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

2020-07-12 09:07
科技视界 2020年23期
关键词:知识点思维数学

张 娜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发生很大变化,学生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发挥引导、辅助的作用。那么,针对教学内容,教师选择何种教学方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影响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小学的主要核心课程,数学课的教学内容多是逻辑思维的知识点,较为抽象。如何让学生在接触数学知识的初级阶段保持对数学学习高度的热情和信心,让数学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已经成为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1 课堂提问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课堂提问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手段,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良好沟通的桥梁。刘新喜在文章中强调“课堂提问是师生进行教与学双边活动的重要形式,是传递信息的有效途径。一次恰当而富有艺术性的提问,往往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激素”和增强记忆的“催化剂”,其效果是“多层次的、多方面的”[1]。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检测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拓展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提问内容,只有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寻问题的解决办法,提升教学效率。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的课堂提问往往随心所欲,缺少设计,不能激发学生兴趣,使得学生对于问题往往存在应付心里,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少之又少。因此,如何进行课堂提问?问什么?怎么问?什么时候问?等一系列的问题摆在了每一名教师的面前。针对以上问题,文章重点讨论了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教学策略以及提问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2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教学策略

2.1 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使数学提问更加形象化、趣味化

小学数学多是逻辑思维的知识点,较为抽象,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很容易觉得数学课枯燥乏味难懂。通过引入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抽象的知识点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有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更加丰富。

例如,可以通过经典的动画人物来进行演示教学。在讲授《圆的认识》一节时,可以利用经典动画片《猫和老鼠》中汤姆和杰瑞的形象,设计一场骑自行车比赛,汤姆骑正方形车轮的自行车,杰瑞骑圆形车轮的自行车进行比赛,让学生观看后提出问题。这样的设计既符合动物人物的形象设定,也能够拉近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距离;也可以采用学生喜欢的动画人物,如《超级飞侠》中的金宝来进行猜谜语、讲故事等活动,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趣味活动相结合,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在讲授《空间与图形》一节时,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限,往往觉得很抽象,难以理解。通过引入多媒体教学,以视频、动画的形式结合教具,就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接受与理解。

2.2 问题设计要有层次,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教育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课堂提问必须符合学生的接受状况。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方式有限,且受个体差异的影响,教师如果直接抛出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往往会导致学生理解不了问题而放弃思考。因此,教师要将难度较大的问题进行分解,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展开提问,从简单问题入手,通过对每个层次的问题进行剖析,化难为易,使学生逐步理清思维,理解问题的内涵,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习效率。

例如,在讲授“年、月、日”时,可以先提出简单的问题,“大家今年几岁了?过了几次生日?”,此时,肯定绝大部分同学都说“几岁就过了几次生日。”这个时候就可以抛出自己的问题“有一名同学今年10 岁了,但是只过了3 次生日?这是为什么呢?”在第一个简单问题的铺垫之下,很自然的引发了同学们对第二个问题的思考,并产生了思维障碍,使他们产生了探索求知的欲望。

2.3 因材施教,提问要有针对性

小学生接触数学学科时间不长,且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每个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接受和认知水平是不同的。教师在课堂提问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规律,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就不能用晦涩难懂的事物来举例,这样学生不仅难以理解,更有可能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另外,还要充分考虑班级学生的学习差异,对于基础好的同学,提问要有深度,更具有启发性、拓展性与挑战性;而对于基础弱一点的同学,则要更加简单、直接,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的信心。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深入分析班级学生的特点,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设计出让所有学生都能理解的提问。

2.4 注重课堂提问方式的多元化

研究发现,我国小学教师课堂提问频率是很高的,如果一直采用单调的提问方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李学东在文章中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经典的四种形式:直叙式提问、判断式提问、说理式提问、发散式提问[3]。比如,“什么是小数?”属于直叙式提问;“合数就是偶数,质数就是奇数,这样理解对吗?”则属于判断式提问,这些提问的方式在日常教学中已经广为使用。

周振蜀在文章中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十字诀”提问技巧,即:假如、举例、比较、替代、除了、可能、想象、组合、六何、类[4]。但是这“十字诀”是针对中学生而设计的,对于小学生过于复杂。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简化为“五字诀”,即假如、举例、替代、除了、想象。

比如,在讲授了“人民币的认识”后,可以提出:假如你有20元钱,你可以买什么呢?学生会积极回答,有的买吃的,有的买书。那么这个时候就可以进一步地问学生,买了吃的之后还剩下多少钱?如果换成买书之后还剩下多少钱?除了买书,买吃的还可以买什么呢?这样的问题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助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

3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应遵循的原则

3.1 适度原则

课堂提问应是课堂教学设计的一环,是为整个教学效果所服务的。课堂时间有限,如何利用有限的几个问题,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这就要求教师分析每节课的重难点和易错点,这些知识点往往是理解困难或者容易混淆的地方,教师根据这些重难点和易错点,设计出容量大、内涵丰富的问题,在“合适”的时间提出来。

另外,提问的适度原则还体现在教师还应该根据本节课的难易程度调整课堂提问的密度。对于难度较大的内容,应当适度增加课堂提问的密度,更加强调问题的分解;对于相对简单的内容,可以降低提问密度,增加讨论的时间。

3.2 时机原则

精心设计的提问,也要在“合适”的时机提出来。提问的时机选择的好,则更能够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果。课堂提问需要把握好三个关键节点:

(1)疑问产生处。如前文举过的讲授“年、月、日”时的例子,有一名小朋友说“今年10 岁了,但是只过了3 次生日。”,此处大部分同学都不清楚,产生了思维的障碍,产生了疑问。此时提问,“大家都是几年过几次生日,为什么这名小朋友10 岁,只过了3 次生日呢?”,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知识迁移处。比如在讲授“百位数加减法”时,讲完“四个百和二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可以进一步提问“42 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这样能够促进了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

(3)知识延伸处。可以继续刚才的例子,在提问“42 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后,可以进一步让学生举出类似计算规律的数字。做好知识点的延伸对于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非常重要。

3.3 讲评原则

课堂提问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在考虑了提问的内容、方式、时机和对象之后提出问题,在学生回答完毕后,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合理、中肯的讲评是一次有效提问的重要环节,只有做好讲评,才能使整个提问过程形成“闭环”。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讲评、剖析,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涉及知识点,还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另外,小学生的心理发育还不成熟,教师的一个中肯且带有鼓励性的评价对于学生是一个很大的鼓励,能够激发学生进一步思维与探索的热情。

课堂提问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次有效的课堂提问要求教师在课前有精心的设计,在课上对“合适”的学生,在“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方式提出了问题,而且要根据回答情况及时做出中肯、合理的评价。可以说,课堂提问是一门很深的艺术,如何通过提问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启发学生的思维、巩固学习成果,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高效有趣,需要教师不断努力探索而促进小学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知识点思维数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关于G20 的知识点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