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童心与诗意齐飞
——关于儿童诗教学的几点体会

2020-07-12 09:06长沙市砂子塘第二小学410011
大众文艺 2020年4期
关键词:儿童诗诗性童心

(长沙市砂子塘第二小学 410011)

中国是个诗歌大国,一代又一代的人从小受着诗歌的熏陶,与诗结下不解之缘。儿童诗是儿童文学中的重要样式,这不仅因为儿童诗是儿童接触最早的文学样式(如儿歌),更重要的是“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朱光潜)1。正确、生动的教学方法,不仅能让学生欣赏到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资源、触碰到人类共同的纯真情感,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语文能力、文学素养,乃至道德情操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提高。

儿童诗教学要往往围绕“读”“写”“绘”展开。结合自己多年执教从业经验,具体到实际教学中,针对儿童诗的特点,考虑到低幼学生的特质,我认为,以下几点尤为关键。

一、教师的诗性素养

这是根本,也是教学得以顺利展开和取得成效的关键。一个没有诗情诗性的教育者是无法真正将儿童诗教学活动开展好的,也无法以儿童为中心并且带领他们进行诗性生活。诗性素养不是多愁善感和为“赋新词强说愁”,它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笔者以为,保持一颗“童心”、感受自然之美、欣赏生活之趣,这三者综合而成的能力就是诗性素养。

教师怎样去获得这种诗性的素养呢?儿童诗顾名思义是写给儿童看的诗,要想使我们的诗歌教学被被孩子们喜闻乐见,首先要注意从儿童的实际出发,了解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了解他们关心什么,憎恶什么,他们为什么快乐或忧伤?总之,要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着重了解、研究、分析他们的思想感情,使我们获得一颗童心,并通过教学活动体现出来。作为教师,要有那种与孩子“同步”的纯粹自然的、天然去雕饰的发现美的眼睛以及“万物有灵”、“物我混同”的思维范式。如儿童有很强发散思维以及好奇追问之心,他们会画出金色的太阳、绿色的月亮,他们会问“花朵有妈妈吗?”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一位教师不会用孩子的身心去感觉世界,她/他也难以感觉到孩子身上美好的闪光点,那么这位教师也是不称职的。

二、学生的诗趣激发

兴趣是一切学习之母,怀有一颗“诗心”的教师接下来就是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了。儿童诗歌在丰富儿童心灵和情感、发展儿童审美能力和语言能力等方面有优越于其他的文学体裁。在诗歌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和习惯。

孩子进入了校园,他们的情感内容会变得更为丰富,也日益富有社会性。但作为低幼年级学生,他们还缺乏控制自己的能力,他们喜欢模仿,喜欢幻想。他们喜欢阅读有人物、有情节的小叙事诗,对以抒发情感为主的诗歌和哲理诗等还缺乏相关的联想与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对诗歌的选择和诗歌的解读都要注重做到“不违天性”。要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把抽象的道理和具体的人物、行动、事实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阅读正确感悟、欣赏儿童诗的魅力,培养他们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培养他们的意志品德。

如可以用趣味识字法,扫清阅读障碍,用实物图片法,解决认知障碍。

如可以寓诵读于玩乐之中——教师通过搜集一些回环复沓明显、富有节奏感的儿童诗,让孩子们在教师的带领下,分饰角色,三五结伴,一边诵唱,一边做游戏,课堂上师生们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如变诵读为吟唱——教师可即将一些抒情意味较浓的儿童诗,自编成歌谣的形式带领学生吟唱,或者购买《我爱吟诵》之类的专业CD辅助教学。

如边诵读边表演——对富有画面感的儿童诗教师可以配以动作让学生边演边诵读。比如可以带领学生“表演”《做操》诗——“一大早,教师吹口哨,小嫩芽们来做操,举举手,弯弯腰,踢踢腿,向上跳……”。

总之,教师各种诗歌教学方法一定要在契合学生阅读心理在基础上,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有趣的童诗把每一个日子点亮,使儿童诗的教学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享受而不是课堂负担。

三、正确的诗教方法

具有诗性素养的教师在激发与维持学生“诗趣”的大前提下,如何针对不同类型儿童诗设计出一套科学、规范的标准化教学模式,这是检验教师专业能力的关键,也是前述的运用以及体现。

(一)基本流程

1.创设情境。不同于一般诗歌,儿童诗特别注重艺术构思,许多儿童诗都容纳了一定的情节,有一特定的主人公和简短的故事情节。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创设一定的情境氛围,如可以用生动的PPT或可爱的贴绒教具在银幕或黑板上设计、布置相关情境,刻画主人公形象,让学生产生“代入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2.入情入境。这里的入情入境不是简单的“共鸣”。孔子言,诗可以“兴”、“观”、“群”、“怨”。面对诗情画意,成年人也可以激动不已,但那思绪是成人的。面对低幼学生,我们一定要做到全心身的“回归”——要能自然地完全地回到童年时代,心灵与眼前的孩子相通、与大自然的森罗万象息息相通,做到情景相会,物我相融。通过教师发自内心的感情范读、优雅的身体动作,兼之音乐渲染、媒体辅助等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

3.触类旁通。即鼓励学生将课堂上学习到的方法迁移到其他儿童诗的诵读中去,通过开展儿童诗诵读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自主诵读儿童诗的能力,体验阅读儿童诗的情趣,为以后的文学阅读打下基础。

(二)教学关键

1.要学会阅读。对于一首儿童诗的教学,我们推荐“三读”法。初读,体会音韵、感知内容。初读课文,我们教师不仅是要读准确,而且要用抑扬顿挫的音乐般的语言读出其“诗味”。“盖儿歌学语,先音节而后词意,此儿歌之所由发生,其在幼稚教育上所以重要,亦正在此。”2因为在开始阶段,学生比较重视把诗歌正确地读下来,不很在意对诗歌的感受,我们要做出示范。初读的时候轻一些,在音乐的衬托下,结合相关教具或多媒体,引导学生进入“诗境”。再读,进入故事、体验情趣。老师引读课文,用语言描述调动学生的情感,把学生引入想象的世界,同时让学生自由的、带有情感地朗读,放飞心灵。 三读,讲解分析、举一反三。诗歌教学应针对具体作品的艺术特质,引导学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同时,举一反三,逐步培养和提高他们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2.要学会聆听。诗歌本质上不是一种阅读文本,聆听欣赏同样很重要。儿童诗最适宜采取诗配画的聆听欣赏方式。聆听的关键是要进入“化境”,作为成年人,“我们的敏感,对自然的莫名的感激,更有一些趣味和向往,如今都离我们非常遥远了。”3在诗歌聆听欣赏环节,教师应当放下“身段”、保持“初心”,和学生一起聆听欣赏,共同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情境里,共同感受诗歌的意境,唤起以往诗歌阅读的记忆和经验,引导学生进行开放式的联想与链接。

3.要不惜赞扬。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关注过程。在儿童诗的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将对孩子的评价语言贯穿整个过程。老师应能预知学生对相关诗歌的阅读体会与信息反馈,并用准确的语言引导、点评、鼓励。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课堂上老师的当众表扬与鼓励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一点一滴“成就”的及时、中肯的点评,甚至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对他们来说,就好像是催化剂,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目前,我国正处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阶段。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孩子们将会有更多时间阅读文学作品,作为阅读“起点”的诗歌有着特殊的意义。培根说过,读诗让人聪颖。朱光潜说,读诗可以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培养孩子们敏锐的感受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在兴味盎然的情绪体验中,让童声与诗韵共振,让童心与诗意齐飞。

注释:

1.金波,汤锐.金波论儿童诗[M].北京:海豚出版社,2014(03):243.

2.周作人.儿童文学小论[M].长沙. 岳麓书社,2019(01):36.

3.张炜. 诗心和童心[J]. 文艺争鸣,2012(06): 31.

猜你喜欢
儿童诗诗性童心
童心向党
童心向党 快乐成长
教案《创作儿童诗》
诗性想象:英国当代女性小说之超验叙事
童心加油,战“疫”必胜
童心绘天下
长了翅膀的儿童诗
常州“抒情滑稽戏”的江南诗性文化特色及其发展
儿童诗的情感表述与情境创造
匠心与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