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未来三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预测
——基于陕西省2019 年大学生就业数据

2020-07-12 09:07王丽丽
科技视界 2020年23期
关键词:就业率毕业生疫情

张 丽 吕 茂 王丽丽

大学生就业问题从2000 年至今都是大社会难题,特别是近十年,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都不尽人意,高学历在就业方面的优势逐步减弱,每年都有大量高校毕业生无法就业,即使在已经就业的学生中还有一部分是临时就业,存在解约离岗、薪资待遇较低、专业不对口等问题。2020 年全世界范围内新型冠状肺炎的爆发更是雪上加霜,给本届毕业生就业增加了更多不利客观因素。但疫情的阶段性与有效防控决定了这种影响也只是暂时的,而且会随着疫情的减弱而减弱。纵观我国近些年的工业与经济发展,未来大学生就业应该呈上升良好的态势。从2019 年的就业形势能做出初步的预测和判断。此预测和判断基于国内工业发展的现状、高校就业工作的实际状况;此预测和判断从2019 年的《2019 年度陕西高校及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数评价报告》可见一斑。这份报告是在陕西省高校提交了毕业生就业数据之后出炉的,真实反映出当年应届毕业生就业的情况。

1 陕西2019 大学生就业报告导读

报告覆盖了43 所985、211 等重点高校、非重点普通高校,涵盖了299 个专业。抽样调查的人数占该专业的15%以上。从数据的分布情况看,西安交通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三所学校的就业率在90%以上,成绩喜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7 所高校,就业率达80%- 90%,占调查总数的16.27%;邮电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8 所高校的就业率达70%- 80%,占总数的18.60%;就业率在60%- 70%的高校有13 所之多,占总数的30.23%;最后有12 所高校就业率偏低,在60%以下,这些占调查总数的27.90%。

从专业的特点来看,智能科学与技术、能源开发的探测制导与控制专业、物流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方面的毕业生需求量较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5G 技术、新能源汽车等现代工业技术研发与应用需要更多的毕业生劳动力。当然,随着健康及老龄化问题的来临,医学、机械工程、交通工程等专业继续占有较大的就业优势。

总之,2019 届的就业无论是用人单位和岗位数量、签约率、专业对口比例、薪资待遇等均较前些年均有所提升。

除了这份质量报告,从高校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来看,2019 年的大学生就业环境相对宽松一些。往年的用人单位在前一年年底基本就完成招聘计划的60%以上,来年春季和夏季的招聘基本上就是做一下调整和补充。但是2019 年春季的应届生招聘持续进行,甚至在4 月底5 月初又出现了一次小的招聘高峰,而且6 月份没有结束,应届生的招聘转为以社会网络招聘为主,给未就业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用人单位和岗位一直处于不饱和状态。而且薪资待遇较前两年略有上调,最低薪资的水平比2018 届应届生上涨10%- 20%不等。近10年来首次出现人才供与需之间的相互平衡磨合,虽然需求方仍然占市场主导地位。

2 大学生就业的数据分析与趋势

在就业连续多年下滑的形势下,2019 届本科生就业为何向好,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人口比例、我国当前的工业发展现状与本科生就业结构的变化无疑是三个重要因素,下面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对未来三年本科生就业形势进行预测。

2.1 人口比例因素研究

人口老龄化问题属于不争的事实,也是一个世界化的问题。2001 年以后我国60 岁以上的老年人比例上升,老龄化社会不期而至。据统计,2019 年60 岁以上老人已经超过2.5 亿人,占我国总人口比率近20%。退离休的空置岗位带给年轻人更多的就业机会,减轻了同期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社会老龄化问题产生了更多的社会需求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服务型就业机会。

另一方面,从人口红利来看就业问题。2013 年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相比于上年减少345 万人,并且年减少300 万的速度将连续到2019 年。[1]随后的问题是人口红利消失,社会供给开始萎缩。与此同时,我国的人口总数在2017- 2027 年将达到顶峰,社会总需求将持续增长。要想达到新的供给需求平衡,必须大力发展产业,这就为毕业生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构成了2019 届毕业生就业形势好转的重要因素。

从2022 年以后劳动力人每年减少1 000 万,并持续减少15年。这一问题遭遇人口老龄持续化问题,造成社会需求量增长与劳动力减少的矛盾,将进一步扩大劳动力的需求。所以未来三年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会越来越小。不仅重点大学的学生,普通大学的毕业生的就业率也会逐步提高,预计最终能达到80%以上。随着高校专业设置的调整,专业就业对口率也将相应提高。

2.2 当前我国工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当然也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了绝对影响。经过40 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进入到工业化后期阶段。2004 年我国的制造业开始赶超过德国,2006 年超过日本,2009 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2018 年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规模最大的国家。庞大的制造业体系吸纳了大量的国内劳动力。预计到2025 年,中国的制造业产量将占到全球的40%- 45%。高速发展的工业需要更多的工程技术生力军。

2018 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国家科学委员会发布了“科学与工程指标”报告:中国或许已经成为超级科技大国。中国每年培养500 万科学、技术、医学和工程类毕业生,是美国的10倍。而44%的中国大学生主修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美国只有16%。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多的理工科人才,中国是首个年度专利申请数量突破百万的国家,占全球专利申请总量近40%,比美国,日本,韩国加起来还多。[2]但从我国的制造业发展趋势来看,人才质量还不达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过硬的专业技能成了大学生职业发展的起点。从大环境可推断工科大学生未来三年的就业基本能达到85%以上,且有40%以上的工科毕业生可提高择业标准。

2.3 大学生就业结构

当前我们的大学教育已经从高学历的精英教育逐渐普及化。尤其是本科学历的精英优势逐步减弱。进入2010 年以后,大学生的就业已经从择业转向就业。毕业生在就业选择上更加谨慎,选择适合自己能力和发展的单位和岗位。对于中低层次的工作机会不会盲目放弃,造成就业机会的浪费。这就使得就业率有所提升。

高等教育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与改革,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培养,这就使大学生在就业时有更高的能力适应多种单位和岗位的挑战,甚至是跨专业跨学科的工作。做到人尽其才,最大限度实现就业。

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对就业也起到了促进作用。2013年和2014 年,教育部等多个部门提出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扶持政策,包括技术支持、减免税收、申报手续等,全方位的支持大学生创业。很多学生从入学在读期间就开始创业,毕业时开始创业或者把已有的业务做大做强,开始聘用更多的人是他们就业的另外一种形式。自主创业是近几年的就业方式之一。[3]

就业理念的改变与就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使更多的大学生就业更快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就业率不高的专业,近几年的就业率反而能保持稳定。从当前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环境下,预计未来三年会有3%- 8%的增长率,大学生总体就业会有5%- 15%幅度的提高和增长。

2.4 疫情特殊时期,国家加大对大学生就业的扶持政策

为了缓解因疫情带来的就业压力,国家出台了系列的对应政策,以帮助毕业生就业。首先禁止企事业单位因疫情期间的负担增大而裁员。减少了其他人员与毕业生竞岗的压力。第二,扩大专升本与研究生的招生规模,鼓励毕业生深造。疫情爆发之后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比之前原计划增加19 万人,涉及的专业多是智能类与科技类的专业,如人工智能、临床医学、教育等。第三,扩大公务员考试录用率。第四,发挥基层项目的作用,依托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助力大学生成长发展。第五,各级地方政府根据疫情形势和地方实际,制订并开展资金扶持、项目支持、联动服务等政策举措,确保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

3 结论

到目前,疫情已经在中国和其他国家得到了有效防控,影响在逐步减弱,希望这场劫难能及早过去。从上文三个主要指数来看2020- 2022 年未来三年,大学生的就业会趋于好转,就业环境和就业质量都会有所改善。同时今后10 年大学生就业率基本能保持稳定上升趋势,可以预计2019 年的就业是未来10 年就业率提升的转折点。

大学生就业工作不仅要保数量,今后更要重质量。尤其是普通大学应加强质量办学特色办学,注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把人才的培养提升到民族发展的前列,引领民族与世界发展潮流,才能体现出高等教育的真正意义。

猜你喜欢
就业率毕业生疫情
9岁的高中毕业生
战疫情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最“叛逆”的毕业生
本科新闻专业在京就业率较低
数据
就业率公布有高也应有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