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葛牌古镇地域文化研究

2020-07-12 09:06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710055
大众文艺 2020年4期
关键词:蓝田古镇文化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710055)

一、概述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广阔的国土孕育着丰富的地域文化体系。关于地域文化的概念学科上也有相应的释义,我们所谈到的地域主要是指在特定地域范围内,地域自然环境因素、人文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结合体,地域文化具有历史记忆性和典型代表性,它是继承在一定地域空间范围内的对应历史时间内,当地人生产生产的方式,人文风俗、传统文化和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地域性有着相对稳定的属性,但并不意味着它一成不变,而是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影响因素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完成了其自身地发展,演变。

二、葛牌古镇概况

葛牌古镇属于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城以南48公里处,距西安市82公里。这是秦岭山脉深处,群山环绕,山清水秀,空气清新,还有青砖石瓦的街道,古香古色的建筑。明清时期,蓝田县有四大古镇,分别是葛牌、焦岱、玉山和泄湖。葛牌镇南部与巴蜀连通,河南、湖北两地与之东侧相接,历史上便为西北、关中、陕南三地之间的枢纽地,是一个商贸中转站。

葛牌镇始建于明末清初,历史上是三国时期秦国与楚国交通往来的咽喉之地,商州、蓝田和柞水及其周边地区物资集散都经由此地汇入、散出。1932年,红二十五军在葛牌地区建立了陕西关中地区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这里的人口构成有一个特点,客家人约占当地总人口66%以上。古镇内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历史建筑15处。葛牌古镇名字由来“苍藤绕牌”,因位于梨园沟内,山高沟深、植被茂密,特别是葛条(藤条)生长极盛,缠绕在一起,一处处如牌楼一般,布满峪谷,当然也布满处在沟中的村子四周,故得名葛牌。当地有俗语说:“出了南门数葛牌。”意思就是蓝田县城往南,地处由陕入蜀、鄂、豫的交通要道。葛牌镇,曾经是蓝田地区数一数二的繁华商镇。

三、葛牌古镇历史人文及成果研究

早在115万年前,“蓝田猿人”便在此生息繁衍,并从此出秦岭,沿灞水,进入渭河,走向黄河,同时在蓝田境内完成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留下各时期人类活动遗迹。境内有华胥氏陵、尊卢氏陵、女娲氏谷等地,亦有“伏羲城”等记载。蓝田作为中国文化始祖伏羲以及宋、明、清三代理学核心人物和《吕氏乡约》的故乡,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具有重大影响。汉代史学家蔡邕居住过的蔡府庄和才女蔡文姬冢,唐代诗人、画家王维寓居的辋川山庄,书法家柳公权恩敕蓝田的故居柳家村及墓地、北宋年间陕西蓝田吕姓四兄弟四人皆进士及第,故得“一门四进士”的美名。作为蓝田名家,吕氏四兄弟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的乡约——《吕氏乡约》。等。韩愈、杜甫、白居易、李商隐、柳宗元、欧阳修等历代著名诗人、文学家,都曾在蓝田长住短游,留下数以千计的诗词华章。

四、葛牌古镇地域文化构成分析

1.蓝关古道文化

“蓝关古道”又名“商山路“,“武关道。”据可考文献记载,开辟与春秋战国,最初的作用也是也军事为主,功能以秦楚两国军事上的较量为主,蓝关古道的修建依托了秦岭山脉、灞水、丹水的自然地理优势。其大致路线为:长安城东出,沿灞河西侧向南,经过今蓝田县城,跨过灞河到达坡底村,然后再上七盘岭,绕过芦山,途经六郎关和大坡垴,再过蓝桥镇,沿着蓝桥水向上到达新店子,过牧护关后,翻越秦岭山脉,沿着丹江河谷而下,由麻街转道商州,再从丹凤县,翻丹江北侧的丘陵,经桃花铺和铁峪铺最后至武关。

从它的线路不难发现,为何历朝历代均将其置于军事和政治的重要地位。在唐德宗时期就下令:“从上都至汴州为大路驿,从上都至荆南为次路驿”,即其地位在诸驿路中仅次于“大路驿”潼关道。到了宋元时期,因经济重心加剧南移、中原自然环境粮食缺乏、京杭大运河等水路运输便捷性等综合影响,蓝关古道逐渐走出了人们的视野,也从国道的重要地位上慢慢跌落。但又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它仍然发挥着西北地区与东南各区域联系的枢纽作用,它的功能性也进行了一次转换,以军事政治为主的功能性逐渐转换成民间往来,官商共用。葛牌地区商帮文化开始盛行了起来。葛牌古镇成为南北商帮集散往来的必经之地,也为陕、豫、鄂、川四大区域的商人、百姓往来提供了便利。

2.明清文化

踏着青青石板、走进葛牌古镇,面前出现一个明清时期风格明显的石牌坊,这个石牌具备了明清建筑色彩的典型风格:色彩艺术浓重悦目、精细华美。历史上清代建筑彩画突破了明代旋子彩画的窠臼,官方的彩画发展出了三大类:和玺、旋子和苏式彩画。彩画工艺中会结合沥粉、贴金、扫青绿等手法来加强建筑细部的装饰效果,目的为了让建筑外观显得更加富丽堂皇,但有时也会出现施色过于复杂,过犹不及。在石牌身后便是质朴醇厚的明清老街建筑群落,青瓦白墙林立,马头墙随处可见,古老的民居高低错落,雕刻精致的窗花纹样和形似蛟龙的飞檐斗拱点缀着这些历经岁月洗礼却依然坚毅的文化瑰宝古风建筑。这条长约520米的商业街,形成于明代。古镇的中心区域由一条南北走向的街道联通起来,安静的街道两旁,老式民居错落开来。保留至今的明清老街,依稀还能感受到历史气息。

3.红色文化

追溯葛牌最初的红色历史,是在1932年,中国工农红军第26军于血战张家坪的战役失败后,南下顺秦岭一带最后突围,抵葛牌的铁索桥一带,这便是葛牌地区最早的革命事迹。然而最终在葛牌地区停留时间最长,光荣事迹最多的,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的部队。1935年2月3日,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在徐宝珊、吴焕先、程子华、徐海东等的率领下长征进入陕西地区,入驻葛牌,同年3月份,在葛牌街道召开了省委扩大会议,会议宣布正式改组,将当时鄂豫皖省委,改为鄂豫陕省委。在这次的会议中确立了红25军今后的首要任务是“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与此同时建立了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鄂豫陕苏维埃政府葛牌镇纪念馆)。当时的苏维埃政府下辖8个乡,占地约765平方公里。

根据曾宏根先生所述,葛牌镇作为红色革命的根据地,对红25军的发展壮大起了重要作用。在这里,也有红色战役的革命历史,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爆发了多次著名的战役,例如文公岭战役、九间房战役,红25军都以最后的胜利结束了这些战争。现在,在葛牌地区的文公岭上,还能清楚地看到当时的战壕等遗迹。从1935年2月到7月,红25军在葛牌镇驻扎了半年,期间,红25军逐步发展壮大。曾宏根说,红25军刚到蓝田时,只有2千多人,在蓝田驻扎的时间里将部队发展壮大到了4千多人。蓝田县葛牌地区的人民为红军扩建、补强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还配合红军作战、支持地方政权的建立等方面作出了功不可没。半年后 ,接上级命令,策应进入四川的中央红军北上,因此红25军决定西征,主力部队离开了葛牌镇,并很快进入陕北,迎接中央主力红军。

如今,葛牌古镇镇政府对面的葛牌老街上仍然能看到“鄂豫陕省委扩大会议会址”,经政府批准,将其修缮的同时创建了“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纪念馆”,现在的展馆内仍然保留许多那个年代的珍贵记忆,以及红军光荣的革命事迹,不仅让后人能够铭记那段历史,更能发挥其当下特殊的教育意义。

4.客家文化

葛牌地区被民间称之为“客家人汇聚的地方”,较浓的南方文化特色,这与当地众多的客家人分不开。据了解,在葛牌地区,客家人约占到总人口的60%左右,也造就了饮食习惯和山外面不一样,他们既喜食面,又喜食米,并且喜欢在饭菜中加糖。葛牌地区的石船沟村位于西安市蓝田县城32公里的秦岭腹地,村中宗族掌门人齐老先生是客家文化的传承人,每年阴历六月六是晒《家谱》的日子。葛牌镇区的石船沟村仍保留着自清代至今的家族族谱—“齐氏族谱”。每年这个时候,都会将族谱摆在现石船沟村支书齐长征家的院子里,齐氏后人均需对祖先行祭拜之礼,表示对祖宗的缅怀敬畏之心。

五、结语

葛牌古镇自明清建立以来,这里也成为了南北方文化融合交汇的地方,地域人文成果和文化构成丰富,如蓝关古道文化、明清商帮文化和建筑风貌、客家文化、红色文化等。现在的葛牌古镇面临新的发展机遇,“红色葛牌”成为葛牌建设文化旅游古镇新的名片,十三五期间,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各项方针、政策,蓝田县委、县政府以建设“人福、水绿、山青”美丽葛牌为目标,“人文山水蓝田,丝路生态慢城”为动力的两大核心策略为葛牌古镇发展指明了方向。

猜你喜欢
蓝田古镇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王蓝田性急
我蓝田
谁远谁近?
同里古镇
千年古镇
西塘古镇
光福古镇
放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