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艳秋,郭 芳,程 莹
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河南 安阳 455000
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又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于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发病后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诊断后半年内感染率较高,进而推动疾病进展,不利于患者预后[1]。该病男女发病率相当,并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随之升高,尤其是对老年PIT患者的治疗尚缺乏研究[2]。ITP治疗首选药物治疗,脾切除为二线治疗方案,但药物治疗仍存在1/3左右患者治疗无效而导致病情反复发作,且脾切除手术价格昂贵,患者预后不尽理想[3-4]。因此,充分了解影响成人ITP患者预后的可能因素,尽早进行识别、干预,提高患者治愈率十分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成人PIT预后的因素,报告如下。
选择2016年2月—2019年2月于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治疗的100例ITP患者,其中男41例,女59例;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50.13±6.94)岁;病程1~62月,平均病程(28.36±4.17)月;血小板计数(PLT)13×109/L~99×109/L,平均(45.18±6.09)×109/L个月。纳入与排除标准:符合ITP诊断标准[5],(1)≥2次检查血小板计数减少,血细胞形态无异常;(2)脾脏一般不增大;(3)骨髓检查显示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4)排除其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初次确诊;治疗前PLT<100×109/L;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合并感染、心脑血管疾病病史、免疫缺陷病等患者;排除贫血患者;排除手术治疗者。
34例患者加以单一泼尼松(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675)治疗,1.0 mg/kg/d分次服用,2周为1个疗程,41例加以泼尼松+丙种球蛋白(上海莱士,国药准字SF20023011)治疗,剂量400mg/kg/d,连用5 d,25例加以泼尼松+长春新碱(瀚晖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3326)治疗,0.02 mg/kg静脉注射,每周1次,每次≤2 mg,2次为1个疗程。
预后评估标准[6]:收集所有入组成人ITP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治疗方式等数据,并分析上述因素与预后的关系。治愈:PLT>100×109/L,维持时间>3个月;显效:PLT升高至50×109/L,或与原水平比较上升30×109/L,基本无出血症状,维持时间>2个月。好转:血小板有所升高,出血症状改善,持续时间>2周;无效:PLT以及出血症状无改善,甚至恶化。
100例成人ITP患者中治愈68例,纳入治愈组,显效9例,好转1例,无效22例,纳入未治愈组。
与成人ITP患者预后有关的可能因素包括患者年龄、病程、治疗前PLT、治疗后PLT峰值以及治疗方案(P<0.05),见表1。
患者病程、治疗前PLT、治疗后PLT峰值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ITP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患者具有外周血PLT显著降低、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以及内脏出血等特点,严重者可能有皮肤出血、鼻出血、口腔出血、妇女月经过多等其它部位出血[7]。目前,临床治疗ITP仍以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长春碱类等药物治疗为主,但长期用药后机体产生一定耐药性,导致疾病迁徙难愈,威胁患者生命健康[8]。因此,早期判断可能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对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升治愈率至关重要。
表1 影响成人ITP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表2 影响成人ITP患者预后的多因素logsitic分析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100例成人ITP患者中治愈68例,治愈率为68.00%,略高于赖颖晖等[9]报道的治疗总有效率56.1%,可能与纳入病例个体差异以及病情差异有关。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对年龄、病程、治疗前PLT、治疗后PLT峰值以及治疗方案五个影响成人ITP患者预后的因素进一步分析发现,患者病程、治疗前PLT、治疗后PLT峰值可能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与张世恒等[10]、Frederiksen等[11]文献报道相符。考虑原因,治疗时患者患病时间越长,转变为慢性ITP的可能性越大,而慢性ITP发病机制较急性ITP更复杂,除体液免疫之外,细胞免疫功能异常也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故不同病程ITP患者体内参与血小板破坏机制可能不同,因此越早进行治疗,治愈可能性越大,患者预后相对越好[12]。成人ITP患者多数为慢性ITP,患者治疗前PLT越高,长期维持PLT水平在30×109/L以上的可能性越大,在一定程度上指示疾病程度越轻,发生出血危险性相对较小,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改善ITP患者PLT异常,表现出更好的预后[13]。治疗后PLT峰值越高,表明药物治疗越有效,血小板数回升越快,患者预后可能越好[14]。与文献[10,15]报道基本相符。
笔者根据自身经验总结认为,影响成人ITP患者预后因素较多,若想取得最大治愈率,因尽早进行疾病诊治,诊治前、治疗后应密切关注患者血小板变化,加强对患者的随访,及时进行抗凝治疗,以预防血栓形成。但本研究受纳入例数限制,且缺少术后随访,无法评估治疗后患者血小板水平维持情况以及疾病复发、转为难治性ITP、甚至死亡情况,有可能影响上述因素在预后相关中的作用,故后续还需进行大样本、随访研究更好地评估患者预后,提高结论可信度。
综上所述,患者病程、治疗前PLT、治疗后PLT峰值可能是影响成人ITP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有效评估患者预后,为临床指导选择性治疗ITP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