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潞瑶
鲁迅美术学院
由于现代技术的应用不断前进,书籍设计的材料方向和工艺技术日趋多样化,为广大设计者在针对材料的选择应用方面供应了更为多样化的设计想象园地和琳琅满目的表达途径,从而丰富了一定书籍设计的手法和语言。书籍设计的材料是否符合书籍内容、是否具有合理性,对书籍设计的末端展出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应当将书籍具体的风格和内容、目的、功能、美感等作为重要参考依据。
在概念书籍设计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的今天,形式多样的特殊材料可供设计者选择,从而有利于概念书籍的主体性表达。根据需要而采用不同的特殊材料,可以借助它们的特性通过标志符号表达想要表达的特殊情感。而我们在针对主题采用材料时,不单要根据书籍的模式、内容来抉择,还要考虑材料的特殊性。
因为纸张可压缩、可折叠、可雕刻,不仅便于加工也容易成模,另外,便于携带和阅读,并且在一般传统的概念书籍设计中仍然是主要材质。不同的纸材的色彩、光泽度、纹理、肌理也不同,所以表现的特性和效果也不尽相同。例如,一种形式是郭蕾蕾设计制作的《莫高蒙太奇》,她是借用纸材对概念书的总体设计成多维的空间,在我们阅读和欣赏时角度变化多样,向我们展示了立面与平面之间的特殊视觉关系,给阅读者新型的视觉感触体验。另一种形式就是在上海艺术书展上所展示的《时空之书》,作者元滚滚是借助特种纸表现的二维概念书籍。整本概念书采用的材质是镭射纸,从不同的方向角度看会有不同的书面展示效果。镭射纸给我们的感觉是很现代、新颖、潮流、魔幻的,再辅助以雕刻形成二维、三维的视角,通过纸材给我们表达一种绚丽的美,能够让我们在书籍中的细致节点处发掘一个温馨的寓意。
皮革是概念书籍设计中习惯接触到的一种特殊材料,平时的皮革材料有羊皮、兔皮和牛皮。不同形式的皮革质感它们的特性也不同。猪皮一般质感偏粗糙,而羊皮反之,牛皮就相比较二者更为结实。设计者会根据概念书籍的内容和风格去选择与概念书籍相匹配的材料,既展现内容美又附和形式美。英国艺术家Denise Hawrysio的作品《Killing Books》,设计者采用的是兔皮,将兔皮粘贴在一起,再点缀红色显眼的粗麻布,附和文字,使用真实的兔子皮毛所设计而成的概念书籍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这种方法和效果远比普通纸质效果更好。再如,《Mirabilia Sertaneza》是巴西Carolina Santana的概念书籍作品,整个作品所选择的材料是山羊皮,并将绘画、刺绣、纸雕这些技艺手法融合在一起,向读者传递一种生活气息。
在人类发明纸质之前,竹木一直是我们用来著书和书写的主要材料。而我们现在用其做书匣和书籍函套的用处居多,除此之外,也多用来保护书籍和便于书籍的收藏。木材天然的纹理富有变化,纹路变化自由优美,色泽典雅,风格古朴雅拙,也会多被概念书籍选作特殊材料表现其设计独有的特色风格。抑或采用木刻的形式,加以水墨印制,表现朴实古华的艺术风格和效果。例如,设计者郑凌在《甲马造型的原始思维特征》中所设计的效果,在装帧方面是采用桑树皮雕刻和花草纤维设计制作,再设计装饰有木材的纸底,加以拓印的甲马从而设计制作成概念书籍的书页,在读者阅读时从右向左阅读时,会体验到历史传统的特殊情感和审美感受,更好地宣传历史传承之美。
织物材料追根溯源来说是中国的传统书籍装帧选择的材料,包含的范围和种类很多,例如,丝绸、棉布、麻布、等。这些织物类一般特点性和风格性很强。一般普通的织物类棉布是被用来做概念书籍的封面装帧或者儿童书,因为这种材料细腻柔软并且柔韧性好,耐磨性好也不容易起皱,不易被损坏;颜色方面可以偏热烈绚丽,比较适宜儿童;富有变化和色块比较适合民族风格和特色;而麻布织品风格偏朴素、庄重并且优雅大方。
对于材料的选择要针对不同的概念书籍形式做异样处理,材料的特性是否能与概念书的内容衔接好。而设计者也要重视概念书所表现的经典化、永恒性、环保效果,在展现概念书籍书卷气息的同时,也要让材料更好地契合概念书籍的内容,从而让内容和形式和谐统一。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注意一味地追求材料的形式、材料的新颖而过多地进行不合理利用会造成资源浪费和人类环境的破坏,让独具特色的特殊材料语言在概念书籍设计中更具人性特色。实现人类和环境和谐共生,这就要求我们在新型材料和新式工艺条件下,做到与环境相生,这是所有的概念书籍设计者共同追求的美好愿望和设计秉承的价值观。
差异的特殊材料在概念书籍中体现的方式不同,从不同特殊材料的历史演变和转化过程,慢慢地出现在概念书籍结合运用的视觉上。举例论证了特殊材料在概念书籍中所表现的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进步一突出书籍的主题性。对于材料的选择要针对不同的概念书籍形式做不同的考虑,材料的特性是否能与概念书的内容衔接好。而设计者也要重视概念书所表现的经典化、永恒性、环保效果,在展现概念书籍书卷气息的同时,也要赋予人文主义精神,让材料更好地贴近概念书籍的内容,更好地融合、更多地展现强烈的艺术精神气息,从而引发概念书籍设计的内在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