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路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大部分国家都越来越来注重本国经济实力的提升以及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及文化交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顺应了发展潮流,更为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及空间,但如何能够更好的进行资源利用、整合,与东盟各国建立更好的合作关系,优劣互补,以及如何清楚的认识到自贸区下潜藏的危险,这一系列的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探析。
【關键词】经济;东盟自贸区;贸易
引言
如今,无论还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越来越重视本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及文化交流,各国经济发展趋势趋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合作越发促进各区域、各国间的经济稳健增长。而主要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东盟自贸区是全球第三大自贸区,拥有庞大的人口规模,是亚洲国家在区域经济合作上的一项重大突破。
1.中国-东盟自贸区下的效应分析
1.1低关税政策带来的经济效应
东盟自贸区对不同货物实施不同关税的优惠政策,直接加大了中国和东盟各国间的货物贸易往来,为中国进出口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增加了企业的经营利润同时也加强了中国和东盟各国企业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双边货物贸易的发展,将各国的资源进行整合,资源利用最大化的同时争取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货物贸易的发展趋势不仅拉动中国和东盟各国整体经济实力的上升,同时为各国进出口企业带来巨大的商机,关税政策的逐步减免措施为各国企业进出口提供了良好的贸易空间,积极鼓励了商品的国际流通性,促进了进出口企业的快速发展。
1.2服务贸易逐步开放带来的经济效应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服务贸易成为一项重要的贸易活动,并且服务贸易在各国进出口贸易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各国对服务贸易的重视度逐步加强。相比货物贸易,各国针对服务贸易所制定的贸易壁垒措施更为严苛,而中国与东盟各国签订的服务贸易协定,约定双方共同逐步开放服务贸易市场,包括旅游、运输、金融与银行、通信和建筑业等等,例如滇越铁路,曼昆公路的修建,打通陆路交通的同时推动了经济发展。
2.中国-东盟自贸区为中国进出口企业带来的机遇
2.1熟知关税优惠政策,扩大出口额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后,双边国家在货物贸易方面的关税政策给予了极大的鼓励政策,关税政策采取的是逐年降低的方法,对于不同种类的产品实施不同程度的优惠政策,货物贸易协议将产品分为正常产品、列入早期收获计划的产品和敏感产品,而对于正常产品和敏感产品又有详细的分类。列入早期收获计划中的产品和正常产品最终关税为零。敏感产品中一般敏感产品最终降到相对较低水平而高度敏感产品最终和保留相对较高的关税。
2.2投资环境日趋自由,利于中国企业优化资源配置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降低了双边国家相互的贸易成本,为对方提供更便利的条件,以吸引和鼓励对方进入本国市场,成员国之间进入彼此国家的市场的成本降低,投资的市场范围扩大。东盟自贸区对于中国进出口企业而言,自然也是一个机遇,中国企业能够以相对降低的成本进入东盟国家。中国进出口企业需把握东盟各国的所具有的比较优势,无论是原材料,半成品或是自然资源,劳动力成本等等方面的要素优势,对自身企业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降低生产成本,争取将东盟自贸区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
3.中国-东盟自贸区为中国进出口企业带来的挑战
3.1进口商品的增加破坏了国际贸易平衡度
进口额远超出口额,造成我国的贸易逆差,很大程度上冲击了中国市场,国外产品的流入,对国内同行企业造成压力,形成强大的竞争力,其中不乏有些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这样会造成国家失业率的增加。虽然进出口贸易本质是双边国家要素互补,同时会促进双边国家企业的相互竞争,不断发展,但如果国际贸易一直处于失衡状态,过度依赖进口商品,那么给企业和社会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3.2东盟各国内部动荡因素多,双方合作存在风险
东盟各国均为发展中国家,但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而且存在文化差异,和不同的宗教信仰,宗教信仰不同的国家之间也会发生摩擦。其次,抛开宗教信仰不同所引发的文化矛盾,各国之间也存在政治局面动荡。由此可见,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虽然能够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增加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总的进出口额,同时也会承担很大的风险,无论是对东盟的投资项目或者进出口项目都存在很多的不稳定因素,虽然中国-东盟自贸区为双方企业提供了优惠政策,但如果一旦发生矛盾,中国企业所要承担的损失也是需要谨慎衡量的。
4.中国进出口企业应采取的策略
4.1定位目标市场,提高产品竞争力
首先应该抓住中国-东盟自贸区下的关税优惠政策,利用自贸区这一平台扩大出口量,提升公司的经济实力,但并不是盲目的追求扩大出口量。注重自身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展现出产品的差异性,针对自己产品的特性,分析东盟各国市场的经济实力,文化差异以及国民需要,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从整体上提升公司的实力以及产品竞争力,能够在东盟国际市场站稳脚跟。同时,也能使中国同东盟的整体进出口贸易中,贸易平衡得到改善,出口额与进口额的差距缩小。
4.2了解东盟各国形势,控制合作风险
中国企业在与东盟各国进行经济合作时首先应该了解目标国最近的政治、经济、自然环境。在确定与该国的某个企业建立经济往来之前,做好针对该国的具体风险防范措施。在对东盟各国进行投资建设或出口货物时,需要注意尊重不同的宗教信仰,在产品的广告宣传,或是功能介绍以及产品设计方面须避免可能有些元素会侵犯到他们的宗教信仰,从而影响目标国人民对于产品的接受度。
4.3注重企业自身信誉建立,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东盟自贸区的建立,扩大了中国的出口市场,中国企业面对的市场很大,机会很大,同时竞争也很大,而中国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在同东盟各国进行贸易往来时,要注重企业自身的信誉建立,与东盟国家的企业保持良好稳定长久的合作关系,互惠互利,同时不断建立新的合作关系。这样,中国企业不仅能够从双方的合作中获得经济利益,还能在东盟市场中赢得良好的口碑,为企业开拓更广阔的市场打下良好的基础,获得更深远的利益。
5.结束语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对区域内的国家给予的相关优惠措施,扩大了双边的进出口货物贸易总额,为中国进出口企业的货物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开拓了国际市场。对于服务贸易相关壁垒的减轻,促进了双边国家经济文化的交流,就中国和东盟国家来看,双方国家的服务贸易竞争力双方均有提升,而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传播也在顺利进行中。当然机遇之下往往伴随着挑战,这些挑战可能给企业间的合作带来一些障碍。因此中国进出口企业在进军东盟市场时,要根据自身企业情况,并本着以诚信为基本原则与当地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已经建立合作的关系的同时,企业还应不断创新,跟上时代的需求,满足人民的需要。从整体来看,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为中国企业带来的机遇大于所带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李溯婉,林小昭.明年中国-东盟九成贸易零关税[N].第一财经日报,2009.
[2]刘响明.中国—东盟博览会对广西的经济影响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5.
[3]钱学锋,龚联梅.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区域贸易协定与中国制造业出口[J].中国工业经济,2017(10):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