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腾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与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课程不同,人们并没将美术学科放在重要地位,可事实上,美术教育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及文化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提升作用,学生在进行美术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仅会激发自身艺术天赋,还能锻炼自身的意志力,强化学习能力,使自己成为当前我国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倘若将美术学科作为灵感的呈现姿态,那么美术教学便是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掌握与展现灵感。就学前教育来说,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既要提高学生对于美术技艺的掌握程度,还要对学生的品行进行有效培养。正因如此,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进行美术教学改革时需要打破传统教学思维,将理论基础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一般来说,对于刚刚进行美术学习的学生而言,会对自己所创作的作品产生不满之感,尤其是当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思想无法与创作能力保持在同一水平面时,便会产生缺乏自信的心理,在这种消极心理的影响下,学生的美术学习效率以及绘画能力也会受到极为不利的影响。正因如此,教师在进行美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加以认同,尤其是当学生面临下笔的处境时,教师要做的便是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通过相应的教学方式来对学生的灵感加以引导,以此来确保学生能够以自信的绘画姿态进行作品上的创作。举个例子,当学生在进行人像的绘画过程中,经常出现橡皮擦拭的现象,并且眉头紧皱时,那么教师便要及时对其进行引导,告知他的绘画能力足以完成眼前这一作品,不要放弃,合理运用自身所掌握的绘画技巧便能成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在学生心中是否存在无法忘却的面容或眼神,由心而生,便是灵感,学生闭上眼睛,回忆自身心中记忆最深的人像,于脑海中进行线条的勾勒,再通过自己手中的画笔将其完美呈现在画板之上。绘画过程中,学生只有“心中有画”方能不再紧张,不再犹豫,随心而画,这样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对学生的心灵也是一种别样洗礼。
潜能是生物的天赋之一,对于美术教师而言,想要提升学生的美术技艺就要改变较为传统的教学理念,以此来达到激发学生潜能的目的,一味地压制潜能不仅会导致学生的综合素养无法得到有效提升,还会对学生的未来生活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就职业院校学生来说,这一阶段的学生在思维方面具备极高的活跃性,因而教师要做的并非是抑制学生的思维发展,而是要为学生营造自由、积极、温暖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进行日常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来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效率。心中有画,画笔便是将其展现的桥梁,将天马行空的思维凝聚于笔尖,绘画在纸上,这其中每一笔都蕴含着学生下笔时的想法,不会去考虑最终结果是否令人惊艳赞叹,不去考虑是否会得高分,随心而动才能最大化激发学生的自身潜能。而传统的美术教学理念相对古板,学生的发挥空间被教师的条条框框所限制,以至于思维得不到发展。教师需要明确自身教学理念,这世上本就没有所谓的美术标准,思维无限则创造无限,所谓的标准只是在学生创新性思维上的枷锁,除了会满足应试教育的要求外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毫无提升。正因如此,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教学理念改革,紧跟时代发展,从而实现提升学生美术技艺的目的。
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性是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的关键原因,学习效率较高的班级或者院校定是具备相对自由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与教师在生活以及学习方面进行沟通,而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来说更是如此,由于这一专业的特殊性,对于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也更为严格,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自己的身份进行调整,明确在该年龄段内学生的心理情况,为了有效提升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取游戏性模式开展教学工作。例如,学生在进行日常绘画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不同因素而对自己的作品产生厌烦心态,觉得所画的作品无法令人满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工作,以此来实现提升学生对作品的绘画水平与满意程度。教师需要明确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而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则要给学生一种亲近、友好、自然的态度,以此来为学生营造出健康、自由的学习环境,从而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及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专业对于我国社会的未来发展起到极为有效的促进作用,但与美术学科有关的教学工作并非短时间内便能有所收获的,与传统学科不同,美术课程更偏向于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想象力的提升,正因如此,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整体素养以及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规划,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创新处理,以此来实现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与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