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国云
摘 要:当前,在我们农村小学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竞争仍十分激烈,导致学生被动学习,产生厌学情绪,丧失学习情趣,“学困生”“厌学生”逐渐增多,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民主对立,没有有效的合作互动。本文从和谐课堂、自主探究、多向交流、多元互评等几方面论述把握数学课堂的教学契机,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互动。
关键词:把握;契机;互动合作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合作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只有经历一次次的合作互动,才会真正地掌握知识、技能与思维的方法,才会真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情感与态度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通过实际教学的不断积累和总结,我觉得要想实现高品质的课堂互动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营造民主和谐课堂,合作互动的原动力
民主、和谐是课堂合作互动的第一原则,营造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合作互动的课堂互动环境,是学生开展人际交往的基本条件。这种良好的互动环境以其积极的情感氛围为主要特征要想实现,只有建立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此时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才会有一种安全感和愉悦感,教师才能有效地开展各种教学合作互动活动。所以,数学课堂的首要任务是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给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中注入合作互动的原动力。
二、引发自主探究,合作互动的营养剂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教学即生活。”意义就在于把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作为师生生活的一部分来对待,所以课堂合作互动把课堂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理论与实践并重。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来设置教学情境,引发学生自主探究,最终再回到实际生活中,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并予以创新,只有这样,知识才能成为“活”的知识,这样的思维必然呈现出一种开放的状态。
在引领学生自主探究时,教师不仅要给学生留有足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空间,还要有意识地、适时适度地调控探究进程,规则预设,层层深入学生在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需要认真地观察,反复地比较、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这个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作保证。另外,有些教师往往会在学生自主探究前,给学生进行铺垫,看似明确了思维指向,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实质上是为学生设置了思维通道,缩小了探究的空间。因此,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索工具,提供一个有较大自由度的环境,引导学生在充分、合理的空间中运用多种方法开展自主探究活动。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中,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学习的难点。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学生根据不同算法想出了多种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在教学过程注重引发学生自主探究,尊重每个学生的感受和思考。课堂互动是探究性的教学,这意味着课堂互动教学从知识的传授走向知识的构建。对于学生,学习已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发生在认知需求基础上互动与合作的知识探究,这种在个体经验和互动过程中构建起来的属于个体的认识和属于群体的共识会沿着自己形成的认识,还会在今后的经历中不断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从而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数学,给学生合作互动注入营养。
三、巧设多向性的交流信息,合作互动的鲜活剂
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学模式和策略都以问题为出发点和载体。教师应根据数学实际情况,巧设多向性的数学信息,这时,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状态时,就自然而然地渴望与伙伴交流,探讨,共同解决问题,这种渴望下的情境,往往能使学生取得互求互得,启迪智慧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信息交流的多向性,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动精神,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三年级下册“面积”部分有这样一道题:一根铁丝正好能围成边长为4分米的正方形,如果用这根铁丝围成长方形,它的面积有多大?让学生自主探究虽然在时间上要比教师讲解花费得多,也许练习的数量会减少,有时甚至会来不及完成教学任务。但实践证明,没有亲身的体验,没有积极的探究活动,很多知识便如同“过眼云烟”,很难扎根在学生的脑海之中。“听过的,忘记了;看过的,记住了;做过的,掌握了。”这很好地说明为了让学生真正弄懂、学透,“费时”“费力”些也是值得的。学习者主动地寻求学习伙伴并共同探究问题,不只是学习信息的互动和研讨,更重要的是语言的表达、思想的沟通、心灵的碰撞、性格的磨合,进而实现组织能力、交往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创设多元互评氛围,合作互动的催化剂
数学学习不像语文课那样有生动感人的故事情节,单一的数学课堂评价,已很难适应现代学生的发展需求。如何启动学生的情感系统?让学生学有激情,学有动力,学有反思,学有自信,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关键之一。创设“多元评价”氛围,是持续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实效性,促进学生可持续和谐发展的“催化剂”。课堂中,让学生在民主、轻松、和谐、充满人文色彩的氛围中,敞开心扉,真诚客观地评价对方,促进学生自我反思,明确努力的方向,使其树立自信,为今后数学学习提供了动力支持。①创设生对师的评价氛围。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使教师更好地走进学生心灵世界,倾听学生心声,全面了解学生信息,增进师生感情,改变师生关系,促进教师对学生做出公正的评价,并能促进教师进一步调整自己的教学。从而让学生喜欢老师、喜欢数学课,喜欢思维,喜欢反思,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②创设自评、生生互评氛围。鼓励学生多角度对自己或别人的思维过程、情感与态度、交流与合作等行为进行评价与反思。可以从这几方面进行引导:“你是用什么方法获得新知的?你懂得什么知识?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你能否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否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能否在合作中约束自己的行为?是否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是否乐观地对待挫折与困难?是否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是否认真倾听他人意见?是否尊重理解他人的处境与观点?”等等。学生在互评或自评中,不但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取长补短,多方位的從对方评价中认识自我,寻找差距,激发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激发学生树立更高、更远的目标,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