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行为学在国内高校宿舍空间中的研究

2020-07-12 09:06山东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266590
大众文艺 2020年4期
关键词:使用者宿舍空间

(山东科技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 266590)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国内高校学生逐年增加,大学生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在校生活中,宿舍空间是大学生的主要使用空间之一。宿舍空间在提供大学生基本作息要求的同时,往往还被作为其他的用途的场所使用,而在高校宿舍空间的设计上却成为了室内空间设计的半盲区。

大量高校宿舍在空间上没有进行空间分割等区别设计,空间内只有简单的家具组合,只适应高校学生的基本需求,且没有考虑空间内人的心理、情感等因素,也缺乏关于空间中人对环境的弹性作用的考虑。

(二)研究现状

环境行为学系统理论源于华生的环境决定论。该理论在设计行业中起先被运用于建筑设计领域,逐渐发展到室外景观领域,而与室内空间结合的发展主要是近些年的成果。

环境行为学现如今在设计领域主要有三种的观点:环境决定论、互相作用论和相互渗透论。

环境决定论认为环境对人的行为有决定性作用,强调环境的重要性,也是华生最早提出的基础理论。

相互作用论在环境决定论的基础上认为,环境中的人不仅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可以能动的改变周围的环境。环境中的人和环境是两个独立的两部分,相互作用的变化过程是由环境和人两个独立的部分形成的,且该变化过程符合恒常性规律。

相互渗透论同样认可环境和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但是,不同于相互作用论的是,相互渗透论认为环境和人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而不是相互独立的两个部分,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在一个完整的系统中实现的。即使环境中的人不通过行为对环境进行能动作用,只要人存在于环境中就会与环境形成一个独立的系统,从而对环境产生价值赋予和再解释的作用。且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系统本质的属性,可以不受环境中人先验的影响。

(三)环境和居住者的特点

现如今的国内高校宿舍空间具备鲜明的特点。国内几乎所有的高校宿舍都采用多人同间的形式,单人间宿舍几乎很少出现。同时,宿舍的空间相对较小,可以说,高校宿舍空间是典型的小空间。再者,在空间功能分区上,宿舍空间往往不进行过多功能分区,或者分区单一,空间狭小也是导致这种分区现象出现的原因。

居住者同样也具备鲜明的特点。每个年龄段的人都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和行为习惯,这些心理特点主要受自身经历的影响。不同于其他年龄段的人,大学生往往对新事物具备有足够的热情,对周围事物的积极性保持时间较短等。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逐步增加,对待周围环境的态度逐步趋于稳定。娱乐活动的形式多变,具有一定的随机性。由于社交类的活动相对频繁,对于私密空间具有一定的需求。

二、环境行为学理论在高校宿舍的应用引入

(一)环境行为学在高校宿舍的应用意义

环境行为学在研究人与环境的关系时,具有科学性的指导意义。环境决定论至今依然支配着绝大多数设计师的思想。

阿尔伯特·J·拉特利奇强调:在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人的习惯。人的行为习惯是其自身需求的一种表现。

设计师无权决定使用者的行为习惯。从设计以人为本的角度来看,设计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使用者,而不是使用者去适应某种设计。反观国内高校宿舍设计现状,设计师规划了最基本的空间,空间中放入了基本的家具,在使用者进入空间之前,设计师为使用者固化了几乎所有环境,大学生成为了宿舍环境的适应者。回顾整个宿舍空间的形成过程,一个鸟笼的制作仿佛也是同样的过程。工匠在制作鸟笼的过程中只考虑了自己的意愿,而忽略了鸟本身的行为习惯,这和设计师以自己的意愿为使用者设计空间没什么两样。这样的宿舍环境只满足了使用者的基本需求,而没有真正意义上从使用者的行为习惯角度出发,去考虑使用者的更多需求,简而言之,现如今国内高校宿舍缺乏设计。人具备多种多样的行为习惯,设计师应该给使用者更多的关注。

环境行为学致力于探究人的精神世界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宿舍空间中最大程度上考虑环境与人的关系,增加人与环境的互动,有利于提高环境中人的积极性。

(二)环境行为学与格式塔

格式塔心理学在设计领域与环境行为学共同之处在于,两者都注重环境中的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格式塔心理学在设计领域主要强调人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指,环境中的人通过五感获取周边环境的信息,在五感反馈给人周围环境信息的同时不会因为距离、照明度、缩影比例等要素的变化而改变人对环境本身特征信息。这种恒常性的产生往往基于人的先验和潜意识,人在获取信息之后,会因为先验的原因把获取的信息与先验进行相似理解,在潜意识的条件下,把相似信息认为相同信息,把不连贯信息加工成连贯信息。例如,人在房间里看到一个柜子,但是由于视角的原因,人只能看到柜子的两个面,但是人的潜意识里会将柜子补充为完整的六面体。

环境行为学里的环境对人的影响往往也与人的先验和潜意识相关。环境行为学研究人习惯的原因就在于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习惯和喜好,这些不同的习惯大多数都由于后天不同的经历形成的,这些形成人习惯的经历就是人不同的先验。

想要实现环境对环境中人的某种影响时,可以通过从源头改变的方式,改变人周围的环境来实现;也可以通过从信息传输过程中改变的方式,利用人的五感,通过一些途径混淆人的五感的方式实现。

(三)构成环境行为学系统的人

人作为构成环境行为学系统的主要因素之一,不仅受系统中的外界环境影响,同时是环境行为学系统的参与者,具备与系统中环境因素互动的能力,同时,人参与对环境的改变这一过程,也是构成环境行为学系统的主要部分之一。

对于环境而言,环境中不同的人,对空间具有不同的再定义作用,这种人对空间再定义的作用,也是环境行为学系统中人对环境的弹性作用之一。

高校宿舍空间大多为公共空间,但是人都是有私密性和领域性的。高校宿舍目前的设计很少有考虑到人的私密性和领域性的。

行为倾向和心理状态是人私密性的两方面体现。行为倾向上表现为退缩,心理状态表现为信息控制。退缩指的是个人行为上与其他人保持距离和隔绝外界信息进入,保持的距离因亲疏关系不同而不同。信息控制主要是指对自身信息的控制,常见的比如匿名,人通常对他人保留自己的相关信息。

人在环境中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去获得某区域的暂时或长期的控制权,并对其进行人格化或者防卫的行为模式便是领域性。

现如今的国内高校宿舍空间中的人往往不具备自己的私密性空间,同宿舍的几人共用一个不经分割的空间,几乎没有什么私密性可言。但是,任何人都具备私密心理,私密空间对大学生来说也非常有必要。大学宿舍中常常会见到封闭整个床的床罩,这种现象也是大学生需要属于自己私密空间的体现。

三、高校宿舍空间的需求

(一)主要功能需求

高校宿舍空间常见的形式是多人使用一个空间,那么宿舍就要尽可能满足空间中每个人的需要,这些需要具有普适性。而在公共空间中考虑个体特殊性的做法也是环境行为学中提到的人具有私密性和领域性的体现。从功能角度出发,高校宿舍空间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功能:

休息功能。宿舍空间中,休息是最基本的功能,空间中人的休息质量应该被充分考虑。影响每个人休息质量的主要客观因素是外界的干扰,这些干扰分为室外和室内两个部分。室外不可控因素较多,隔绝室外干扰的主要方法就是做好宿舍的隔音效果。室内干扰来源于同空间内不同人的不同行为,这些行为有些可控,有些则不可控。可控的主要有生活习惯不同导致的作息不同,以及不同需求造成的不同活动而引发的休息冲突,这种可以通过人行为调节的方式解决。不可控的因素比如打呼噜,这一类不可以通过调节人行为的方式解决,只能通过调节环境来降低个体间的影响。

学习功能。高校宿舍空间不同于一般宿舍空间,国内高校中,宿舍空间是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空间之一。教室是高校的主要学习场所,自习室则是大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的主要场所。然而,自习室在很多情况下并不能满足大学生多变的学习需求,同时自习室空间有限,不能满足所有在校学生,导致了高校宿舍在提供学习空间上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宿舍空间设计时需明确划分学习空间,保证空间中的人有高效地学习效果。空间中某个个体的学习行为往往会带动其他人的学习行为,而这种影响他人行为的个体既是环境系统中的人,也是影响他人的环境。这刚好印证了互相渗透论中提到的人和环境共同构成环境行为学系统是一个整体,而不是独立的两极的观点。

休闲功能。作为承载大学生主要业余时间场所,部分休闲活动也会在宿舍中进行。

(二)小空间设计需求

宿舍空间属于典型的小空间设计。小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会给人“包围”感,比空旷空间更有温度的心理感受。但是小空间设计时不能适度地把握空间层次和节奏,会给空间中人拥挤、压抑的感受。

适度的空间可以调节环境中人的心理压力,对于灰空间的合理利用可以使人的心理上有一个过渡过程,促使室内外空间交融,同时可以通过混淆人五感的方式使人觉得空间更加开阔。

在空间内增加空间的层次可达到丰富空间的效果。在小空间内丰富空间层次需同时考虑空间平面的划分和空间立面的划分,划分过程中避免过多使用固定结构和构件。空间错层的方式既可以更多利用空间,也可以对人的视线进行分割,从而达到丰富空间的效果。

协调不同功能,整合相似功能,模糊功能区划分,使空间功能叠加。

(三)相互渗透论对宿舍空间设计的启发

环境行为学中的相互渗透论中强调了环境中的人对环境的能动作用,因此,在宿舍空间中人应该具备参与改造空间的权利。

目前的宿舍空间是设计师决定环境,这属于一种静态水平。宿舍空间的设计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使整个设计保留在一个动态的水平。这种动态的维持可以在空间中保留部分未完成空间,使后入住的人依然能对部分空间的改造;也可以在空间中减少固定构件的使用,采用大量可活动构件,使人可以对这些活动组件进行自由组合。

四、总结拓展

(一)环境行为学在宿舍空间中应用原则

环境行为学是个不断发展进步的科学,在宿舍空间中时应将其作为参考坐标轴,而非一个绝对标准。

把握好适度原则极为有必要。理论系统对现象进行了抽象,抽象的理论具有普适性,普适性考虑绝大多数情况,但不针对所有可能。所以,在对理论系统使用时应该避免过分僵化、教条的方法和设计原则。环境行为学要求在设计中由于环境和人的不同而使整个环境行为学系统具有更多、更合理的变化。

构建性视角也是一个重要原则。作为设计者可以尝试从环境中人的角度去构建新的视角,在充分考虑环境中人的需求之外,尝试补充给环境中人未曾相关但同样迫切需要的。

(二)环境行为学的文化角度

赫伯特·盖斯曾指出:人所创造的人工作品是一个潜在环境,这个环境只有在文化背景的基础上被人们感受到之后才能变成一个有效的环境。这段话说明了,对于环境行为学而言,文化是其涉及的一个重要因素。

日本舟桥国男在考察环境行为学的基本概念时也表明:环境行为学中的环境不是限制在“物质的”和“空间的”因素中,环境行为学的环境包括了文化、社会层面,更接近我们日常接触到的环境的真实状况。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其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作为新时代的中国设计,应该将文化自信合理的运用到我们的设计中去,创造属于我们特有的文化设计。这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也符合环境行为学的科学性。

猜你喜欢
使用者宿舍空间
设计让您在喜爱的虚拟世界中自由奔跑
热得快炸了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学校到底是谁的
新型拼插休闲椅,让人与人的距离更近
抓拍神器
吃货的世界
热得快炸了
梦乡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