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依努尔•阿不都艾尼 喀什市浩罕乡林管站
现阶段我国在防治果树病虫害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防治工作开展缺乏针对性的问题,例如,很多种植户都将防治病虫害这一工作的重点放在防灾上,却忽略了所种果树自身所具有的抗体信息。果树会因产生病原体、害虫以及病原菌而遭受较大面积的虫害问题,而果树品种本身的生长环境、品种特性以及抵抗能力等因素也是病虫害问题的导火索。在实践中,大多数种植户和种植企业都缺乏对果树品种所具有特性的深入认知,只单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进行选择,却不考虑树种本身的抗旱抗灾能力,若生长环境和生存环境存在差异时,就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果树病虫害问题。其次,树体本身营养液缺乏也会使其病虫害的抵御能力下降,从而造成病虫害问题,这时种植户往往会直接利用药剂来开展防治工作,却不考虑更符合实际的做法,这也会使防治工作的效果无法达到预期[1]。
农药在防治果树病虫害问题的过程中已经获得了十分普遍的应用,种植户在遇到病虫害问题时会第一时间使用农药进行防治,可这种方法仅能在短时间内获得良好的防治成效,但从长远来看,大量运用化学农药来防治病虫害会使病虫害拥有抗药性,进而使农药的防治成效逐渐下降。同时,盲目、大量地使用化学农药会为生态环境带来很大危害,使用农药后,种植户所种植的果品上也会存在农药的残留,从而导致果品上农药的残留量会超出标准要求。而种植户所应用的农药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作用于害虫的虫体,大部分都会随着果园土壤、空气和雨水等渗入到地下,跟随水源流入到地下河中,从而对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危害[2]。
现阶段很多种植户对于防治病虫害的专业知识没有全面的了解和认知,往往都是在发生病虫害以后才采取被动化的防治方案,这使得整体防治工作处在事后防治的阶段,导致防治工作取得的成效较差,难以从根本上救治果树。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缺乏病虫害预防的专业机制,使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过去所采用的覆盖消重、阻隔以及诱杀幼虫等方式纵然有着耗力、耗时的缺点,但是却能够取得十分明显的防治效果。
从整体性角度而言,果园可以说是一个具有齐全物种的小型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中有害虫、果树、微生物以及益虫等,所以种植户在选择果树品种时,需要按照果园的整体生态环境中每个要素的交互条件来进行考虑,对果树的种植范围进行有效规划。
在防治果树病虫害的过程中,农药是无法完全放弃使用的,可使用农药也应按照病虫害的种类和特性来合理地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改变施用农药的方式来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成效,如可以在树干处抹药、采用注射农药的方式或者在果树的根部来填埋一些农药等方式。以农药的注射方式为例,此种方式一般适用于春天果树树液开始流动直到秋天果树开始进入到休眠期的这个阶段,最佳时间是从4月到8月,注射农药是为了预防钻蛀型的害虫,例如,竹象虫、柳婴蚊等会危害果树的树枝、树干以及果树表皮。在预防这类病虫时也要进行区别对待,在遇到果树表皮有虫孔的树干时可以运用农药注射的办法,向虫孔直接注射药物,但若虫孔外仍然存在大量十分新鲜的果树木屑,这说明在虫洞得深处还可能有病虫的幼虫存在,这时应当用40%浓度的乐果五倍液对虫孔进行注射,剂量为1到2ml,之后再用泥来将洞口封住,上述办法防治病虫害的成功率高达95%。在树木表皮未出现虫孔,但在树枝或树干上出现较大的“肿瘤”时,种植户可以在此部位钻两至三个孔,然后向虫孔内注射氧化乐果,剂量在1ml,运用这种方法来防治病虫害其成功率能够达到100%。值得注意的是,在果树处于花期时不宜使用氧化果乐,因为氧化果乐对于蜜蜂具有很强的毒害性。采果之前的40天时间内也不适合使用农药,这样可能会造成对果实的污染。
其次,应引导果农规范化地喷洒农药,不可出现农药重复喷洒的现象,使农药喷洒的成效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基于此,种植户在进行农药喷洒时需要定期清洗和更换喷头上附着的杂质,以避免农药被直接喷洒到果树的花蕊上,进而使果树的质量和产量都能获得稳步提升。
另外,应当交替运用不同类型的农药。若长期喷洒同种农药,会使农药的杀菌杀虫成效降低。因此,种植户应当选择购买正规厂家所生产的药剂产品,并根据交替使用的要求和规则来使用农药,使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能够取得更突出的成效,也能够推动果树的产量实现大幅提升。
防治果树的病虫害问题必须构建在前期预防的情况下,这样能够有效避免种植户或种植企业的经济损失。实时构建生态体系,让生态和生物之间关系作用可以得到有效体现,从而减少害虫的密度。其次,对土壤进行优化和改良,增强果树自身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另外,应当全面分析本地的自然条件,实时利用好果园的自然优势。
结束语:综上所述,果树种植过程中容易发生的病虫害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果实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原因,在实践中,需要从生态化角度来开展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引导种植户科学规范的使用农药,构建完备的果树病虫害防治专业机制,使果树种植产业的经济效益与种植水平均能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