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1483)
日本电影《深夜食堂2》改编自安倍夜郎本土累计销售量超过240万册的同名漫画,由松冈锭司执导,小林薰、河井青叶、池松壮亮、多部未华子等主演,是东映株式会社在第一部电影版《深夜食堂》(2015年1月31日在日本上映)好评如潮之后,继而于2016年11月5日推出的第二部电影版《深夜食堂》。该片讲述了在繁华的东京新宿的某个小巷里,有家不起眼的小餐馆,营业时间为晚上12点至早上7点,因而被称作“深夜食堂”。食堂的菜单多年来只有猪肉汤套餐一种,但沉稳可亲、厨艺精湛的老板可以根据客人的需求利用现有食材做出各种料理。每到午夜时分,形形色色不同身份的食客围坐在逼仄的空间里,或觅食聚会,或畅谈休憩,在深夜食堂内交替上演着一幕幕普通人的小故事。
随着三位食客的渐次登场,三个故事以深夜食堂为舞台徐徐展开。“只要媒介和元素在进行叙事,其核心便是秩序之下的一致性和稳定性。”[1]影片的叙事逻辑首先体现在每个故事对应一个季节,也对应一道食物料理,更迭的季节、具象的食物成为融释某种情绪承载特定情感的媒介和载体。影片的叙事逻辑还体现在于云淡风轻的温情叙事中聚焦身份各异的食客,展示平淡日常的形而下,同时在芸芸众生的故事背后揭开现实处境无可逃避的孤独焦虑的面纱,从而直抵人生叩问的形而上。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春季,对应烤肉套餐。就职于一家出版社的女白领范子,由于工作压力大,经常在下班后穿着丧服般的黑衣独自在大街上游荡,然后在深夜来到这家食堂,点上一份永远不变的“烤肉套餐”。一天,她被莫名地解除新晋畅销书作家的责任编辑一职,又穿着黑色丧服来到小店,她那夸张咀嚼的吃相,大有“好好补充体力,明天继续努力工作”的自我激励之意。范子在作家老师的葬礼上被一个叫石田的同行搭讪,随即双方展开交往,相谈甚欢。她整个人变得容光焕发,再也没有穿着丧服去吃“烤肉套餐”。然而范子愉悦的心情并未维持多久,就被找上门来的警察告知对方是一个专偷丧礼祭品并猎艳的小偷。突如其来的打击令范子又开始穿着丧服在夜幕下的大街上徘徊,自暴自弃的她还差点跟前来搭讪的路人去了情侣酒店,此时她又接到老家打来的爷爷去世的消息,祸不单行、身心俱疲的她留下“我可能不会再回来了”的话,就回富山老家了。在爷爷的葬礼上,当地寺庙的一个年轻僧侣对范子一见钟情,两人火速订婚。故事的结尾,两人甜蜜携手出现在深夜食堂,范子身上已然不再是一袭黑衣。娓娓道来的故事中,高楼林立的街道边,满树盛开的樱花探进镜头,既说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又暗示了人物故事充满转机和希望的总基调。影片中的范子虽曾遭受工作和感情的双重打击,有过迷茫和动摇,但她自始至终都没有放弃努力和奋斗。正如石田所说的,她是一个绝不允许自己敷衍了事的人。范子一个人在大都巿未知的角落里认真工作、顽强打拼,最终也迎来自己生命的花期,就像镜头中正在枝头绚烂绽放的簇簇樱花。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夏季,对应炒乌冬面。中年妇女圣子在丈夫去世后独自经营一家荞麦面馆,转眼17年过去,儿子清太已经25岁,作为荞麦面馆少当家的清太却偏偏喜欢吃粗粗的炒乌冬面。圣子盼望着清太能够早日继承家业,但已长大成人的儿子整天无所事事,志不在此,还令人不可思议地与比自己大15岁的女人谈起恋爱,于是母子之间爆发了激烈的冲突。心情低落的圣子来到深夜食堂,老板不动声色地端来一碗荞麦面让她品尝,原来这是清太新近拜师学艺的成果。儿子为了让母亲接纳女友,也为一家人今后的生活作长远考虑,已经准备接管面馆。知道真相后的圣子深受感动,眼含热泪地吃下这碗“真难吃”的绵柔的面,从而对儿子的恋情选择尊重,对儿子的未来选择放手。纵观整部影片,矛盾对峙最为直接和紧张的即是第二个故事。影片把人物故事的时间背景放在炎热的夏季,此起彼伏的蝉鸣,突如其来的暴雨,使故事主人公的心境得以很好地衬托,有利于母子之间的矛盾冲突在燥热的天气中愈演愈烈(甚至到了要断绝母子关系的地步)的叙事编排。
第三个故事发生在秋季,对应猪肉汤套餐。因为一个“儿子求救”的诈骗电话,从九州被骗到东京来给儿子送钱的老婆婆夕起子,在深夜食堂吃了来到东京的第一顿饭——猪肉汤套餐。早年的她曾抛家弃子与经常光顾自家洗衣店的客人私奔,如今数十年不见的儿子不愿与其相认。案件最后告破,诈骗人被绳之以法,可夕起子老婆婆却还想在东京多待几日。为了了却老人的心愿,热心的食堂老板希望岗亭警察设法安排母子见上一面。于是在东京郊外的新建住宅区,警察小暮佯装问路,敲开老人儿子家的房门,老人则远远地坐在出租车里目不转睛地看着儿子的一举一动,以及儿子一家温馨和乐的生活场景,百感交集而又心生安慰。“他们都笑着呢”“这就够了”,说完老人摇上车窗寂然离开。返程前,老人再次来到深夜食堂,点了儿子最爱吃的“猪肉汤套餐”,饱受悔恨折磨的老人终于解开多年的心结。影片中老人刚出东京站时秋风吹卷着地面上的几片枯叶以及老人额前的缕缕白发不时被风吹起的画面,既交代了季节时序,也衬托出人物故事难以掩盖的落寞凄凉的情绪格调。
综上所述,影片以春、夏、秋三个季节的自然流转对应三个内核各异的人物故事,不同的人物故事分别指向不同的食物料理,具象的食物料理又成为承载、传递某种情感情绪的媒介,形成环环相扣而又有条不紊地叙事逻辑。
影片中,深夜食堂不甚宽敞的店面里经常围坐着新宿歌舞伎町的脱衣舞娘,喜欢甜腻玉子烧的同志酒吧妈妈桑,只点章鱼小香肠的黑道大哥,售卖烟花风铃的流动摊贩,偶尔还有暗恋老板时不时眼神幽怨的餐厅老板娘,以及从偏远乡村独自来到东京实现厨师梦想的女孩儿。各色各样的食客在一餐一饭间相互聊天,相互宽慰,暖意融融,弥漫着浓浓的人间烟火气息。无论是熟客还是生客,每一位在深夜食堂用餐的食客都无一例外地感受到其中流露的人情味,正如岗亭警察小暮把饿了一天的夕起子婆婆领进食堂时所说的那样:“这是一个可以当成家的小店。”而食堂老板则是具有温暖治愈作用的核心人物,他总是带着温和的微笑安详地伫立一旁,随手点上一支烟,在烟雾袅袅中,成为食客最忠实的听众和最值得信赖的智者,他的寥寥数语常常让对方眼前一亮、豁然开朗。
延续之前系列电视剧集与第一部电影版《深夜食堂》的叙事传统,《深夜食堂2》依然主打温情治愈系叙事风格。“在日本‘治愈系电影’中人物总是以生命能够重新焕发生机、回归自然生活为结局,……创伤主体与记忆客体在两者之间交接之处相融,达到个体对生命自我的最大和解。”[2]职业女性范子在工作不如意的时候身着丧服在大街上游荡,然后到深夜食堂吃顿烤肉套餐外加得到老板的鼓励,每次都能精神饱满地离开,重新充满了干劲。圣子最终也能坦然面对自我,对已成年的儿子选择放手,母子之间尽释前嫌、重归于好。年迈的夕起子婆婆在人生的最后岁月得以目睹儿子的幸福生活,从而完成了心理的自我和解与生命的自我救赎。
然而透过影片温情舒缓的叙事表面,我们不难窥见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个体的困惑与孤独这一叙事内里。深浓的夜与孤独感总是有种紧密而微妙的联系。孤独感“作为一种深度的心理体验,其重要表征便是主体与对象相疏离而导致的一种刻骨铭心的精神空落感”。[3]如上所述,美食的温情治愈效果对于范子而言似乎还不错,可正如她和石田一起吃“烤肉套餐”时所说的那样:我只是一个活得有些焦躁的女人。这才是真正的她。只要她还身处职场,就会依然困惑于“穿职业装的自己和穿丧服的自己,到底哪一个才是真正的自己?”困惑于上级为什么会对她说“有时候过于负责,也是一种罪过”;困惑于男性大作家为何能直言了当地对她说出“你们女人没有资格对我的作品指手画脚”。圣子虽然对儿子选择了放手,但儿子自主选择的的婚恋让她内心深处或多或少留有不甘与无奈,对于儿子的未来她也并没有完全消除疑虑。夕起子婆婆躺在胶囊旅馆的铺位时,面无表情地说了句:“这感觉,就像是躺在棺材里一样;如果是这样,也就好了”。风烛残年的她,老伴儿已经在五年前去世,唯一的“把他看得比自己性命都重要”的儿子又与自己断绝关系,生无可恋的孤独与苍凉尽在这短短的话语间。就连总能在客人面前讲出温暖而通透的话语的食堂老板,年过半百却仍孤身一人,脸上那道又深又长的刀疤无言地诉说着他神秘而又沉重的过往,尤其是他一个人独处时的冷峻面容更折射出其内心的孤独。
“人首先是一个孤独的存在。”[4]在各方面节奏高速运转的后工业社会中,每个人都前所未有地沦为一座孤岛,但每个人还是渴望依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如果有人可以依靠,又有什么不好呢?”可即便有深夜食堂的抱团取暖,个体的孤独焦虑之感终究还是无法完全抗拒。“生活不顺的时候就待在原地,只要我们坚持对人生的态度,我想机会总会有的”(石田语);“好听吧,人就得活得像这风铃一样清脆”(流动摊贩语)。影片中现实生活层面的形而下与借助不同人物之口探寻人生真谛的形而上表里重叠,形成内外有机统一的叙事逻辑。深夜食堂内外普通人日常生活形而下的平淡琐碎、焦虑无助借由对人生意义形而上的思考与追问得以化解消融,从而完成电影主旨由“此在”到“彼在”的升华。
在电影《深夜食堂2》中,食堂老板按照自己的节奏不紧不慢地精心制作料理,一如其面对人生百相的淡定从容。影片中活色生香的各式料理,因为情感成分的渗入而产生奇妙的治愈效果。光影交错中,食物不只具有果腹的作用,每一道食物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故事,都寄托着一种情感。顾客在享用美食的同时,也在寻求心灵的慰藉。该片之所以能够获得中日观众的一致好评,不仅仅是因为食物表面的色香味带来的感官满足,更多的是因为与一道道美食相关的人和事带给观众的共情体验,以及由此引发开来的灵魂深处的终级叩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