抽象记忆和思维明显弱于具象记忆和思维。他们在面对一个个知识大块的时候,有时感到茫然而手足无措。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强调了学习、思考和学习效力之间的关系。例如,探究广告构成要素的组织一课。笔者在课前先了解了该班专业课程开设情况:素描、色彩、图案、构成基础、摄影基础、标志设计和广告设计。所以在劳斯莱斯汽车广告要素的案例分析中,试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和归纳总结的方式,将该案例中运用的摄影的逆光手法、色彩的对比与统一、素描明暗对比关系的运用、标志图案的双“r”重叠与广告创意的通感手法串联起来,让学生豁然明白,知识不是孤立的,各学科知识需要我们进行统筹梳理和构建逻辑系统,这样在创作构思时,知识就不会琐碎,才能有清晰的思考和表现艺术内涵的方向。

(二)精确盘活创造思维

第一,启动思维:在训练学生思维前,教师要鼓励学生突破听课的“舒适区”,避免知识安逸地“水过鸭背”。听障学生习惯知识的灌输,缺乏学习的自主力。在此借用《学习的格局》作者黄静洁老师的一句话:只要不是影响孩子人生或者损害孩子健康的错误,都应该放手让孩子去试错。或许尽管学生有些思考还不完整、思路不清晰,但让思维在课堂上“启动”对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成长都必不可少。

第二,跃动思维:为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笔者课堂中以幽默灵活的方式组织学生展开造型创意思维的学习和研究,其中包含思维流畅性的训练、发散和逆向思维训练、强制联想训练等,力图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灵感创造出属于独特的,具有民族特色或是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视觉元素。以2018年木刻版画《锦衣之秀》章节为例,听障中一(2)班学生黄婵和阮积政同学运用强制联想的方式创作了一幅活灵活现的《游动的壮锦》(见图1),画面既深藏了广西民族文化悠远的历史,又饱含了生命的气息和丰富的情感。

(三)具备“1+技能”

根据特殊教育的培养目标,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一技之长,都能融入和适应社会,所以听障中职教育重视学生技能培训,推行“1+技能”的模式,让学生在拿到1本毕业证的同时,有很好的基础知识和广泛的涉猎,还能熟练掌握一项技能。

以版画技能学习为例,一方面学生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充分理解版画概念、技术和语言特点,进而能熟练掌握版画这种技艺创作作品。另一方面,木刻版画的创作过程可以作为一种方式,让特殊的孩子通过凝固的艺术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让世界能倾听到他们的声音;木刻版画的制作过程可以作为一次历程,使特殊的孩子传承匠人的气质——沉着坚持、精益求精,通过体验专注,锻炼他们的心性;木刻版画作品可以作为一种媒介,引导、告知和证明我们的孩子能成为更好的自己,活出更加灿烂的人生。图2为2018年中三(2)班学生吴晓萍黑白木刻版画《羊角钮钟里的花山世界》,作品荣获师生迎新作品展一等奖。听障学生的艺术作品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具有天然的疗愈和激励作用。

三、让审美自觉成为身心健康的保护屏障

中职阶段作为即将进入大学或者社会的过渡,学生通过美学知识和原理的渗透,提高对美欣赏的能力,提升学生对真善美的精神追求,具备健康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格调。可以说,人生境界的提升是艺术最有价值的意义。

四、让融合成为开启新征程的起点

(一)与社会的融合

艺术创作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当艺术作品的关注点走出了语言的本身,开始思考“与社会关系”的时候,艺术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为了帮助听障学生回归主流社会,教师在教学上可以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注重作品与社会融合,即作品将给别人、给这个社会带来什么价值。例如,听障中二(2)班学生黄玲知创作了一幅《拒绝野味 文明健康》招贴图3,它需要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考虑选用什么样的视觉元素,通过怎样的形式来表达深刻的含义,从而能激起受众的共鸣,促进群体价值目标的认同。

(二)与自我的融合

在学习出版社和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第十九章“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能力建设”中指出:我们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并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要通过学习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所以,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助推器,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融合:一是新旧知识的内化;二是学会审视自己的内心;三是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自我的融合将帮助我们的毕业生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突破人生的一些阻碍、发展能力、达成目标。

猜你喜欢
版画技能艺术
高级技能
版画作品选登
逐风骑行——擦色刻版画
少儿美术(2019年8期)2019-12-14 08:07:02
纸的艺术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小小艺术家(2018年1期)2018-06-05 16:55:48
秣马厉兵强技能
中国公路(2017年19期)2018-01-23 03:06:33
拼技能,享丰收
因艺术而生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58:59
艺术之手
读者(2016年7期)2016-03-11 12:14:36
画唇技能轻松
Coco薇(2015年11期)2015-11-09 13:0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