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仕烨[天津美术学院,天津 300000]
自21世纪开始,日本动漫渐渐由辉煌的“宫崎骏时代”步入艰难的过渡期。20世纪80年代起,宫崎骏与吉卜力工作室一直是日本电影产业的重要支柱。直到2004年《哈尔的移动城堡》上映,影片节奏缓慢,创作水准不比从前,属于宫崎骏的时代落下帷幕。宫崎骏隐退后,“谁能接过宫崎骏的大旗,后宫崎骏时代日本动漫将走向何处”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此时日本的新生代动画导演崭露头角,他们不断探索动画的语言表现方式和制作体制,为日本动画带来了新的可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新海诚。新海诚的动画风格个性鲜明,与宫崎骏截然不同。其最显著的风格特点体现在对独白的大胆使用上。新海诚常常用诗意的独白来替代动作和表情进行情感传达。虽然独白是影视作品中常见的艺术语言,但选择用大篇幅独白来支撑整部影片的动画导演只有新海诚一人。接下来笔者将以新海诚早期代表作《秒速五厘米》为例探寻“新海诚式独白”的成因并剖析独白在动画电影中的作用。
新海诚,原名新津诚,1973年2月9日出生于日本长野县。虽然生长于小乡村,但新海诚自小家境殷实,其父亲新津正胜是新津组的社长。优越的家庭条件为新海诚的动漫之路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这也使新海诚10岁时就拥有了第一台个人电脑,从此开始尝试电脑作画。此后,新海诚使用的电脑一直跟随电脑的发展速度进行更换,可谓时刻走在计算机技术的前沿。后来,新海诚考入日本中央大学主修文学方向,并在大学期间出版了一本图画绘本。毕业后,新海诚毅然放弃继承家业,满怀激情地加入了Falcom游戏公司。在游戏公司工作的经历使新海诚接触到动画制作的流程与CG技术。对于CG技术的掌握为新海诚日后独立制作动画提供了可能。以其第一部动画短片《她和她的猫》为例,这部时长5分钟的黑白动画短片中大部分创作和制作工作均由新海诚一人完成。牛刀小试后,新海诚相继创作出《星之声》《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等更加成熟完善的作品。
2007年《秒速五厘米》上映,这也使新海诚正式进入大众视野。该片一经上映便深受20岁至30岁的青年人追捧,更意外地收获了年龄更小的少年观众群体的认可。同时,新海诚凭借该片摘下了2007年亚洲太平洋电影最佳长篇奖,至此名声大噪。而后,新海诚不负众望,佳作不断,2016上映的《你的名字》和2019年上映的《天气之子》也将“新海诚热”推向了新高度。
现实生活中,人的内心世界往往不被人知。观众想要隔着荧屏解读出动画角色的内心世界往往需要艺术语言的辅助才能实现。因此独白作为传达情感最直接的艺术手段的作用得以显现。独白是运用第一人称视角表达角色内心的思维活动,架构起观众与角色内心的情感桥梁。一般根据画面中是否出现独白者形象,我们将独白划分为两类:一是画面中出现角色形象的独白;二是画外音式的独白。
在日本电影发展历程中,存在着一个特殊的职业——“辩士”。辩士以“独白者”的身份介入电影中,在电影诞生初期,大部分人刚把电影作为新兴视觉媒体所接受时,日本观众就已经率先接受并体验到视觉加听觉的独特审美形式。对于日本特有的“辩士制度”,四方田犬彦曾给出解释:“在日本的传统戏剧中,构成某个出场人物的形体与声音不一定是同一个主体……形体表演在前台,其他人物负责声音部分的表演。”放映电影时,辩士会站在台下的某个角落,通过语言来引导观众厘清剧情的发展,并承担剧中人的独白工作。“辩士制度”一方面帮助日本实现了电影本土化,成为票房的有力保障,另一方面也孕育出日本对于声画分离的独特民族审美习惯。后来,随着有声电影的出现,“辩士”也渐渐淡出历史舞台,但这种对于情感的审美习惯延续至今。反观新海诚动画电影中的独白我们能看到“辩士制度”的影子。可以说“新海诚式独白”深受日本传统电影艺术的影响,是基于情感审美上的“辩士制度”的变体。
莎士比亚的经典戏剧《哈姆雷特》是借独白塑造角色的典型案例,剧中哈姆雷特独白:“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一个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的复仇王子形象跃然纸上,观众凭借哈姆雷特的独白便能准确地捕捉到复仇王子内心的混乱与纠结。人物内心世界往往是复杂多变的,而动画电影又不同于真人实拍电影可以通过演员眉宇间的微表情来呈现内心世界的细微波动。因此内心独白成了替代和辅助画面塑造人物内心世界的好方法。而新海诚在其动画电影《秒速五厘米》中便是通过角色独白来塑造人物的。
动画电影《秒速五厘米》讲述了一个关于少年内心成长的故事。全片没有强烈的矛盾冲突,影片的重心全部放在对主人公心底柔软、细腻的情感展现上。该片分为《樱花抄》《太空人》和《秒速五厘米》三部分。以第二部分《太空人》中的角色橙田花苗为例,橙田花苗是第二部分新出现的角色,这一部分表面上是通过橙田花苗的内心独白展现其对男主角远野贵树的暗恋情愫,但其本质是以第三视角捕捉远野贵树对女主角篠原明里的情感。
剧中有这样一幕,远野贵树和澄田花苗结伴回家,澄田花苗当时的内心独白是:“如果我像小狗一样有尾巴的话,一定会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把尾巴摇个不停!我一边窃喜自己不是真的小狗,一边懊恼自己的假想稚嫩可笑。但一想到能和贵树君同行,心里就满满的幸福。”此时,透过镜头观众只能看到橙田花苗是一个皮肤黝黑、短发的初中女生,角色并没有过多的表情,因此很难捕捉她内心情感的变化。新海诚巧妙地通过轻快活泼的内心独白弥补了画面上的表现不足,使观众感受到了橙田花苗内心的欢喜与悸动,使得可爱率真的小女生形象更加丰满生动。
另一幕,澄田花苗从便利店出来,偷偷看见远野贵树将手机合上。此时橙田花苗的内心独白是:“远野君似乎总在用手机编辑着短信,每当这时我心中都会期望那条短信要是发给我的该有多好!”真实地展现了小女孩容易胡思乱想的细腻心思,和作为暗恋者的失落与嫉妒。同时也引发观众产生了对收信人身份的好奇,是否真如橙田花苗所想,远野贵树在用手机给喜欢的人即在影片第二部分从未出现过的篠原明里发信息。这一谜底在第三部分《秒速五厘米》通过男主人公远野贵树的独白揭晓:“每天过着平凡生活的我,无时无刻不感受到身边充斥着忧伤,阳光照射下的床单、洗手间的牙刷、无人接收的短信记录……”此时画面镜头打在手机屏幕上,我们清楚地看到短信接收者一处是空白的,远野贵树一直写着无人接收的短信。可见动画电影中的独白不单单使人物生动立体,也是情节发展的线索。
新海诚在《樱花抄》部分展现出独白对影片情节连贯及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樱花抄》中讲述了男主人公远野贵树与篠原明里两个人同为转校生在小学时代相互“取暖”的青涩友谊。后来篠原明里转学离开,两个人开始通过书信保持联系,因为按捺不住内心的思念,两人约定三月四日见面……
影片的前半部分,两位主人公并没有面对面的对手戏,更多的是通过篠原明里对书信内容的独白以及回忆性片段来交代人物关系与故事背景。篠原明里在第一封信中写道:“好久没联系了,栃木(日本栃木县——编者注)的夏天比东京舒适许多,但我仍喜欢东京那种闷热的天气。我们最后一次见面是在半年前的毕业典礼上,贵树君还记得吗?”以及第二封信:“感谢回信,已经入秋了,路旁的枫叶很漂亮。今天是我今年首次穿上毛衣,因为最近有校园活动所以要早起,这封信是在电车上写的。前几天我剪了齐耳的短发,假如见面了你可能都认不出我了!对了,想必贵树君应该也变化很大吧!”第三封信:“天气越来越冷了,栃木下了好几场雪,要穿厚重的棉衣上学。东京还没下雪吧?虽然已经搬到栃木很久了,但总是会下意识地关注东京的天气情况。”篠原明里的三封信,即是一条由夏到冬季节轮转的时间线索,同时也是梳理篠原明里内心的情感线索。通过第一封信可以明显感受到篠原明里对于这份友谊的小心翼翼以及对远野贵树是否还记得自己的担忧。第二段独白时声音的语调明显自信轻快,表现出篠原明里收到回信后内心的激动与喜悦。篠原明里在信中分享转学后的生活与变化,而对远野贵树是否也有很大变化的遐想则巧妙地表露出内心对于相见的渴望。第三封信时,已经辗转了两个季节到了冬天,篠原明里对于东京天气的时刻关注从侧面凸显了她对身处东京的远野贵树的牵挂,而且这种情感愈积愈烈。
另一方面,画面镜头多处展现贵树写回信的画面。信上的内容则是透过篠原明里的第四段独白侧面展现出来:“从回信中得知贵树君要转学到鹿儿岛,虽然我们早已习惯了转学,但我仍对这个消息感到意外。鹿儿岛确实有点远,不再是想见面随时乘电车就可以见面的距离了。我们有一年多没见了,所以对于三月四日的约定我既紧张又满怀期待。我家附近有棵大大的樱花树,每年春天树上的花瓣都会以每秒五厘米的速度向下飘落。我想,要是能在春天和贵树君一起共赏樱花该有多好!四月三日晚上七点我会准时在候车室等你,不见不散。”此处独白一方面将情节引向高潮,也为樱花树下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影片结尾的高潮处新海诚并没有选择给主人公特写,而是拍摄樱花树下两个人在树下相拥的剪影。伴着舒缓的音乐,男主人公远野贵树内心独白:“温柔的明里和她纯洁的灵魂,我该如何珍藏,或该带往何方,我都无法给出答案。但这次一别,可能就是永别。那巨大的人生啊!那渺茫的时光啊!都无情地阻隔在我们面前,不安将我们团团笼罩,但不久也终将被时间冲淡。”此处独白细腻地展现了男主人公复杂的心理变化,浓烈的情感伴随着优美的音乐一并迸发,而那份诗意与忧伤,却久久地留在观众心底,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新海诚的动画电影给人的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成长之旅。当真切感受到主人公复杂的情感后,我们就不难理解新海诚为何会这样运用独白。
苏珊·朗格说:“艺术就是将人类情感呈现出来供人观赏,把人类情感转变为可见和可听的形式的一种符号手段。”而独白在新海诚电影中就承担起情感传达的作用。一方面独白将画面没有交代的剧情补充完整;另一方面,新海诚刻意弱化人物表情及动作,让人物“静”下来,让观众有更多时间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影片第三部分《秒速五厘米》便将独白对于情感表达的作用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一部分,画面琐碎断裂没有完整的剧情,全盘通过男主人公交叉的独白展现人物内心的情感。远野贵树独白:“昨夜我做了一个梦。”篠原明里独白:“很久以前的梦。”远野贵树独白:“万家灯火闪耀如星辰点点遥不可及。”篠原明里独白:“路面上的新雪,只印出我们两人的脚印。”高潮处,远野贵树独白:“总有一天我们可以再次共赏樱花飘落。”篠原明里独白:“对此我和他都是无比坚定地……”远野贵树独白:“这样认为。”至此,全剧终。新海诚的动画结构如“散文诗”般随意而行,情节看似不够连贯但蕴藏在其中的情感是强烈而连贯的。远野贵树和篠原明里看似各说各话,但通过台词文本我们能够看到两个人的独白其实是一个连贯的整体,两个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绪是不谋而合的。这种对于内心情感的着重表达其实也反映出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与转变。观众不再仅仅满足于简单的视与听,而是将审美需求转向了更高层次的即对情感体验有着更多的诉求与期待。一部优秀的影视动画离不开情感传递,而透过新海诚的成功案例我们发现独白也不失为一种情感传达的有效手段。
当迪士尼和皮克斯动画引入日本后,日本一方面展现出对外来文化的强大包容性,但另一方面坚定地寻找新的动画艺术语言来摆脱前者。在动画语言的探索上,新海诚显然是较为成功的。对于新海诚动画的研究不仅对研究日本当代动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其成功的宝贵经验也带给国内动画人以启迪。综观国产动画现状,近年来鲜有优秀作品出现,究其缘由,可以看出国产动画电影大都存在情感表现不足这一共性问题。创作的故事仅仅流于表面的形式,盲目追求震撼的特效,实则难以激起观众心底的情感共鸣。以新海诚对于独白的妙用来说,独白在赋予角色个性化、使角色更加丰满的同时,也能在情节串联和情感表达上收获不错的效果。就此我们发现优秀的动画电影不必拘泥于一般的程式,既要迎合观众审美,又可以以传统之“变体”带给观众新鲜感。国产动画发展仍任重道远,希望今后动画编剧能在未来探寻出独具民族及个人特色的动画表现语言,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① 日本百年建筑公司。
② 日本Falcom 株式会社是主要开发销售电子游戏软件的日本企业,过去曾专注于PC(个人计算机)游戏的研发,现已经转投掌机与家用机游戏开发,该公司于1981 年3 月成立,以高水平的背景音乐著称。
③ CG原为Computer Graphics的英文缩写,随着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进行视觉设计和生产的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形成,国际上习惯将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视觉设计和生产的领域通称为CG。
④ 刘念:《新海诚动画电影的审美特征研究》,黑龙江大学2018年硕士学位论文。
⑤ 〔日〕四方田犬彦:《日本电影110年》,王众一译,新星出版社2018年版,第48—50页。
⑥ 引自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第三幕第一场中主人公哈姆莱特的独白。
⑦ 〔美〕苏珊·朗格:《艺术问题》,滕守尧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24页。
⑧ 鲍炳璋:《新海诚——日本传统动画电影的颠覆者——以〈秒速五厘米〉为案例进行分析》,《商情》2015年第18期,第366—367页。
⑨ 黄练基:《国产动画编剧情感粗糙问题的分析》,《中国民族博览》2015年第10期,第166—1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