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磐
河北艺术职业学院美术系
道具在戏剧表演中通常和演员的表演直接相关,它能帮助演员表演虚拟动作。我们知道,道具就是在舞台剧演出中除表演以外的各种造型因素的统称。舞台道具就是舞台的一部分,可以说没有了道具,就不能更好地烘托出戏剧的中心思想也不能表现剧中人物的形象,表演效果大打折扣。而使用舞台道具不仅可以烘托舞台气氛,同时还能够提高表演效果。
在戏剧艺术中,舞台道具通常都较为夸张。而在现实表演中,很多舞台道具为了突出效果,都会显得有所夸张,除了家具及其他日常器皿之外,这和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道具相比较还是有一定的差别,有道具是为了舞台剧情的需要而特意设计的,在生活中或许根本没有存在。还有就是,舞台道具都具有鲜明的特色,与其他道具有明显的区别,这种风格通常会根据剧情的本身所表现的中心思想来设计的,其表现效果也非常强。由于在表演中,观众可以根据舞台道具的特色迅速判断该舞台是否属于戏剧舞台,所以很明显,舞台道具是为戏剧艺术表演而服务的,其作用就是增强戏剧艺术的表演效果。
在设计戏剧舞台时,通常会根据戏剧角色的整体造型以及角色特点来选择舞台道具。例如,红灯笼在现代京剧《红灯记》中是比较常用的道具,既符合任务的身份,更能反映出居中人物对革命的赤诚之心。但是在不同的时代和时间环境下,道具能反映出不同的人物心情以及其个性化的人物特点。因此,使用舞台道具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反映戏剧的思想,同时还能够表现人物形象。例如,旗袍可以突出老上海摊的风情,烟袋突出老农的形象,一把小小的扇子,会让英俊小子显得温文儒雅;刀花架子,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军营的营帐。这些道具都可以塑造人物,使演员的表演更具人物个性。
戏剧展示的是不同时代的故事,而各个时代都有各自的特点,选择舞台道具时需要重视此种特点,例如,话剧《围城》讲述的主要是抗战环境下。讲述了主人公与几位知识青年女子的爱情纠葛,刻画了抗战环境下中国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彷徨和空虚。整个故事渲染知识界青年男女在爱情纠葛中的围困与逃离。在道具的设计中,知识分子的形象要着重突出,在道具的选择时也要着重突出在抗日环境下的氛围,从而生动形象地塑造舞台人物,在设计舞台时,需要根据此部话剧的特点进行选择,不能随意选择具有其他时代特色的道具,否则会影响整个舞台效果。
不同剧本中的故事发生的年代不同,例如,我国不同朝代所处的地理环境以及风俗人情都不同,此类内容都有明确的记载,因此工作人员在设计舞台道具时,首先需要根据戏剧的发生背景查找资料,然后再根据资料选择道具素材。例如,《伯牙弹琴》的故事写的是宋朝时期的事情,在设计道具时,就需要对故事的背景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考证,根据时代特征来设计出符合宋朝代的造型风格。选择琴的时候也要选择宋朝时代人们所用的琴做道具。不能把类似的朝代的道具拿来充当剧情中本朝代的道具,只有在选择道具的时候分清各个朝代和地域民族特色,才能使舞台地域风情更加明显,更加符合剧情所演绎的内容。
舞台道具具有许多作用,道具的作用之一是烘托舞台气氛,从而可以为观众创造更好的观看氛围,同时也可以为演员创造表演氛围。例如,在豫剧《孟姜女哭长城》中,竹木作为纸扎铺艺人的骨,外张布贴纸,并加以彩绘,制成了山石、桥梁、长城等扎彩布景。像搬桌椅那样的搬上舞台,盂姜女在山石中奔跑表演,扶墙哭诉,倒塌城墙后,还露出了垒垒白骨。
在表演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利用道具引导观众进入剧情,并且还可以利用道具的变化展示剧情的走向。例如,京剧里《杜鹃山》这样的类型,“杜鹃山”是一个名称,这个剧中也主要是以杜鹃山为主题的。在本剧中,故事主人公乌豆,由于不堪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和土豪劣绅的屠杀,带领本地农民造反起义,举起革命义旗,反上了杜鹃山。
综上所述,在舞台表演的艺术中,使用舞台道具非常重要,没有道具就不能生动想象地表现舞台人物的特性。道具的所涉及的方面比较广,所牵涉的内容也广,所以在选择舞台道具的时候要根据剧情的时代背景来选择。但在舞台道具的实际使用过程中,不能盲目地进行选择,而需要详细调查戏剧的发生背景,并且还需要结合道具的剧情进行选择。这样就能有效地展现出舞台道具的效果,同时强化了戏剧角色的塑造。舞台道具的发展应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让它具有生命力。当舞台道具进入观众的视野中时,便产生了无限的活力,在表演中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