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重磅报告透露下一步政策七大重点

2020-07-12 15:32本刊编辑部
中国科技财富 2020年5期
关键词:货币政策利率贷款

文/本刊编辑部

5月10日,央行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由于今年以来新冠肺炎席卷全球,对全球经济金融造成巨大影响,报告明确“今年全球经济衰退已成定局”,各国陆续出台经济刺激政策,但后续经济发展隐患依然存在。本次报告聚焦疫情冲击下的全球经济发展及潜在风险隐患,以及中国货币政策应对的成效和下一步的货币政策目标。

报告称,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根据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的阶段性变化,把握好政策力度、重点和节奏。加强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运用总量和结构性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有序推进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

先看报告的重要表述:

1、第一批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政策已进入收官阶段,截至5月5日,9家全国性银行和10省市地方法人银行向7037家重点企业累计发放优惠贷款2693亿元,优惠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为2.50%,50%的财政贴息后,企业实际融资利率约为1.25%。

第二批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发放进度近80%,截至5月5日,地方法人银行累计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含贴现)3996亿元。

2、设立“再贷款运用”考核指标,引导地方法人银行更好地运用新增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发放中小微企业优惠利率贷款。将股份制银行定向降准资金使用情况纳入宏观审慎评估考核,要求股份制银行进一步增加对普惠金融领域的贷款投放。

3、随着贷款市场利率整体下行,银行发放贷款收益降低,银行会适当降低其负债端成本,高息揽储的动力也会随之下降,从而引导存款利率下行。

4、将金融机构存量企业贷款转换进度纳入MPA和合格审慎评估考核,预计在8月底前可基本完成转换。

5、全球经济遭遇供需双侧冲击,短期已滑入衰退轨道,主要经济体高度宽松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效果和溢出效应需密切关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必须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切实增强紧迫感。

全球疫情负面影响可能超预期

报告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快速蔓延,全球经济遭遇供需双侧冲击,短期已滑入衰退轨道。尽管各国均已出台了一系列积极措施抗击疫情,但政策力度和实施效果存在差异,在目前仍缺乏强有力的国际协调背景下,疫情或在全球出现反复,可能引发经济社会运行的多次“暂停”和“重启”。

报告重点提及应关注疫情冲击下全球经济存在的以下潜在冲击:

1、全球疫情持续时间及负面影响可能超预期。欧美发达国家疫情仍然严重,重启经济的努力效果需要观察。

2、主要经济体高度宽松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效果和溢出效应需密切关注。货币和财政政策仅能对冲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未来全球经济复苏态势及金融形势根本上仍取决于疫情防控进展,非常规政策的负作用也会逐步显现。

3、我国国际收支和跨境资金流动也存在不确定性。一方面,主要经济体央行大幅放松货币政策加之我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领先,人民币资产较高的收益和相对的安全性可能吸引跨境资金流入。另一方面,外需持续走弱、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也可能引起出口减少和跨境资金流出。

报告强调,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必须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切实增强紧迫感。

我国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更为通畅

疫情发生以来,主要经济体的央行纷纷出台宽松的货币政策“救市”,但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相差较大。报告称,我国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传导更为顺畅。

报告称,得益于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明显提高,各项货币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传导通畅,有效支持了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缓解了实体经济的实际困难。

从引导贷款投放看,一季度人民银行通过降准、再贷款等工具释放长期流动性约2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7.1万亿元,每1元的流动性投放可支持3.5元的贷款增长,是1∶3.5的倍数放大效应。

报告解释称,存款货币是广义货币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由贷款扩张创造的,贷款多增同时表现为企业和居民存款多增,从而有效缓解了企业和居民的现金流压力,有助于缓解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债务偿还、资金周转和扩大融资等迫切问题。

从降低贷款利率看,3月份企业贷款利率为4.82%,较2019年底下降0.3个百分点,较2018年高点下降0.78个百分点,降幅明显超过同期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和LPR的降幅。

相比之下,美、欧等央行的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则不如中国的高。报告称,从引导贷款投放看,美联储一季度1美元的流动性投放对应0.3美元的贷款增长。欧央行一季度1欧元的流动性投放支持0.4欧元的贷款增长,是2.5:1的缩减效应。

从降低贷款利率看,美联储今年以来降息1.5个百分点,美国四家主要银行(花旗银行、美国银行、富国银行、摩根大通)一季度贷款平均利率为4.96%,较2019年四季度下降0.17个百分点,明显低于政策利率降幅。欧央行政策利率已降至0,3月份和4月份共下调定向长期再融资操作利率0.5个百分点,最低可达-1%的负利率,但商业银行小微贷款利率为2.17%,较2019年末下降了0.11个百分点。

“总体上,评价政策效果关键看能否增加实体经济融资支持总量和降低融资成本。相较而言,无论是从引导贷款投放来看,还是从降低贷款利率来看,我国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更为通畅,银行的主体作用发挥充分,市场机制运转良好。”报告称。

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动存款利率市场化

自去年推动LPR改革以来,贷款市场利率持续下行,存量贷款定价基准转换工作也在稳妥推进。

报告称,2020年4月中旬,新发放贷款中,利率低于原贷款基准利率0.9倍的占比为28.9%,超过LPR改革前2019年7月的三倍,贷款利率的隐性下限已完全被打破。银行内部定价机制进一步改善,市场化形成的LPR逐渐取代贷款基准利率成为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的主要参考基准。据统计,绝大多数全国性银行已将LPR内嵌入FTP曲线,贷款FTP与LPR联动性增强,商业银行FTP的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

报告表示,4月中旬,一般贷款中利率低于贷款基准利率0.9倍的贷款占比为28.9%,是LPR改革前2019年7月的3倍,贷款利率的隐性下限已完全被打破,贷款利率定价的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

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也对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报告称,随着LPR改革深入推进,贷款利率实现和市场利率并轨,市场化水平明显提高。随着贷款市场利率整体下行,银行发放贷款收益降低,为了保持和资产收益相匹配,银行会适当降低其负债端成本,高息揽储的动力也会随之下降,从而引导存款利率下行。

“从实际情况看,银行存款利率已出现一定变化,部分银行主动下调了存款利率,市场化定价的货币市场基金等类存款产品利率也有所下行,存款利率与市场利率正在实现’两轨合一轨’,贷款市场利率改革有效地推动了存款利率市场化。”报告称。

此外,报告透露,为有序推进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加强对转换进度的监测,将金融机构存量企业贷款转换进度纳入MPA和合格审慎评估考核,预计在8月底前可基本完成转换。

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

报告指出,央行下一阶段主要有七大政策思路:

一是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强化逆周期调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强对流动性供求和国内外市场的监测,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并略高。增强调控前瞻性、精准性、主动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把握好流动性投放的力度和节奏,维护货币市场利率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更加重视经济增长、就业等目标,以更大的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为有效防控疫情、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处理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之间的平衡,维护我国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少数实行正常货币政策国家的地位。健全可持续的资本补充体制机制,推动银行通过发行永续债等方式多渠道补充资本,重点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

二是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的牵引带动作用,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精准金融服务。继续发挥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政策的抗疫保供作用,做好收官工作。引导金融机构继续运用好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实施好1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政策,与实体经济恢复情况相匹配,与3000亿元、5000亿元政策相衔接,避免出现断档,持续扩大对涉农、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外贸和受疫情影响较重行业的信贷支持,引导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三是发挥货币信贷政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进一步完善“三档两优”存款准备金框架,建立健全银行增加小微企业贷款投放的长效机制。加强政策协调,促进金融要素流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研究做好金融支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政策衔接,加快出台商业银行服务乡村振兴考核办法。引导金融机构完善内部考核激励,提高尽职免责认定比例,加强与政府性担保机构合作,将更多信贷资源配置到小微、民营企业等领域。发展供应链金融,依托核心企业信用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对保持就业岗位基本稳定的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适当延长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和“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要求,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

四是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持续深化LPR改革,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有序推进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用改革的办法促进社会融资成本进一步下行。发挥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规范存款利率定价行为,督促银行严格落实明示贷款年化利率的要求,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稳步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作用。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稳定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加快发展外汇市场,为基于实需原则的进出口企业提供汇率风险管理服务。引导企业树立“风险中性”的财务理念,通过外汇衍生品管理汇率风险。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完善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政策框架和基础设施,支持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

五是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切实发挥好金融市场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和防风险方面的作用。加强金融债券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分层分类的储架式发行管理体系。支持民营企业股权融资和发行债券融资,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促进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披露标准统一,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完善债券违约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加强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统筹监管与互联互通,推进托管行与交易报告库建设,确保金融市场整体稳定和安全高效运行。积极稳妥推动债券市场制度性、系统性开放,引入更多中长期投资者。

六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进一步推进金融机构改革,继续推动全面落实开发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改革方案,完善治理体系,严格业务边界,遵循金融机构经营规律,更好发挥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作用。持续深化大型商业银行和其他大型金融企业改革,完善公司治理,规范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与管理层关系,完善经营授权制度,形成有效的决策、执行、制衡机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

七是继续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确保风险总体可控、持续收敛,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中国人民银行将在国务院金融委的统一领导下,在巩固已经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基础上,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方针和政策,统筹考虑宏观经济形势新变化,抓住重点,把握节奏,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各项风险化解任务目标如期完成,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猜你喜欢
货币政策利率贷款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全球高通胀和货币政策转向
不断滚动贷款,同时减记债务:政府如何才能从破产中更快恢复? 精读
旧信封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
俄气从中国银行获得20亿欧元贷款
你会贷款出国留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