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大连通讯事业的规划与发展

2020-07-12 12:47李自强杨玉璟
消费导刊 2020年23期
关键词:关东日文电报

李自强 杨玉璟

大连市城乡规划测绘地理信息事务服务中心

近代大连通讯事业的规划与发展始于清政府修建旅顺军港时期,当时就规划并建设了有线电报系统,并在旅顺各炮台间接通了电话。

日俄战争期间,日军在中国战场成立了临时电信队,在清政府和沙俄既有线路基础上,新设临时线路用于保障战场通信。战后,日本关东都督府一面将大连地区的电信业务全部纳入统一管理;另一方面还加强了在中国东北地区的电信基础设施修建工作。

1906年6月,从日本北九州佐世保海军基地至大连间的海底电报线竣工。1908年,日本殖民当局将沙俄敷设的旅顺至芝罘(今烟台)的海底电报线重新修复,并将登陆地点改为黑石礁。除了海底电报线,日本殖民当局在中国东北陆上也进行了大规模的电信基础设施修建工作。此时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电信线路主要是沿铁路线开展的,并形成了以沈阳为中心的电信枢纽和以大连为主的海陆电信节点。至1911年,关东都督府已经陆续开通大连至安东、牛庄、辽阳、奉天、铁岭、长春等地的电信线路。

然而对于日本在中国东北大规模修建电信设施的行为,早在日本殖民当局在修复山东烟台与大连之间海底通信线路的之时,清政府就与其有过明文约定。事实上,在中日订立以上关于线路的合同之前,清政府已将南满铁路附属地以外的日本通信线路收回。然而,当烟台至大连间海底通信线路于1908年11月接通以后,日本便开始违约,屡屡在“满铁”附属地外擅自设置电报电话线。

当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无线电信在方便海上船舶通信和保障航海安全方面开始应用。早在1911年11月,日本殖民当局就在金州大连湾沙坨子建立了大连湾海岸电信局。该局“除了对大连至日本间海上航线船只和近海船舶联系外,还开始了与京城、金泽、东京、哈尔滨的无线电通信”。[1]后来由于沙坨子交通不便,加之技术不断进步,原来位于沙坨子的对船舶通信业务就全部转移到了位于沙河口的新址处。1926年,大连湾无线电信局迁至中山广场的大连邮便局。在柳树屯(今大连湾)设立无线发信所,沙河口的新址成为了无线收信所。

大连无线电信运营的成功经验使得日本政府看到了其在国防上的巨大作用。1928年“皇姑屯事件”以后,张学良东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东北地区局势的变化,使得日本殖民当局开始对一直使用有线线路为主要通信手段的关东州和“满铁”附属地沿线产生了巨大的担忧。为了防止突发事件造成的线路中断,1930年大连无线电信局与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以及奉天、安东、新京等地邮便局之间普遍设置了500瓦短波无线电收发机,作为有线通信的应急辅助设备。同年大连电信管理局还增设了短波高速二重通信装置,使得无线通信设备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一倍以上。

1931年,大连中央电报局进、出、转口电报比1929年分别增加了11.8%、11.9%和2.5%。1934年又分别猛增到379.1万封、292.2万封和558.3万封,比1931年又分别增加了84.5%、52.7%和132%。日本殖民当局对于无线通信设施投入的效果,在“九一八”事变之后愈发显现出来。

不过,对大连电报的语言类别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当时日文电报占93.3%,中文与英文电报只占2.06%。中文电报之所以数量少,与资费的不合理有关。

大连电信管理局当时的发报种类有中文、日文和英文三种。其中“日文与英文是按词计费,而中文则是按字计费。另外,日文电报的收报人姓名、地址,不论字数多少都按2语计费,而中文则按实际字数计费。于是,一封内容相同的中文电报资费,要高出日文电报的两三倍。”[3]由此可见,大连的电报业完全是为殖民者服务的。

大连也是东北地区电话发展比较早的地区。关东都督府接收电话业务之时,还主要是为军队提供服务。后来随着电话基础设施的改善,大连、辽阳、奉天、铁岭、新民、公主岭、旅顺、安东、柳树屯等地率先开放一般民用电话业务。当时的电话都是女接线员手工转接,效率较低且容易接错。尽管情况如此,电话还是因其便利快捷的特点而受到了人们的欢迎。从1906年到1911年间,整个关东州和满铁沿线内的电话使用量增加了3435.6%。1920年代至1930年代间,随着工商业的不断发展,新京、抚顺、金州、瓦房店、沙河口、普兰店、貔子窝、松树、鞍山、海城也开始设置电话所和公用电话所,开展电话交换业务。关东厅成立后,朝鲜和中国东北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电话开始延伸至丹东和朝鲜新义州各地。1924年10月,奉天至新义州、平壤间,安东至平壤、镇南浦间的长途电话开通。1925年长途电话又延长到京城。到1928年6月,大连、旅顺和关东厅辖区内的其他城市都实现了与朝鲜京城和其他主要城市间的电话联系。

大连在当时来说是一个特殊的东北亚交通枢纽城市,这使得大连地区有汉语、日语、朝鲜语、蒙古语、英语等多种语言同时使用。当时使用的人工交换机全部采用女接线员手工操作,然而繁杂的语言使得在电话接线时错误频出、交换效率较低。因此,关东厅早就有将管内电话接线工作改为自动交换的计划。1919年11月,关东厅以大连邮便局修建新办公楼为契机,开始推进关东厅管内电话自动交换项目实施。1922年3月大连邮便局新舍竣工,楼内开始安装电话自动交换机,一年以后所有设备调试完毕开始营业。到1927年4月,大连市内电话实现交换自动化。在“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大城市尚使用人工交换机的情况下,大连即率先引进并开通自动电话交换机。”[3]这也使得大连成为中国东北地区第一个大规模使用电话自动交换机的城市。

大连市的电话在进行交换自动化改造之后,无论是通话质量,还是接通效率都大为提升。但是日本殖民当局扩展关东州邮政、电信的目的却在于“增进在满日本人的福利,安定帝国的基地”。[4]通过对大连电话交换自动化的改造,日本殖民者为日后伪满洲国通信设施的修建积累了经验,使得日本帝国主义得以使用更便捷的通讯设施巩固对中国东北的统治。

猜你喜欢
关东日文电报
电报方程的正双周期解:存在性、唯一性、多重性和渐近性
毛泽东的绝密电报与湖南和平解放
关东春早
传“电报”
张桐 作品
作为证据的足跡(mör)与它的证明力一以卫拉特法为中心(日文)
有关蒙古国西部卫拉特系集团的农耕与自我认同的预备考察(日文)
日占旅大时期关东都督府地方法院对安重根等人的判决书
关东农家
日文花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