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淼[浙江海洋大学师范学院,浙江 舟山 316000]
湘西书写是中国乡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代表作家有沈从文、黄永玉等。与其表叔沈从文相比,黄永玉在小说创作中除了有湘西世界的唯美诗意之外,还融入了湘西原始的野性、鲜明的时代背景和幽默辛辣的独特风格。野性与诗意相互交织,形成他对故乡湘西的独特表达。
黄永玉的《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朱雀城》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八十万字,写主人公从两岁到十二岁在朱雀城的日子。作者在耄耋之年,将记忆中故乡的一切光影片段凝于笔下,缓缓流淌。作者笔下的时间流淌得近乎缓慢,以致每一个人物的神态举止、每一个场景、每一个事件的演变都清晰而生动。一帧帧画面传递出的是朱雀城广阔而丰富的生活图景,让我们不仅看到原始质朴、豪放粗犷、具有灵性的湘西野性,而且感受到朱雀人融进生活的具有烟火气息的浪漫与诗意。这野性与诗意的碰撞和交织,体现了黄永玉作品独特的审美意蕴。
野性是从湘西的山水中生长出来的,带着原始的直接、淳朴和残酷,坦荡荡地铸在湘西人的脊骨上。而诗意是绕着“情”字生长的,心中有情,看世间万物就有情,这个“情”是具有野性的,是壮烈的,是铮铮义气,是诗情画意,也是豁达幽默的情趣。野性与诗意相互交织,相互缠绕,共同构成极具灵性和张力的湘西世界。
(一)雅俗交织的语言
小说中湘西方言的“俗”与民国语言的“雅”相互交织,俗的时候土得掉渣,雅的时候阳春白雪。“拒绝一切平庸的过度开采的成语和俗语,充满趣味的方言,典雅的古诗词品评、色泽温润的民国遗风遗调,粗话野话市井大白话混合成一个语言嘉年华。”湘西人的“野性”往往就在方言之中,湘西人喜欢用“卵”来形容糟糕的事情,常用来自嘲或贬损某个人,如“妈个皮!吃块月饼当人家一辈子马弁”?“打落”即丢失。“找一些小皮绊”,“皮绊”即麻烦事,“厉辣王”即最厉害的角色,“机架”即敏感难缠。方言像是与语义隔离的一层窗户纸,朦胧而耐人寻味,也更贴切地表达出朱雀城人自由洒脱的性情。而朱雀城的诗意也存在于语言之中。例如“花季过了,光是落在树底下的花瓣,孩子们就扫了好几天。坡底下赶场过路人抬头一望,远远地指着说:‘看那么多荼蘼,都漫出来了’”!花朵难以消化的美像荼蘼一样向外漫溢。除此之外,还有孩子语言的童趣、谐谑。如序子和岩弄讨论“死”的对话:“‘死是哪样?’岩弄发明了一个主意,抓住狗狗手指娘,试着越来越重地咬它,‘怎么样?怎么样?怎么样?……’‘你做哪样咬我?’‘痛不痛?’‘痛!’‘一百两百个这样的痛,就叫死!懂吗?’”孩子在单纯的眼光和思维中展现出极高的智慧,这是自然所赋予他们的野性与诗意。语言雅与俗的相互交织既生动地表现出朱雀城人们具有烟火气息的生活画面,人们在朱雀山水中培育的性灵与野性,同时又展现了湘西小城浓厚的古典文化底蕴。(二)既雅又俗的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人物有雅有俗,雅中有俗,俗中亦有雅。即使在同一个人身上也能体现这两种特质,如幼麟的同事们,他们精通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可称得上“雅”,但是这些文人仍有一些不太文明的举动:“喝一口茶进嘴巴,咕噜、咕噜!漱一漱口才吞下去;吃完肉,用牙签子剔牙齿,剔出来的东西在牙签上,又有滋有味地放回嘴巴吃掉。”雅俗集于一身的还有序子的四舅,他爱好诗词歌赋,也会打猎、苗药偏方,甚至放电影这样前卫的事情他都敢干。还有朱雀城的“朝神”们,羝怀子、罗师爷、萧朝婆、侯哑子……他们都是世间不幸之人,衣衫褴褛,疯疯傻傻,但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诗意,羝怀子会“摆龙门阵”,萧朝婆曾经也是漂亮的大小姐,侯哑子可以扎出全城最好看的风筝。在黄永玉笔下,英雄不见得高大威猛,文人也不见得都要向圣贤看齐,人物也大都有人格缺憾,正是这些弱点让人感到熟悉亲切。(三)诗意与野性并存的环境
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来描写朱雀城的环境,这些环境描写也是体现其诗意与野性交织的一个方面。其诗意在于环境之雅,如糊着素净白夹帘纸的窗子、开得“放肆”的花朵、由绿逐渐变为灰蓝的漫到城墙的绿草坡、李家屋后池塘的丹顶鹤、万寿宫柏树上的飞鹤、雪融之后一夜生发的苔藓……还有作者对于朱雀城街景的描写,例如写街上的店铺,从食货铺“兴盛隆”,到剃头铺、悦新烟店,再到布店“孙森万”、“同仁堂”中药铺……他就这么一口气写下去,一条街接一条街。他说:“请不要嫌我写这些东西啰唆,不能不写。这不是账单,是诗;像诗那样读下去好了。有的诗才真像账单。”而赤塘坪则作为环境之野性的代表。赤塘坪是朱雀城的行刑之地,众人观看砍脑壳,野狗在这吃尸体,廊场都是红泥巴,下雨时就满地泥浆。在这个上演生死大戏的地方同样上演着古老的艺术“辰河大戏”,这种艺术是诗意的,剧目流传至今,但又充满令人胆寒的野性,“扎了戏台,夜间点松明火把铁网子照明,台底下放口棺材,一旦演《刘氏四娘》《目连救母》,叉死人随手装进去”。然而,有时候这里还是小孩子放风筝的地方。在朱雀城,生死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对于在这种环境中生长的朱雀城人来说,“死亡给他们带来的恐惧是有限的,悲伤和痛苦也是有限的”。他们面对死亡的态度是坦然的,他们将这种环境带来的尖锐的野性于自身消融,焕发出独特的诗意。沈从文写湘西淳厚朴实的风俗民情、新奇幽雅的山水景色,以优美的文字、真挚的笔触极力建构一个美丽的湘西世界,这是他为了让人们反思现实的黑暗而建构的刨除贫穷、落后、愚昧、战争等消极因素的理想世界。其作品宣扬的是人类美好生活的理想模式,寄托了作者对湘西的热爱。他笔下的人物,如翠翠、三三,她们纯洁得如山间小兽,是至善至美的象征,好似生活在蒙着薄纱的桃花源,一切都浪漫且自然。“故事中的人物似乎活在‘过去’与‘现在’之间,人们能触摸到他们的声息,但又仿佛生活在读者的想象与梦幻中,使故事传达出浓厚的牧歌情调。”而黄永玉在小说中呈现的则是他儿时记忆中真实的湘西,人物和风景都除去了那层薄纱,美得真实。他笔下的朱雀城不是一个只有爱与美的伊甸园,赤塘坪的脑壳还在被放学的伢崽踢着玩,尸体还在被野狗啃食,那些文人墨客也会吐痰、擤鼻涕,音乐家喜欢做饭,街上的“朝神”们各怀绝技……人物有优点也有缺点,有善也有恶;有诗情画意,也有人间疾苦;有祥和温暖,也有尖锐疼痛。对于尖锐疼痛,黄永玉并没有将其掩盖粉饰,也没有肆意夸大,而是以一个“重游故地”的老者身份充满爱和怜悯地缓缓道来。“他人触目惊心的苦难令他看清自身未被揭示的苦难,而在他人的痛楚面前,他并不敢立刻有所表示,因为自觉轻薄,他只是深深地俯下身去,向一切深陷在悲伤中的命运低头致敬。”如作者笔下对朱雀城“朝神”们的描写,他们衣衫褴褛、食不果腹,疯疯癫癫,常常被人调侃,但是他们竭力维护自己的尊严,并且所有朱雀城的人都参与到这一行动中,懂得尊敬一切不幸。
与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相比,黄永玉在《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朱雀城》中描绘的湘西减少了一些唯美朦胧的诗意,加入了他自己特有的野性与幽默,从而使诗意与野性达到一个平衡点,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交织,碰撞出奇妙的火花;他不逃避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他把记忆中的温暖有趣和冷酷黑暗都表达出来。因为有黑暗冷酷,那些温暖有趣才弥足珍贵;因为有缺憾,湘西小城才更有烟火气息,更有人情味。
归根到底,小说中野性与诗意同源于湘西山水。野性中有诗意,正如原始的木里中仍有吃不尽的果果,闻不尽的花香,晒不够的太阳;正如坚强的王伯仍和隆庆有令人感动的旷世爱情;正如朱雀少年远走他乡的侠客情怀。同样,诗意中也有野性。正如文人墨客不顾寒冷在深秋“打波斯”(野餐),不顾地上烟灰痰渍尽情唱戏,正如刘三老给自己开“追悼会”,这些既有诗意,又有坦荡荡的野性。
野性与诗意相互交织,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黄永玉作品中独特的审美意蕴。朱雀人因野性而勇猛豁达,因诗意而热爱生活、踏歌远行。
① 卓今:《黄永玉的文学》,《南方文坛》2015年第2期,第72—77页。
② 黄永玉:《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朱雀城》,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版。
③ 王玉凝:《朱雀城中的生命意识——读黄永玉〈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朱雀城〉》,《全民阅读》2017年第6期,第84页。
④ 张定浩:《爱和怜悯的小说学——以黄永玉〈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朱雀城〉为例》,《南方文坛》2014年第5期,第22—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