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小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教师,我们用这句话来激励自己,也意识到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教师之所以被人们称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就是我们不仅要做知识的传播着,更要把孩子们引领为一个个大写的人。所以每个教师的首要责任就是对孩子们进行德育工作。怎样做好德育教育呢?我认为要抓住一切契机,立足学校及周边区域的文化优势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孩子们永远守住心灵的那份净土。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优秀民族,它汇集了五千年来优秀文化,凝聚了炎黄子孙的智慧,形成了教育意义深远的伦理道德,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学生对传统的文化十分的冷漠。这段时间我不断尝试用家乡的传统文化对孩子们进行道德教育,加强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我的做法与大家共同探讨,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一、抓住“家乡文化大搜索”的活动契机,感受民风淳朴人杰地灵的家乡
帮助孩子们树立“知我家乡、爱我家乡、宣传家乡、建设家乡”的观念。放手让孩子们开展“追寻历史遗存,了解家乡文明,感受文化”的考察活动,孩子们用文字、画笔记录下了活动的全过程,活动中孩子们在老师的帮助下感受到了家乡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他们在深邃庄重的丁村民宅,在雅致精巧的丁村博物馆……留下了孩子们好奇的眼神,留下了孩子继承优秀传统的脚印,也在他们心中留下了一段永恒的美好记忆。这记忆将帮助孩子们插上理想的翅膀翱翔在未来的天空中。
二、充分利用家乡文化资源,有针对性的开展倫理教育
我把家乡文化中的优良传统同孩子中出现的问题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有针对性的组织一些活动。班上有段时间经常出现喜欢贪小便宜的想象,针对这种情况组织主题的班会,共同学习。同时我还让孩子们去搜集有关传说,民谣,并帮助学生整理成册,并鼓励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感悟。孩子们在搜集活动的同时自己也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教育,心灵升华。
三、用家乡文化,促进培养孩子们的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好习惯常常让人受益终生,坏习惯往往使人深陷泥潭。著名教育专家任小艾:“从小学到中学对学生的培养一以贯之是习惯。习惯、命运、人生,好的习惯决定好的命运,好的命运决定好的人生。”所以养成教育也是德育工作的重点。我决定用家乡的人和事让孩子们生动的感到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今后人生的重要性,用家乡文化感染、引导孩子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利用家乡文化资源促进培养孩子们养成教育方面。我首先让孩子们自我剖析,寻找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让他们自己认识到自身的缺点,让他们自己制作小纸条把自己的不良习惯写上去,相互寻找别人身上的良好习惯,学会取长补短。其次引导孩子们开展一系列活动:搜集家乡名人,了解名人轶事及其成功过程,组织活动分析成功人士身上的良好习惯。
家是每个人的根,德是每个人的本,教会孩子们做人则是每个教师最大的成就,家乡文化是我们进行德育教育最大的优势,用我们厚重的文化底蕴,不断前进的家乡风貌加上一颗爱孩子的心构筑起一道坚强的屏障守住孩子们的心灵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