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 (浙江宁波 315000) 胡宇清
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副总监胡宇清
(1)智能与智能制造 人类的智能,其基本机理为状态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精准执行→学习提升。制造的本质就是降低制造系统的不确定性,目标是实现价值最大化。
智能制造的基本逻辑是把人的隐性知识(思想、算法、推理)显性化,沉淀为显性知识,把知识嵌入软件,软件嵌入芯片,芯片嵌入硬件,硬件嵌入物件(物理设备)。在一定时空的工作场景、给定的约束条件下,软件形成的数据自动流动,消除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优化制造资源配置,实现价值最大化。
(2)智能制造技术 智能制造技术就是结合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直接、间接和管理活动,通过自动化技术、信息化技术、网络技术,即OT、IT、AI融合而成的技术集成。
其中软件与物理机器的关系经历了分离→交汇→融合→一体化的过程,而一体化为智能制造系统打造了技术基础——分布式智能。
(3)智能制造转型的两个关键点 制造企业的智能制造转型过程就是企业通过集成最新制造技术,优化配置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的经营过程。
1)第一点是企业内部价值链的数字化整合,主要指生产、供应链、研发、市场、服务和管理等企业价值链的打通。设备层包括NC、RC、Sensor、驱动和远程I/O,现场控制层包括PLC、FCS、PCS/DCS,监视操作层包括SCADA、HMI,制造执行层包括MES、PPS、APS,资源规划层为ERP。
2)第二点是企业外部资源的数字化有效利用。企业经营活动的外部条件,从宏观角度,有人口、经济、政治与法律、自然生态、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等,这是行业里的企业都面临的;从微观角度,有供应商、营销中介、顾客、竞争者以及公众等,这是关系到企业经营的外部直接资源(见图1)。智能制造技术手段赋予了数据自动流动的能力,并因自动流动而形成泛在知识,通过软件中的算法、规则为企业优化配置制造资源提供了实现途径。
图1 外部直接资源
智能制造的实践包括动作改进、智能设备、自动化单元、柔性生产线、数字化车间、物流自动化以及智能工厂,由点到线再到面。除了不断发展的装备智能化,工业机器人、机器视觉和通信技术等也在智能制造系统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实践举例如下。
(1)动作改进 在精密制造的手表行业,机器人抓取0.1mm手表部件,与相机配合检查部件的外形、角度,合格方可嵌入模腔,提高了生产过程的质量一次合格率,减少了浪费(见图2)。
图2 手表行业的动作改进
(2)智能化设备 以医疗器械行业加工义齿为例,340个义齿的加工各不相同,将机器人集成在机床内,通过机器人和加工机床的通信、义齿和机床加工程序的一一匹配以及机床的自动加工,可实现每个工件定制化生产,24h连续无人自动化运作,如图3所示。
图3 医疗器械行业的智能化设备
(3)自动化单元 在汽车零部件行业,机器人和三台加工设备形成自动化单元(见图4),实现冲压工序、机加工序及去毛刺工序集成的无人化一件流作业单元,达到了节省人工、7×24h运营及提高生产率的效果。
图4 汽车零部件行业的自动化单元
(4)柔性生产线 在航空零部件行业,6台机床通过机器人+轨道形成柔性生产线(见图5),实现不同型号飞机部件的自动化切换和加工,提升了设备总体稼动率,缩短了交付周期,降低了库存并且减少了人工。
图5 航空零部件行业的柔性生产线
(5)数字化车间 在模具行业,制造管理系统集成了模具设计、料单创建、加工工艺路径和CAM编程,打通物理设备安装调节、铣削、电火花、线切割、质量控制和机器人等环节,实现了整体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柔性生产,如图6所示。
图6 模具行业的数字化车间
(6)5G在智能工厂的应用 诺基亚提出了基于5G、物联网、机器人和AR/VR技术的智能工厂概念,并在诺基亚奥卢工厂应用(见图7)。通过5G连接更多资产,获得全新的灵活性以及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自动化等更多功能,从而提升运营能力。
图7 诺基亚奥卢智能工厂
上述例子中,企业通过智能制造实践,赋能运营活动中的“加法”和“减法”,助推企业实现价值的最大化。其中加法包括产品的创新、质量和效率的提升、生产率的提高、安全的改善以及更高的灵活性、可靠性,减法则包括节约成本、降低废品率、缩短工时、复杂动作简单化和少人化。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智能制造为企业经营提供了多种可能性。但是智能制造是手段,不是目的。企业经营的目的是在有限的资源和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企业应根据所在行业的特性,结合自身的特长和资源的可获得性,由市场驱动,探索构建适合自己的智能制造模式,持续实践,实现价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