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会莲
摘 要:玉米作为我国的基础粮食作物,其生产状况及质量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影响。在现代玉米种植中,大田玉米种植是一种常见的种植模式,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种植模式。
关键词:玉米;大田种植;技术
玉米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为人们提供了基本的食材,它对我国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使玉米产量满足人们的需求,相应的玉米种植管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玉米概述
玉米是禾本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苞谷、苞米棒子、玉蜀黍、珍珠米等。玉米具有很强的耐旱性、耐寒性、耐贫瘠性及极好的环境适应性。玉米的营养价值较高,是优良的粮食作物。此外,由于玉米资源极为丰富、廉价且易于获得,它们还具有许多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提高免疫力和抑菌杀菌等,其具有广阔的开发及应用前景。
二、大田玉米种植前整地准备
虽然玉米对种植地的土壤要求不高,但良好的土壤环境能提高其出芽率,为玉米根系生产提供良好的条件。因此,对种植地进行修整非常有必要。玉米种植地的修整也是为了实现玉米高产而创造良好的耕作结构,保证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率,有些地区的玉米种植会出现重茬种植的情况,因此,更需要对旧茬进行清理。目前,玉米收割大多采用大型机械收割方式,因而在初春时节需对种植地进行旋耕灭茬,以保证新茬种植能有序进行。
玉米适宜在地势较为平坦、土层较为深厚且土壤较为疏松的地质进行种植,条件欠佳的地区可对地面提前进行平整,利用育肥堆肥等方式增加土壤的肥沃程度,以满足玉米对种植条件的要求。
玉米的根系较为发达,植株比较高大,分支较多,良好的土壤环境能使根系在土壤中汲取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同时,根系的稳健能有效提高玉米的抗倒伏能力。土壤的肥沃程度对玉米的产量影响巨大,土壤贫瘠地区不仅会降低玉米的产量,而且会降低玉米的自身抵抗力,造成病虫害现象多发。因此,种植有机玉米等优质品种时,需提前对土壤进行检测,保证其符合有机种植的相关标准。同时,需适时增加有机底肥,以保证土壤营养成分。
三、大田玉米种子的播种管理
虽然玉米这一植物对周围环境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然而为使玉米产量得以有效提升,促使玉米种植能得到更加理想的效果,在实际种植中应对种植环境具体分析,通过对土地酸碱度及气候条件实行分析,并且对玉米病理特点及施肥与灌溉条件实行分析,可针对性地对玉米种子实行筛选处理。在此基础上对玉米种子实行晾晒及杀菌处理,在必要情况下还应选择适当农药涂抹于玉米种子表面,以更好的预防一些疾病的发生。
在对玉米种子进行播种过程中,应注意依据大田自身特点及条件,对种植地提前实行针对性埋肥处理,通常情况下选择含氮量相对较高的一些肥料,这种肥料对玉米生长十分有利。同时,在进行播种过程中,应对种植密度进行合理控制,可选择等行距种植,也可选择疏密间隔种植,依据大田面积及周围环境情况,可选择适当的种植方式,可选择人工种植方式,也可选择机械种植方式,其中机械种植方式具有较高效率,可促进玉米种植发展。此外,为能使玉米产量及品质得到较好保障,并在种植时能充分利用土壤中养分,在种植时应尽可能不在同一地块连续播种玉米。由于土豆根系较发达,可实行松土作业,并具有较好固氮作用,可选择玉米及土豆换茬种植方式,从而使土壤中养分得以充分循环利用,促使玉米产量及品质能得到理想的保障。
四、大田玉米种植的田间管理
1、前期管理。做好玉米苗期管理,对玉米稳产高产有着积极的意义。1)查苗和补苗,无论种子品质如何,想要达到100%出苗率都不可能,加上病虫害、土壤肥力等因素,可能出现病苗、弱苗,对玉米产量造成影响。对此,在玉米幼苗出土后到三叶前,需做好查苗工作,若发现缺苗,需及时进行补苗处理,新苗移栽完成后应第一时间进行浇水;2)间苗,依照定植密度要求,针对生长密度偏大的幼苗进行间苗处理,依照留大去小的原则,剔除小苗、弱苗,以保证定植密度合理;3)追肥,当玉米成长到四叶或五叶时,需做好田间调查,分析玉米长势,看是否需要蹲苗。应及时做好中耕处理,去除田间杂草,疏松土壤,同时做好玉米追肥,通常,单亩追加尿素20kg,钾肥5kg。
2、中期管理。首先,施入势攻穗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应结合中耕培土及时进行追肥,及时向田间施入势攻穗肥。施肥可采用沟施和穴施,然后进行培土,每亩施入尿素30kg,并结合土壤墒情进行一次灌溉;其次,科学灌溉。玉米在穗期对于水分十分的敏感,同时这个时期玉米对水分的需求量十分大,因此,在穗期应保持田间的湿度维持在70~80%左右,此过程中若出现旱情应及时灌溉;若出现连续多天的阴雨天气则应及时排水,以防治内涝导致玉米倒伏。
3、玉米后期的田间管理。1)追肥要及时。根据实际生产经验可知,玉米吐丝后一旦肥力下降,而导致玉米植株下半部分叶子出现变化,就必须尽快追肥,该情况下追肥量应控制在追肥总量的10%,且应选择速效氮肥,也可采用在葉面喷施浓度为0.4~0.5%之间的磷酸二氢钾溶液的方法,上述方法能有效降低植株的早衰率。2)人工授粉。该环节应选在晴天的上午10点左右进行,且玉米为盛花期,通常授粉2~3次就好。该方法对减少玉米缺粒、保证大穗、早熟增产十分有效。3)去雄。当玉米的雄花刚出现在心叶之外时,可采用隔行拔雄穗的方法,提高其他玉米的授粉率。当授粉完成时,为减少雄穗的养分吸收量,还要尽快将全部雄穗拔出,以达到全部养分均供给玉米籽粒的生长繁育的增产增收目的。
五、玉米病虫害的防治
玉米生长中受到的最主要破坏性作用来自于病虫害。因此,种植人员要对病虫害进行控制和预防,提高玉米的健康程度。害虫侵扰是玉米生长中较为常见的现象,如蚜虫、黏虫等,均会以不同的特征干扰和侵害玉米生长。如蚜虫通常会出现在玉米生长的初期阶段,这种害虫通过吸取玉米茎叶等位置的养分存活,对玉米生长造成范围较大的侵害。此外,蚜虫还会将相应的病毒传播给玉米,因此种植玉米的工作人员需重视对蚜虫的防治工作。控制方法主要为依靠大量蚜虫的天敌——瓢虫等进行抑制和消灭,这种方式也较为环保,对环境的副作用最小。针对黏虫也可通过配制化学药剂的方式进行清除,以降低虫害对玉米生长的负面影响。
大斑病是玉米生长时期较为常见的一种病害,为害程度和影响范围较大。这种病害体现为玉米叶子出现斑点,进而影响到玉米的叶脉及其他部分。大斑病发展到中期阶段,玉米茎叶会呈现出暗黄色,叶子边缘变得不再平整,直到叶子完全失去养分,变干变枯。此种病害的防治可从多角度入手:①在农作物选种方面,播种前期便尽量选择抗病力较强的优质树种,以便从根本上提高玉米抵御病害的能力;②定期进行土壤整修翻新,破坏大斑病的生存环境,有效抑制大斑病的发展和蔓延;③当发现病情时要及时处理,避免扩散,或通过配制一定比例的药物进行抑制。
六、适时收获
不同品种、不同播种期玉米适宜的采收期不同,应根据其品种特性、天气状况和加工利用要求,确定适宜的采收期。鲜食甜糯玉米要根据鲜穗上市时间适时采收,一般在开花授粉后18~25d为宜。为延长玉米植株光能利用率,对活秆成熟的品种应适时晚收,使籽粒达到完全成熟,可增产8%以上。当全田90%以上的植株苞叶变黄干松7~10d后,果穗下部籽粒乳线完全消失为最佳收获期。
参考文献:
[1]袁筠.玉米种植技术优化及病虫害防治策略[J].农家参谋,2019(14):56.
[2]黄述伟.玉米种植与管理技术的探讨[J].魅力中国,2014(19):161-161.
[3]柴新.大田玉米种植的管理技术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8(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