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纯文学”与“大众文学”界限的消失

2020-07-12 09:06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21116
大众文艺 2020年4期
关键词:芥川纯文学大众

(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221116)

日本的“大众文学”是伴随着大正中期以后,大众传媒的成熟而出现的文学样式。明治时期的大众文学继承了近世以来所流行的平民文艺,而通俗文学则依赖于报刊小说的诞生,村上浪六等的历史小说和村井弘斋等的家庭小说的出现,促进了说话艺术的铅字化。尤其以1913年中里介三在《都新闻》上发表并连载的《大菩萨岭》更具有这一特征,《大菩萨岭》被认为大众文学产生的第一部作品,标志着大正时代末期大众文学的成立。1926年1月,报知新闻社出版发行了杂志《大众文艺》,第一次把“大众文艺”一词作为专有名词展现在读者面前。该杂志的出版,直接被认为是与以往代表高雅艺术的纯文学相对立的文学倾向之一。

大众文学最初的代表体裁是时代小说,区别于当时以菊池宽、久米正雄、吉屋信子等以家庭小说和恋爱小说为主的“通俗小说”。侦探小说也是直到1930年左右才被列入大众文学的范畴,到了二战之后,侦探小说被改名为“推理小说”。

针对通俗的大众的文学,“纯文学”则是指不讨好读者,以追求纯粹艺术兴趣为基础而创作的文学。1935年,横光利一在《纯粹小说论》中提到“所谓的纯文学,缺少了通俗小说所具备的偶然性和感伤性”,并大力提倡纯粹小说。1961年9月,平野谦在《朝日新闻》上也提到“纯文学只不过是历史的东西。”1961年至1962年间,日本评论界在《群像》杂志上展开了一场有关“纯文学变质的论争”,大大动摇了以往以纯文学作为主流的日本文坛。这种现象的出现并不是偶然,是日本社会以及文坛发展的必然结果。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点:

一、文坛内部的变化

1955年,日本文学界中所谓的纯文学与大众文学的界线早已名存实亡。其主要原因是“大众文学质量的提高,以及纯文学的大众化”。松本清张、井上靖、水上勉等小说家的登场也是纯文学变质的原因之一。1935年,菊池宽创设了代表纯文学的“芥川奖”和以大众文学为代表的“直木奖”,为了奖励杰出的青年作家。并把这两个奖项用自己的好友芥川龙之介和直木三十五的名字来命名,并延续至今。芥川奖和直木奖每年有两次评选,很多优秀的作家作家都是通过这两个奖项登上文坛,对日本文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1952年,松本清张以《某“小仓日记”传》获得芥川奖后,又于1957年发表了推理小说《点与线》而一跃成为大热作家,在日本掀起了推理小说的热潮。之后,水上勉的《雾与影》(1959)和《海与牙》(1960)再次以推理小说作家的身份引起轰动。纯文学的变质或者说衰退,就是这些中间小说出现的结果。

大阪书房在1947年的出版了月刊杂志《新风》,并在第4期上召开了座谈会。首次提出了“中间小说”这一名词。座谈会上,针对林房雄“日本的小说要发展,其发展之路主要在纯文学与大众小说中间”的发言,久米正雄将这一类介于高级文学和低俗文学之间的文学类型定义为“中间小说”。从那以后,“中间小说”的概念便被固定化,并主要指位于纯文学和大众文学之间的文学形式。1947年5月,《日本小说》经由大地书房出版发行,同年9月,新潮社出版并发行了《小说新潮》,《小说新潮》被认为是最初的 “中间小说”的代表杂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争前所出版的代表大众小说的杂志像《全部读物》、《别册文艺春秋》、《讲坛俱乐部》等相继恢复出版并纷纷转向“中间小说”。特别是《小说新潮》,仅1954年一年的总销售量就突破了39万册,另外,以“中间小说”为主要内容的《全部读物》、《别册文艺春秋》、《小说公园》、《别册小说新潮》等杂志的销量也飞速增长,总计超过了100万册。1955年因此也被称为“中间小说”的全盛时期。除此以外,1960年代的《小说中央公论》、《小说现代》、《问题小说》、《小说宝石》等杂志也是“中间小说”的代表期刊,这些期刊的迅猛发展,在当时的日本文学界又一次掀起了“中间小说”的高潮。

事实上,“中间小说”更多地体现了作家地位的平等化和作品的多样化。1950年代,在日本文坛相继获得芥川奖的作品主要来自于“第三新人”派的作家。而这些作家在创作上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描写日常”。他们中的很多作家,像大冈升平、远藤周作都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大众小说。1955年,石原慎太郎创作的《太阳的季节》获得第34回芥川文学奖,获奖的次日,报纸和杂志对此作了大量的报道,不仅如此,其单行本的发行量竟突破了30万本,作品不久便被拍成电影,在年轻人当中还流行起了“慎太郎发型”,来自于这部小说的“太阳一族”一词也成了当时的流行语。由此可见,虽然《太阳的季节》获得的是纯文学的奖项,但是社会影响却是巨大的,得到了大众的接受。此后,像松本清张那样,曾经以获得芥川奖而出名的许多纯文学作家也纷纷开始创作中间小说,早已突破了芥川奖一定代表纯文学,直木奖一定代表大众文学的定式。

中间小说的飞速发展,其背后确实存在着“卖不动的纯文学是不能当饭吃的”现状。一般情况下,作家带给人的印象往往是贫困且多病,生活简朴且神经质。不由得让人联想到芥川龙之介和夏目漱石。事实上,1950-1960年代的周刊杂志热潮,带动了出版业的发展,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作家的生活,像明治、大正、战前作家那样生活困苦的情况已不复存在。畅销书的出现以及读者层的增加,使作家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二、外部原因——大众传媒的发展

大众消费社会的发展促进了文学商品化的进程。也导致了纯文学与大众文学界限的模糊。如上所述,“大众文学质量的提高,纯文学的大众化,中间小说的繁荣”等原因,带来了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虽然“情报传达机关”被称为“大众传媒”是1950年代的日本特色,但从历史上来看,出版业与文学的结合由来已久。夏目漱石与二叶亭四迷的文学与《朝日新闻》密切相关,尾崎红叶与正宗白鸟和《读卖新闻》也是不可分割,芥川龙之介、菊池宽与《每日新闻》息息相关。另外,其他的综合杂志像《中央公论》《太阳》《改造》、文艺杂志《新小说》《文艺俱乐部》《新潮》等,都是支撑日本文学史发展的重要存在。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开始学习西方学习先进的教育制度和政治制度,尽管普及教育的做法从一定程度上高了日本国民的综合素质,但是其文学素养却没有得到太大的提高,普通的国民还远远不能欣赏和接受晦涩难懂的且充满艺术性的纯文学作品。出版机构为了更好的发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在利益的驱使下,它们不仅仅把目标放到出版纯文学一个方面,越来越倾向于把出版方向向大众文学靠拢。

从明治时期开始,作家就被认为是一种独立的职业。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的经济开始快速发展,新闻媒体的不断发展,使报纸、杂志、书籍等销量也不断增加。作家们通过写作不仅能维持自己的生活,还能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但是,由于文化水平和文学修养的限制,日本国民对于纯文学的需求量不大,这也导致很大一部分作家把原来仅仅立足于纯文学的视角放宽,把读者层转向一般大众,开始创作接近日常的通俗的作品。

1923年以后菊池宽相继创办了《文艺春秋》和专门面向大众文学的《全部读物》等杂志,并延传至今。不久,主妇之友杂志社出版了以女性为主要对象的杂志《主妇之友》,也延传至今并深受女性欢迎。另外,还有以发表推理小说为主的《新青年》和各大报社主办的《周刊朝日》《Sunday每日》等杂志,都为大众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45年我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日本也开始修复战争带来的破坏,随着经济的发展,日本人逐渐从战后的满目疮痍中走了出来,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了日本国民对精神食粮的需求,这时候,日本的出版业开始复苏并逐渐恢复正常。但由于战前的大众杂志在战争中有的改了名字,有的被迫停刊,小说的连载纷纷转到1955年发行的《周刊新潮》、1957年发行的《周刊女性》、1959年发行的《周刊文春》以及1966年发行的《周刊现代》等周刊杂志上。

1953年,日本出现了电视机。短短两年的时间,日本电视机的数量就从刚开始的900台不到,飞速增加到接近20万台。电视机的普及导致文化的视觉化对活字文化带来的巨大的冲击。出版界为了避免危机,大量发行周刊杂志、中间杂志、女性杂志、报纸,又一次推动了中间小说的发展。仅1959年就有《周刊现代》(讲谈社)、《周刊文春》(文艺春秋社)、《周刊公论》(中央公论社)、《朝日新干线》(朝日新闻社)等将近二十种杂志创刊。周刊杂志的热潮给出版社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改善了作家的生活。这些新媒体的出现,大大加速了“文学商品化”的进程,同时也带来了低俗读物泛滥的负面影响。不过,出版社追求产量的同时也获得了很多新的读者,这必然对纯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威胁。

与此同时,纯文学的发展则相对缓慢。虽然战前和战后相继创刊了许多文艺杂志,但是坚持到最后的却寥寥无几。目前,日本纯文学作品的主要代表杂志保留下来的只有1904年由新潮社发行的《新潮》、1933年由文艺春秋出版社发行的《文学界》、1946年由讲谈社出版发行的《群像》、1933年由河出书房出版发行的《文艺》,以及1970年由集英社出版发行的《昴》等。与发展迅猛的中间小说杂志和周刊杂志相比,纯文学的发展就显得逊色的多。

三、小结

与纯文学作品的“高压性”和“艺术性”相比,大众文学更加注重的是“娱乐性”和“通俗性”,所以大众小说也被称为“通俗小说”或“通俗文学”。在1950年代以前,大众文学和纯文学的作家基本上是被明确分开的,纯文学的作家一般是不太会涉足报纸连载小说, 1950年代以后,由于大众文学的迅猛发展,中间小说的繁荣,以及出版业的发达,越来越多的纯文学作家为了获得更多的读者和更多的经济收入,开始把创作方向转向推理小说、现代小说、幽默小说。从这时起,大众文学与纯文学的界限也逐渐变得模糊起来。

追寻纯文学与大众文学界限模糊化的原因,不得不考虑文坛内部和外部的环境。主要原因归结于1950年代到1960年代,中间小说的飞速发展以及随之带来的有关纯文学变质的论争,大众传媒的异常发展对文坛造成的影响也是产生于这一时期。这一时期正值日本经济飞速发展,即所谓的“高度经济发展”时期的开始,国民的收入大幅度增长,形成了以家庭电气化为中心的大量生产、大量销售、大量消费的大众消费社会,国民生活也出现了富余。此时,又遇上文学全集出版的潮流,出版社收益增加,随之带来作家收入的增长,从而导致了文学的商品化。在购买文学全集的同时,人们也在不断地收集没有没收录入全集的大众小说、科幻小说等娱乐性更强的作品。与枯燥的纯文学相比,人们更倾向于能够使自己愉快的大众文学。

笔者认为,以上提到的中间小说的繁荣、大众传媒的发展是使得纯文学与大众文学界限模糊的原因。但是,中间小说的繁荣带来了周刊杂志的热潮,大众传媒的发展同时对文学也产成了巨大的影响,这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猜你喜欢
芥川纯文学大众
芥川龙之介与他的世界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大众ID.4
上汽大众
为什么当代人都不喜欢看纯文学?
芥川龍之介の童話について
芥川奖和直木奖在日颁出
重启“纯文学”的社会属性
——论作为观念的“纯文学”及其可能出路
透过《地狱变》看芥川龙之介艺术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