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与策略

2020-07-12 07:17江苏扬州
现代企业 2020年1期
关键词:民营企业风险管理融资

□ 江苏扬州 毕 靓

民营企业在改革发展的历程中,逐步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普遍而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可能制约民营经济的持续发展,规范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首先阐明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通过相关数据突出了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在融资、经营与投资方面面临的问题。而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的发展缺陷则是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宏观环境的优化和企业内部的调控等策略也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所在。加强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旨在更好地防范与控制财务风险,提升财务风险管理能力和效益,促进民营企业全面系统地开展工作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一、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国民营企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融资渠道不通畅与融资成本较高等方面问题。我国民营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方式是自有资金的内部融资,比例高达60%,而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和股票等外部融资仅占21%左右;反映出融资形式单一和融资结构失衡的问题。同时,注册资金较少、可抵押资产低和担保者难找等现实情况使得我国民营企业综合融资成本达到10%以上,与国企的8%以下相比,融资成本处于高位水平。

2.经营与投资方面存在的问题。民营企业在投资、资金运营和收益分配环节,面临投资决策失误、资金运营效率低和收益分配不公等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工业企业财务数据,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5.59%,与上年同期相比降低0.34%,盈利能力下降;民营企业每百元资产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133.5元,较上年降低37.3元,资产运转效率降低;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和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比上年增加幅度较大,资金运营效率有待提高。

二、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1.宏观环境因素。法律环境、经济环境、市场环境等宏观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都会给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带来一定的威胁。其中,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受金融市场和法律政策的影响最为显著。①金融市场和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融资困难是民营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而形成这一问题的原因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不完备,使得民营企业在融资渠道、融资规模和投资领域等方面均受到了限制。二是企业在进行融资投资时,商业信用会成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审核评估的重要依据,而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不完善,会使民营企业错失良好的市场商机,从长远角度看会阻碍企业发展。②产业政策和法律制度支持不够。随着民营企业队伍的不断壮大,相关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法律政策也陆续出台,但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相比,民营企业仍然不是政策支持的主体,其合法权益的有效保护仍然需要依赖完整系统的法律政策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2.企业内部因素。从企业内部因素考虑,民营企业对财务风险管理的忽视,及其方法制度的缺失和人员素养的低水平则是导致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的主要因素。①财务风险意识薄弱,风险管理观念欠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民营企业往往更注重企业生产、销售等环节,将更多的注意力倾注于短期利益得失,而忽视客观普遍存在的财务风险;究其本质,是民营企业管理人员对风险认识不足、风险管理意识薄弱以及对财务风险管理观念更新不及时。②财务风险管理方法落后,制度建设不完善。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体体现在治理机制、风险管控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三个方面。在治理机制方面,《2018中国企业家家族传承白皮书》相关数据表明,超过80%的民营企业是家族式集权管理,而全球范围内仅有不到10%的家族企业能传承生存到第三代。可见家族型管理模式稳定性较差,且缺乏一定的监督机制,企业中存在的层次不合理、权责不清晰和沟通不通畅等现象,以及民营企业在向现代法人企业制度转变的过程中面临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而引发的代理成本问题,都可能进一步引发财务风险管理相关问题。在风险管控制度方面,民营企业缺乏战略全局意识。在识别、分析和规避财务风险环节,企业往往缺乏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框架和处理程序,对财务风险源、关键的风险控制点和控制流程无法进行具有针对性、全面性的分析和建设。在内部控制制度方面,民营企业缺乏规范健全的财务制度,且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制度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基于企业规模及成本效益原因,民营企业可能不会设立内部专门的审计部门,也不愿借助外部第三方中介机构,从而增加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③财务风险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用人机制不灵活。人才的匮乏是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影响因素,从各个环节上制约着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受限于企业规模、薪资待遇等原因,优秀人才更倾向于国企等大型成熟企业;且民营企业人才引进和培训机制的不完善,使得现有人员在专业知识、判断决策及创新能力方面有所欠缺,不能充分发挥财务风险管控的作用。

三、加强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策略

1.宏观环境优化。政府在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发挥着服务、监督和指导的作用,宏观环境的优化能够有效协调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相关问题。①改善金融市场环境,加强信用机制构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市场环境,是解决民营企业融资方面存在问题的有效手段。对商业银行而言,应当基于统一的市场环境,消除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间的不平等待遇,为民营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融资环境;对非银行金融机构而言,应当加强金融机构服务体系建设,搭建更多公平规范的融资平台,给予民营企业更多的支持与优惠。同时,信用机制的构建和完善,也有利于民营企业走出融资困境。政府应当提升对民营企业信贷扶持力度,完善适用于民营企业的资信评估制度和信用担保体系等。②完善法律规章制度,加强政策支持力度。我国应当逐步完善法律体系,积极推出民营经济扶持和鼓励政策,并加强行政执法力度,使得民营企业的发展有法可依,违法必究。一方面,健全的法律体系和政策措施可以确保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消除市场准入歧视,坚决打击侵犯行为;另一方面,也可以规范和约束企业经营管理行为。

2.企业内部调控。从企业内部角度,风险预警机制的健全、内部制度体系的优化和人才队伍建设的突破是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主要的应对策略。此外,优化企业资本结构、提升企业信用声誉和加强企业多元化战略等手段也能解决这些问题。①增强民营企业财务危机意识,健全风险预警体系。强化民营企业财务风险意识是规避财务风险发生的关键。民营企业应加强风险防范机制建设,树立科学的财务风险管理理念。民营企业应构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作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工具,一方面,通过预提风险基金的方式来防范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另一方面,通过现金流量预算建立短期风险预警机制,通过财务分析指标模型建立长期风险预警机制。对经济环境和经营管理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监控和综合分析,有利于企业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采取措施避免危机,对财务风险实施有效控制。②创新财务风险管理方法,优化制度体系建设。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和民营企业的改革发展对其内部财务风险管理方法和制度的创新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这样“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民营企业更应当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企业管理和财务工作的信息化模式。A.优化企业治理结构。民营企业应当依据自身经营状况和外部环境变化,逐步摒弃传统老旧的“家族式”管理模式,顺应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建立健全适合企业发展的法人治理体制。B.健全企业风险管控制度。民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合理的风险监控指标体系和风险管控应急机制。C.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和内部审计是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③加强财务风险管理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都是促进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应当建立合理有效的选拔用人制度、考核奖惩制度等,加强企业人文关怀和“任人唯贤”的理念,吸引高素质财务风险管理人才,并对财务风险管理人才定期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

四、结语

作为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经历了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份额逐渐增加的发展过程,宏观环境因素和企业内部因素的复杂多变也使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和持续健康发展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民营企业在筹资、投资、资金运营和收益分配各环节面临的融资困境和经营与投资困境问题,与宏观金融市场和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产业政策和法律制度支持不够,以及企业财务风险意识薄弱和风险管理观念欠缺、财务风险管理方法落后和制度建设不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素质偏低和人才机制不灵活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只有从宏观环境上改善金融市场环境,加强信用机制构建;完善法律规章制度,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并从企业内部增强财务危机意识,健全风险预警体系;创新财务风险管理方法,优化制度体系建设;加强财务风险管理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民营企业才能有效规避财务风险,全面提升企业自身和国民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风险管理融资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融资
融资
7月重要融资事件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5月重要融资事件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