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大学生在线教学平台使用行为的思考

2020-07-12 07:21谢东旭
科技视界 2020年30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大学生教育

方 芳 谢东旭

(1.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人文学院,江苏 句容 212400;2.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0 引言

2000 年7 月,教育部公布了首批31 所高校建设网络教育学院的通知,拉开了高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帷幕。 然而,网络教学的对象主要是继续教育者与在职教育者,对在校大学生的教学方式并没有产生影响。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让全国高校几乎“一夜之间”大范围开展线上教学活动,线上教学方式在短期内迅速、深入地“渗透”到每所高校、每位教师、每名大学生、每个教务教学管理系统,推动高校走向“用教育技术倒逼教学改革”的第一线。 大部分人认为现今大规模的在线教学仅是疫情之下的“临时模式”,但线上教学的确在持续推动并加速高等教育的信息化升级之路。线上教学同时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群体对于在线教学平台的使用行为。 因此,文章将从教师的教学方式(外因)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内因)两方面思考大学生使用在线教学平台的影响因素, 探索技术倒逼改革之路,以期缩短我国与西方现代教育之间的差距。

1 教师教学方式对大学生平台使用行为的影响

1.1 教育观念

疫情当前,线上教育技术已付诸实践,但人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如果不能形成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普遍正确的教育观念与原则,将无法实现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改革,转变大学生对在线教育平台的使用意识与自主性行为。 这也正是为何PPT 运用到教学中已15年之久,仍有部分学科和教师对此持保留意见的原因。 21 世纪以来,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层出不群,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却缺乏行之有效的实践积累与理论说服力,直接造成教育者刻板的教育观念,认为传统教学更能够实现教学目标。这也让部分教师在线上授课过程中照搬传统线下教学方法,导致部分大学生线上学习效果不佳,难以就此研究现代教育技术是否能够提升教学效率。 由此,高等教育变革更应以此次疫情为契机,以科学技术为引,特别是互联网的交互性,转变没有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探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观念。

1.2 教育惯性

“教学惯性”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状态,是在教师与周围教学环境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而线上教育这一新技术的使用,无疑会该改变教师原有的教学习惯,容易让教师对新技术产生莫名的排斥与恐惧。 然而,大学生是年轻活力的群体,基本成长于信息时代,习惯使用各类技术手段汲取知识,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的诉求。 可见,教育技术进步更多是基于技术升级的正常教育实践,但我国呼吁多年的现代教育技术改革却在疫情发生后全面铺开,尽管高校之前已有一定的积累基础,还是“赶鸭子上架”式实现“停课不停学”这一底线要求,对于线上教学质量的考量与评估仍存在问题。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被动应用在线教育技术,并没有从源头——教育者方面认同线上教学,改变高校教师已养成的教学惯性与程式,提升教师探寻线上教学新方式的主动性。

1.3 角色定位

“以学生为中心”已成为我国教育实践的普遍认知,但实践层面上这一概念内涵却极易陷入“泛化”,甚至误入消费主义,刻意迎合学生需求。 数字时代如何运用新媒体工具提升教学效率,并非简单的教学技术普及问题,而是教师对自身角色的认知与对师生关系的正确理解,要求教师能适应教学技术进步并为之作出改变。线上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已发生变化,不再仅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更是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幕后推动者,还是学生课堂学习的观测者。 这种定位转变不但需要教师自身的转变,更需要学校的帮助与指导。正因如此,教师发展中心应运而生,引导教师探讨如何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展开教学创新。 显然,重视教学技术为教学方式转变提供了新的风向标,提升并改造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实现了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2 学生学习方式对大学生平台使用行为的影响

2.1 行为感知

在线教学与传统教学不同之处在于可以增设师生交互环节,而由于信息技术的复杂性,使用者成功采用这些技术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 此外,大学生使用在线教学平台前已具备了基础性的计算机技术,熟悉计算机得系统操作,但基本用于辅助学习或放松娱乐。因此,在实际使用在线教学平台时,大部分学生可能并非以学习的心态进行,此时感知到教学平台使用的有用性与易用性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态度和信念。当感知到在线教学平台能够较大程度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且人机交互、师生交互更为容易,大学生将更愿意尝试使用在线教学平台,且能够进行有效的学习。 目前,在线教学的缺点是虽然能够保证学习内容的充实和丰富,但其时空分离的特点却不能保障学生学习质量。因此,应发挥在线教学的时空优势,创造“无论何时何地何人都能学习”的教育环境,提升学习效率。

2.2 使用意图

当个体能力、资源和机会等实际控制条件足够时,个体意图将直接决定其行为。 梅耶的多媒体认知学习理论指出在线学习过程需要进行信息加工,且远程教育情境下教与学的时空分离又对学生使用在线教学平台提出了人际交互的新要求。 因此,学生使用在线教学平台时需要与教学平台以及使用群体进行交互活动,同时参与学习讨论、在线考试、提交作业、签到等教学活动。 但大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参差不齐,感知教师支持、平台交互感各不相同,对于在线教学平台的使用意图也不尽相同,这也是部分大学生使用教学平台仅为完成学习任务的原因。 可见,探讨大学生在线教学平台使用行为应将个体意图作为重要因子,结合周边环境、资源和群体的影响与在线学习的社会化、网络化特征进行分析,从而创新和改良在线教学的交互性,提升在线教学平台的体验度,引导大学生形成自主的学习意图。

2.3 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理论中将环境、行为、人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作为影响人行为的主要因素,在在线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平台、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存在着社会性的交互,当学习者能够感知在线教学平台对自身学业成绩、知识获取的正向预测,其在线学习动机也会越强。 可见,学生的在线学习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其在线学习的投入度,直接反映在大学生对于在线教学平台的使用行为上。比格斯将学习的过程分为学习预备、过程、结果三个阶段,大学生在线教学平台的使用也完全贯穿这三个阶段。这三个学习阶段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只有通过关联三个学习阶段不同的平台使用行为才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的完成在线学习,进而对大学生在线学业情绪与学习投入度产生影响,提升在线学习平台体验的满意度。

3 启示与建议

3.1 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状态与心理

学习者的自身因素、学习环境、不同的学习方式与学习结果是相互关系的,也可以说学生在线平台使用行为是由其自身因素、环境、资源等共同作用的结果。相较于中小学生,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更强,其使用在线教学平台的意图、动机更为明显,需要更多的指导性建议,教师更应该利用网络课程的海量资源,通过师生、生生、人机之间的交互,结合课业内容与时事热点,设计多样化活动,维持并提升学生平台体验度,帮助学生提升在线学习能力。此外,网络教学发生的场景更为开放,能够利用平台记录的客观行为数据构建网络教学测评模型,基于教育学规律和数据聚合两方面构建理论模型,以客观数据为基础建立科学、可行的学生评价体系,形成适应性、自动化的学习监测环境,及时指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为后续的学习设计提供支撑。

3.2 注重开展多样化、多层次教学研究

大规模网络教学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影响了我国高校教学秩序,但这种“应急教学”不应是暂时的,而应是我国高校改革的起点。 目前来看,我国大多数高校在线教学主要来自教育技术公司的支持,从现有在线课程来看,大部分高校在线教学资源模式单一、使用率低。 教师是网络教学实践的实施者,可以第一时间感知问题的发生。高校更应抓住此次全面线上教学的机遇,全面吸收好的做法与经验,借助教育技术的进步弥补我国高校网络教学的短板,开展多角度、多方向的网络教学问题研究,通过多样化、多层次的教学研究催生新的教育形态,推动我国高校课堂教学的改革升级。 通过“政府+高校+教学名师+课程平台+服务团队”的合作模式,探索如何鼓励学生最大程度使用教学平台进行学习,创造“终身教育”环境。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