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心理健康调节路径研究

2020-07-10 16:39滕洪涛樊晓翠
科学与财富 2020年11期
关键词:调节情绪心理

滕洪涛 樊晓翠

摘 要: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病毒导致的高传染性疾病,给人民带来了紧张甚至恐慌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发现不同类型人员出现心理“应激”反应。因此针对不同类型人员,需要做好疫情期间的人员的心理防护工作,学习如何正确处理疫情期间工作、学习和生活关系,以乐观、坚强、自信的心态来迎接新挑战。

关键词:心理;调节;情绪

一、引言

2020年初,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随处隔间的刷屏信息,给中国民众带来了紧张甚至恐慌的情绪。自2020年1月23日10时起,随着武汉暂时关闭离汉通道,疫情舆论信息的加紧无非让大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线人员的紧张工作以及全国人民的居家隔离都是我们为打赢这场疫情攻坚战而做出的贡献。随着一线工作人员工作压力的增大和长期“宅”在家中人们的心理变化,逐渐出现了一些负面影响:如:焦虑、惶恐、失眠等现象,通过对医务人员、中小学生和高校学生的心理状态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疫情期间医护和学生的心理状况

(一) 医护人员心理情况

有研究表明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有轻度应激压力反应。且疫情期间发热门诊护理人员工作时间与睡眠时间与非疫情期间比较大大缩短,容易造成其焦虑、记忆力闪回等现象。这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快且隐匿;每天的疑似病例较多;需要进行高强度的筛查与护理工作有关。在男女对照中,往往女性的身体素质较男性相对差,加上工作时间长,睡眠时间短,护理人员女性的应急压力反应会比男性表现更为明显。据专业人士分析,疫情中患者、家属,或者一线医护人员,很多人都可能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即PTSD),或创伤性再体验等症状,应激状态后,容易造成心理问题的集中爆发。

(二)学生心理情况

中小学生作为身心发展还不成熟的特殊群体,是危机事件中产生心理应激反应的易感人群。中小学普遍延迟开学,线下各种教育学习与课后培训课暂停,线下交往、社会休闲活动基本停止,中小学生几乎每天宅在家里,刷着网络上充斥的各种疫情真相与谣言,他们的生活出现巨大的变化,容易产生心理适应问题。如:情绪适应问题、学习适应问题、生活适应问题等。

高校学生虽然有一个较好的心理素质,但难免也会出现一些负面情绪。对多名高校学生做出的统计表明,他们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失眠、烦躁等现象。高校学生更在乎于社交,在长期不接触朋友、同学、学校社团等,无法释放自己大量的精力,每天在家重复“同样的事情”是产生负面情绪的主要因素。

综上所述,如果长期处在负情绪之中没有得到良好的处理,很可能在疫情过后出现过激现象,甚至影响到自己的身心健康,如暴饮暴食、需求刺激等现象。

三、心理健康的调节路径。

面对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焦虑和恐慌是人的本能反应,这些心理情况会因个体的身体状况、心理素质、社会压力、生存环境、人际关系及社会环境适应能力等方面紧密相连。心理健康调节的关键在于增强个体的心理调适能力,优化社会环境,减少不良因素的产生,必要时可通过专业的心理健康辅导的力量提供支持。

(一)对于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调节途径。

首先,建立轮班轮休制度。对普通病房轮班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性隔离培训及考核合格后,与发热门诊护理人员进行轮班,以减轻其压力。

其次,心理医生对发热门诊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心理疏导,解析其主要存在的心 理问题,对其进行专业的心理干预,对将要轮班的护理人员进行预防性心理干预。

再次,对睡眠质量欠佳的护理人员进行物理疗法或药物疗法,以改善其睡眠质量。

这些方式都可环节医护人员恐慌与焦虑,也有利于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便于医护人员更快完成抗疫工作,监理抢答的心理防御机制,树立展示疫情的信心。

(二)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调节途径。

第一,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需要适当关注。建议及时关注权威媒体发布的信息,对这些信息了解得越清楚、越客观,恐惧也就越少。

第二,保持自我觉察,接纳自己紧张和担忧的情绪。告诉自己每個人在面对疫情时都会出现这样的情绪,这种情绪有利于积极采取措施保护自己。

第三,采用合理方式,宣泄紧张情绪。我们可通过与家人朋友沟通,互相倾诉,宣泄紧张情绪。也可以利用这一段难得的休闲时间看之前想看却没来得及看的视频、节目等。

第四,运动可有效缓解负面情绪。虽然不能出门,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室内运动获得积极情绪,改善情绪状态,更好地应对当前危机。

第五,教师线上回访。教师在线上教学同时时刻把握学生心理动态,做好知识教学的同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疫情,在情感方面给予学生动力。

(三)加强心理辅导人员的配备。

心理辅导人员可以深入一线协同医护人员完成工作,成为他们坚实的思想后盾。也可作为学校聘请的专业人员,对学生心理情况进行摸排。在这个过程中,心理辅导人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恪守心理健康辅导专业规范。建议加强对心理咨询师的培训教育和行业规范引导,动员多方面力量全面加强心理疏导工作,强化专业伦理规范要求,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辅导能力,规范开展公众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确保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交流遵循“专业、互信”原则。

二是强化求助者自助的能动性。心理健康辅导工作要避免纯粹理论式的心理辅导,而是要重视“情境中的人”,引导求助者看清楚自己和周围的情况,把准求助者的心理压力来源,支持求助者获取有利于缓解压力的社会资源和条件,使他们更清楚前进的方向和找到更多的恰当选择与出路。同时,在为求助者链接资源的过程中,应准确传递信息,并增强求助者与外界交流的主动性。

三是避免造成求助者“二次伤害”。在心理咨询过程中,避免求助者再一次经历伤痛因此,心理咨询师不应过问过多细节内容,保护好咨询人员。避免“二次伤害”。

参考文献:

[1]刘泽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小学生心理防护教育[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08):75-78.

[2]龚莉,蒋建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发热门诊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反应调查分析[J].全科护理,2020,18(07):834-835.

[3]田新朝. 做好疫情期间心理健康辅导的建议[N]. 中国人口报,2020-03-09(003).

作者简介:

滕洪涛(2000-),男,山东协和学院,山东济南,工程管理19级学生;樊晓翠(1986-),通讯作者,女,山东协和学院,山东济南,讲师,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调节情绪心理
方便调节的课桌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2016年奔驰E260L主驾驶座椅不能调节
心理感受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可调节、可替换的takumi钢笔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