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云
1938年,毛泽东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校是我们党教育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并要求“把我们党的这个独特优势保持好、发挥好”。
党校作为培训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应突出政治建设、改进教育方式、强化组织领导,在坚持“党校姓党”中做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使党员干部牢牢掌握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牢牢掌握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突出政治建设,找准功能定位
党校不同于一般的干部管理学校和社会科研机构,有其特殊属性和要求。
一是坚持党校姓“党”。要把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作为党校各项工作的“纲”,把加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作为重要内容,突出政治属性,凸显“党味”。
二是强化思想引领。据统计, “80后”“90后”党员已超过全国党员的1/3。一些党员没有系统学习过党的历史,对我们党成立的背景、“走过的路”不熟悉不了解。这就需要教育党员干部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了解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辛探索和辉煌历程,把党的历史作为最好的教科书和营养剂,坚定“四个自信”,补足精神之钙。
三是加强课程建设。曾几何时,一些党校的经济、金融、城市管理等课程“门庭若市”,马列经典、党史、哲学等课程却“门前冷落”。要努力纠正这种局面,把学党史、讲党史作为党校教育“热门”,作为“正差”,完善党校课程体系、突出党史课程比例,从选修课变成“必修课”。
改进教育方式,提升教育质量
党校讲党史,是特色,也是优势。能否将党的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史实践和理论发展讲好、讲正确、讲透徹,是教学水平问题,也是政治问题。
一是“高标准”。党史是一门科学,讲党史要强化专业性。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讲通史,也要讲专题;既要教理论研究方法,也要解疑释惑,实现党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要引导学员读原著、学“真经”,学习 “两个历史决议”、中央领导人选集和文集、重要文献等。坚持政治性和科学性相统一,全面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科学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二是“讲方法”。一些学员说,喜欢看《长征》《亮剑》《海棠依旧》等党史题材的影视剧,但对系统学习党史抽不出时间;有的学员理工科出身,没有专门学过党史。要综合考虑不同学员的知识背景和学习能力,分类施教,创新方式。比如,可以从历次党代会的视角,以标志性的事件和重要决策为主线,把党史“串”起来讲。比如,采取现场教学、展览式教学等方式,让学员走出课堂,触摸现场,使党史“活”起来,见事、见人、见精神。
三是“有立场”。我们党从一大成立时期的50多名党员,到现在有着9000多万名党员、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在14亿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红色政权、大国地位和人民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爱护和珍视,带着感情讲好重大事件、会议、文件和人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敬畏和尊重,引导学员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具体、历史地看待走过的路,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要发扬斗争精神,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西方“普世”价值观等错误思想,要旗帜鲜明,不能东摇西摆。
四是“重实际”,讲党史要注意不能与现实脱节,聚焦党和国家中心工作、重大决策部署,与正在推进的事业结合起来,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指导实践、推动实践,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强化组织领导,夯实党校阵地
要高度重视党校自身建设,以党校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为党史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注重教学培训,提升教师科研教学能力,坚持教学科研一体化,培养工作骨干。抓好人才建设这个重要环节,用好现有人才。发挥首都优势,引进党史专业教师。选聘党史专家等担任兼职教师,帮助提升党校教育水平。
二是用好教育资源,注重整合党史研究室、史志办等专业资源,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人故居、红色文献等红色资源,利用“学习强国”等平台资源和《档案》等音像资源,不断丰富教育形式和内容。
三是打造三个阵地,即党校各种班次课堂教学阵地,党史现场教学、情境教学阵地,以及党校公众号等新媒体网上阵地,形成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的坚强阵地。
(作者:西城区委党校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