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视野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路径研究*
——以英语专业为例

2020-07-12 07:35
大众文艺 2020年15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一带一路传统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江苏扬州 225127)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人认同与尊崇,指出“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就是要坚持文化自信”。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不断拓展合作区域与领域,尝试与探索新的合作模式,使之得以丰富、发展与完善,随之而来的是外来文化的交流,在这个时候迫切需要提倡文化自信。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持续推进,“一带一路”丝绸之路也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千百年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薪火相传,推进了人类文明进步,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是世界各国共有的历史文化遗产。[1]但是在文化交流中,各国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冲击,目前社会上对西方文化和习俗有点盲目崇拜,尤其作为高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必须去了解学习西方文化,从而运用到将来的职业发展中,当然其中不乏值得学习的元素。导致了英语专业学生盲目崇尚西方的文化与习俗,忽视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缺少应有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因此,在“一带一路”的视野下,迫切需要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文化自信。

一、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缺乏文化自信的现状

当前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十分缺乏应有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因此针对长三角地区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在文化自信意识方面做了匿名问卷调查,在被调查的500名大学生中,得到了495份有效数据。文化自信缺乏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于文化自信内涵理解不深刻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2]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传递出他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观。

据问卷调查显示,长三角地区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对于“文化自信”这个词的了解程度结果如下:特别了解、多次听说的占20.36%,概念模糊、听说过的占50.18%,不了解、很少听说的占19.64%,一点也不了解、从没听说的占9.82%。这个数据的出现,不得不让我们反思,英语专业学生对“文化自信”并不了解的比例竟高达79.64%。

(二)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缺失

调查数据显示,96.71%的英语专业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家乡的传统文化有所了解,但将传统文化的范围由家乡当地拓展到中国传统文化时,表示有所了解的人数比例下降到了73.25%,这可以明显地看出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地域上的限制,家乡由于拥有自身独特文化环境的优势,学生即使毫不关心传统文化也会在耳濡目染中接触一部分家乡当地传统文化,很多人在对于其他城市的传统文化却是不甚了解甚至一无所知的。在回答所在大学是否开设相关传统文化学习课程时,大学开设了传统文化课程的占比为55.97%,没有开设的占比为44.03%,存在部分高校不开设相关课程的情况。另外,有11.52%的同学则表示从未在校园里感受过传统文化的氛围,即使有,也仅限于“学校食堂在传统节日前所做的促销揽客”这一形式,这也是“是否满意所在大学校园的传统文化教育”等问题上有高达70.73%的参与调查者表示“一般”的主要原因。

(三)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不强

大部分英语专业学生对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还是很支持的,有52.08%认为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让自己收获很多,并且对人生学习有很多帮助。但是,也有40.81%和5.29%的调查者坦言只是把这门课程作为一般知识来学习,认为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毫无收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历了时代的洗涤,是中华传统文化去除糟粕、保留下来的精华。现如今,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缺失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基础的人文素质教育,西方腐朽落后的思想又在“自由民主”外衣的包裹下广泛传播,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学生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代人民所创造的、为民族所承认、继承并不断发展丰富的文化,因此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刻不容缓。

(四)对于外来文化盲目推崇

英语专业学生出于专业需要,在学习和生活中接收了大量的西方文化与习俗,然而他们不加以辨别便开始盲目推崇。现在许多英语专业学生都非常热衷于庆祝“圣诞节(Christmas Day)”“情人节(Saint Valentine’s Day)”“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等西方节日,每当谈到这些节日的时候,大家都眉飞色舞,有着永远谈不完的话题,但是当问及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如元宵节、清明节、重阳节等却态度冷漠,知之甚少,聊的也不是那么的尽兴。另外,许多英语专业同学对于西方的《圣经》(Bible)一书可谓是非常熟悉了,然而把视角转到中国的几大名著上,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熟读了解呢?这部分学生常常在对外交流中不能用恰当的英语来表达中华传统文化,导致社交失败。

二、文化自信缺失背后的原因

造成当前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自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和时代原因,也有现实原因。尤其是在当代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正陷入形式重于内容的困境,难以真正从精神层面上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方面的启迪和引导,也难以通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现文化自信工程。然而,问题是客观存在的,要想改变文化自信缺失现状就必须对问题进行成因方面的探究,深入并找出产生原因,才能有的放矢地,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一)历史背景使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之路曲折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传统文化教育之路就饱经挫折。“文革”时期,中华传统文化大受破坏,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批判继承,但在实践过程中,还是不能正视优秀传统文化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培育民族文化自信方面的地位和作用,乃至造成历史断层,即我国近代高校在教育中过度重视理工科人才、忽视人文学科尤其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近年来,一些高校屡屡爆出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缺失问题,无疑也是历史断层造成的,改革开放中出于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高校需要向社会建设的前线远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之路的曲折可想而知。

(二)高校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进工程中大多流于表面,教育内容呈现出“大纲流”趋势,缺乏必要的针对性

目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推进是由政府部门主导,主要以高校通过开设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形式在学生主体中推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高校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浮于表面,只是为了应付差事。部分学校领导者和授课老师不能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学习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认为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的重点在于西方的文化与习俗,只有将语言回归于本地文化背景,才能“接地气”,才能学好语言。因此只是简单地开设相关课程,学校少有实质性的支持举措,不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数据显示出85.34%的学生在评价学校开设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时大多以“水”作为评价字眼,“水课”“混学分”“用来玩手机”等来形容,这些高校在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时,采用的多是传统授课模式,不仅没能收到理想中对学生的教育启迪功能,还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厌烦心理,难以引导英语专业学生真正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产生正确的情感倾向, 反而让他们的兴趣转向他们热爱的西方文化。

(三)外界环境文化的冲击削弱了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教育启迪

经济全球化的持续推进以及“一带一路”丝绸之路如火如荼地建设,中西方文化在不断交融,以五四精神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各国的文化产品、文化资本以及文化价值观的冲击下渐显颓势,同时英语专业学生走在时代最前沿,在学习与生活中过多的接触西方文化,对西方文化和习俗出现盲目崇拜的现象。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多种多样的社交模式,促使英语专业学生不自觉的接收外来信息、外来文化,对潮流新奇的追捧使得大多数学生无暇“分心”给优秀传统文化,缺乏足够的鉴别判断能力也使很多优秀传统文化被误导成为“糟粕”,难以与新奇潮流的文化抗衡。

(四)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氛围的缺失

文化会对人产生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然而,要想达到“深远持久”的效果就必须为其营造“潜移默化”环境,许多高校存在传统文化氛围淡薄的现状,这对于学生树立积极的文化自信极为不利。目前, 高校普遍推行“一主多辅”的传统文化教育模式, 即以“面向全校开设传统文化课程为主, 以课外活动、爱国主义教育、文化采风与实践等多渠道的传统文化教育为辅。[3]”在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辅助渠道中, 课外活动多为高校指定举办的活动和学生组织、学生社团自发组织的活动。然而, 高校指定举办的活动多为学术专业讲座、学科竞赛、大型节目晚会等, 存在形式大于内容的问题;同时学生组织以及学生社团自发组织的活动因缺少学校和教师的支持, 活动缺乏引领性与可传承性。

三、文化自信培育路径的提出

为了增强当今英语专业学生的民族责任感与使命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各高校在校内加强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这也是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必要选择和必经之路。当前高校推行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契合了我国文化建设道路的目标方向,通过以上对于文化自信缺失的成因分析,提出以下有效改革方案:

(一)高校强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我国高校长期以来都存在普遍重视自然科学教育和应用技术教育,轻视乃至忽视人文教育的现象,仅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高新技术人才,却忽视对其思想文化方面的教育,培养出的多是利己主义者,终究不是健全的高素质人才,缺乏对国家的责任感。在全国各级政府部门呼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时,各高校应从根本上认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从思想上强化老师以及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教育的认识,以引导英语专业学生培育文化自信理念。

(二)高校打造“中外文化鉴赏”精品课程提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质量

大部分高校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进工程上,存在应付现象。就英语专业来说,大部分领导和老师都认为应该把中心放在外国文化上,开设的课程多为英美文学选读或英语国家概况这类必修课程,而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则只是简单开设了网络选修课,教育质量极其低下,效果也微乎其微。因此,高校可以开设中外文化鉴赏精品课,在英语专业学生的课堂上,外国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并存,授课时将两种文化进行关联,进行比较,让英语专业学生在进行外国文学学习时也能够充分深入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思想基础和精神保障,因此各大高校提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质量刻不容缓,拒绝水课,将工作做到实处!

(三)高校加强教育领域在理论和方法上的积累

我国高校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的理论和方法上严重欠缺经验。我国当前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还处在依赖传统课堂的形式,缺乏相关科学理论的指导,对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工作不仅起不到促进作用,在实际开展中还会出现“盲目跟风, 追求热点, 教育质量上难以取得突破性提升”的局面。高校在打造精品课程的同时要注重教师在教学中的方法与经验,定期召开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经验分享会,各任课老师轮流主讲,注重教师们在理论上和方法上的经验积累。

(四)高校积极培育营造优秀传统文化环境氛围

文化环境可以对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行为偏向以及兴趣爱好等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英语专业学生存在盲目推崇西方外来文化的现象,原因之一就在于身边的优秀传统文化氛围不浓厚,对于外来的文化辨别力不够。高校除了在课堂方面打造精品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时,还可以定期邀请中国著名国学大师到校开展讲座交流活动,激发起同学们学习的兴趣。除了课内环境的创造,高校可以制定学生组织和社团活动要求,积极鼓励学生从优秀传统文化角度出发举办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并安排专业老师进行指导。一个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无疑能正确引导英语专业学生的行为习惯,从而培育英语专业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四、结语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已于2019年完美落幕,“一带一路”经济带定会繁荣发展,随之而来的外国文化也会越来越多,除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外也会有更多的大学生直接接触到这些外来文化,因此高校应灵活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陈出新,让学生保持应有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我们需要积极学习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在与外界交流时保有高度的文化自信,进而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与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育路径的探究将会随着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而不断创新。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一带一路传统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Structure and context in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TheRelationshipbetweenLanguageandSociety
Pragmatic Analysis of Cat in the rain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