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彬
摘 要 随着劳务实名制管理办法的逐步成熟,项目现场对建筑工人的实名制考勤管理将更加严格。本文介绍了在不具备封闭条件的项目现场,利用移动定位、电子围栏技术,结合智慧工地软件,轻量级实现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和移动考勤。此种模式投资小、易用、灵活,在智慧工地建设中具备广阔的市场前景。
关键词 智慧工地;实名制;移动考勤
1背景
在2019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应发制定《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该办法明确阐述了劳务实名制管理信息的范围和方法,明确了工程参建各方主体的权利、责任和义务。而在2020年3月发布的《2019年建筑业发展统计分析》报告中,我们更看到建筑业从业人数减少,但企业数量增加的趋势。这进一步印证了实名制管理的迫切性[1]。
2实名制与考勤管理
《管理办法》包括了建筑工人和项目管理人员的身份证信息、文化程度、工种、技能等级、安全培训信息,更包括了其工作定岗、劳动合同、考勤、工资,以及人员行为记录等信息。
而在实际的工程项目中,对建筑工人和管理人员的静态基础信息的管理,都能通过实名制花名册造册、信息补充登记等模式进行完备的管理。但对于实名制人员考勤,几乎全部委托由门禁系统代为管理。但门禁系统本质上应作为目智慧工地的物联网终端补充。
对于具备封闭条件的施工场所,建立门禁道闸系统是一种基础手段。但实际生产中,管理人员作业考勤的工程项目部大都在封闭施工场所外,管理人员的考勤可通过扩展门禁系统的刷卡地点实现,也可以利用管理人员的智慧工地App进行考勤打卡。前者需要硬件建设,而且考勤数据还需要通过存储转发,才能共享到智慧工地云平台。而后者无须投入硬件设备,数据直接进入智慧工地考勤管理。
对于不具备封闭式管理条件的工程项目,则可利用智慧工地App提供的移动定位、电子围栏、人脸识别、活体检测技术进行移动考勤,减少智慧工地建设成本投入[2]。
3移动考勤前置条件
3.1 实名制造册
《管理办法》第九条明确规定了纳入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范畴的人员:进入施工现场的建设单位、承包单位、监理单位的项目管理人员及建筑工人。智慧工地系统需对身份证信息、文化程度、工种、技能等级、培训信息、工作定岗、劳动合同进行登记造册。其中身份证信息的验证,可通过PC机在Web管理端,外接身份证读卡器进行实名认证,也可以通过智慧工地App拍照身份证,利用OCR身份证识别技术实名认证。在实名登记造册时,需登记合格的人脸近照,近照将作为考勤人脸比对的基准。
3.2 考勤区域设定
移动考勤的另一重要前置条件是设定电子围栏,利用智能手机的卫星定位技术,比对是否处于考勤区。传统的单个项目只设定1个电子围栏已不能满足需求,特别是部分开放式线性工。经过实践,本智慧工地应用支持配置数十个电子围栏,满足项目需求[3]。
下图展示了电子围栏设定主页。
4App移动考勤
App考勤结合项目现场人员特点,开发实现了多种移动考勤模式。针对项目管理人员,年龄结构年轻、文化水平较高、有较强学习能力,对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有理解,是智慧工地建设的重度用户。建议管理人员通过登录App的移动考勤进行打卡。
考勤打卡验证过程如下:App首先检测卫星定位是否在划定的考勤区内,然后在用户选定进场方向后,调用前置摄像头进行活体检测、人脸识别比对,最终完成考勤打卡。打卡整个过程不到3秒即可完成,快速高效。其中我们利用“活体检测”技术,彻底堵住了以前利用人脸照片进行考勤的漏洞[4]。
而建筑工人老龄化严重、工人文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不愿意投入精力学习App移动考勤,甚至没有智能手机。强行推行管理人员的移动考勤模式,势必产生抵触情绪。这时候,就需要班组长利用移动终端,为建筑工人移动打卡。此种场景下,催生了具体两种手段“点名打卡”和“盲扫打卡”。
点名打卡的业务场景集中在上工进场时,部分危大工程,在进场前,需要以班组为单位,结合BIM模型、施工规范,对当天作业步骤、工序进行重点讲解,然后班组长利用“点名打卡”对进场作业建筑工人逐一考勤。
而在建筑工人陆续出场时,可通过立式看板机,通过摄像头抓拍人脸,进行盲扫打卡,打卡结果实时显示在下方区域,并支持语音播报,这大大减小了班组长的工作量。
5结束语
本文讲述智慧工地考勤业务,特别是在不具备封闭条件的项目现场,轻量级移动考勤。管理人员采用移动设备自助考勤;建筑工人采用班组长代为移动打卡或看板盲扫打卡。在不增加硬件投资、不增加多系统软件集成的基础上,实现移动考勤。为维护建筑工人和建筑企业合法权益,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佚名.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试行)[ED/OL]. http://www.ccfourth.com/006/level3.jsp?id=3896,2019-03-01.
[2] 佚名.2019年建筑业发展统计分析报告[ED/OL].https://www.bjzjxh.org.cn/ShowSampNews.aspx?id=7331,2018.
[3] 方成龍.对劳务实名制的再认识再思考[J].施工企业管理,2019,
(7):79-80,13.
[4] 张海东.建筑劳务实名制管理实施现状及解决思路.建筑,2019,
(24):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