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薇,杨丽萍,林欣欣,王凯楠
(1.长春大学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2.长春大学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随着新时代对人才需求的多学科融合化、技能素养综合化的发展,应用型本科地方院校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培养具有扎实的学科知识、良好的人文素养、较强的工程能力、活跃的创新思维的应用型人才成为本科教育的根本任务。专业工程知识讲授与技能训练的内容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也随之变革,但人文素养培养显得过于理论化、形式化、单一化。如何实现教学与育人全面整合,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工程技术人才成为应用型工科专业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开展工科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成为解决该问题的主要途径。
课程思政并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单独开设的理论课,而是将思想政治元素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通识课程、公共基础课及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与实践课程中。面对当前存在的知识获取渠道越来越多,信息传递越来越广泛,各种思想交流与碰撞越来越激烈,多种价值观念并存的新形势,弘扬爱国、爱党、爱社会的情怀,引领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已经成为各类高等学校开展思政课程的育人目标[1]。
课程思政的概念最早提出于2014 年,主要是指构建“三全”的育人格局,即全人员、全过程、全课程形成协同效应,实现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共建联盟式课程育人环境,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落实在每一节课中,实现教育理念与课程的结合。
将中华优秀文化、形势与政策、公民道德规范、行业法律法规等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是课程思政的主要实现方式。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能力培养与信念坚定统一到课程中,使专业课程具有思想性、时代性、实践性与创新性,实现思想教育的隐式影响与信息传递,表现出外现到内化的过程。
工程教育是国际化的,针对工程教育实施认证是一种质量保证制度,达到认证标准的专业,其专业毕业生得到国际化认可,是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2]。对工科专业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可促进我国各级高校专业建设的改革步伐,实现专业建设标准国际化,提高各门课程教学质量,强化工程人才综合能力培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参与专业自己定标准,并验证标准的实现过程,是一种通过式评价,认证结论分为合格或不合格两类[3],旨在鼓励学校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发展多样性[4]。行业企业参与教学、管理、课程改进及专业认证过程,使校企合作基于专业认证有了更强的纽带关系,专业建设与国际接轨,工程人才实现互认,国际化教育理念具体化到工科人才培养全过程中。
工程教育认证从概念的提出、框架的设计到认证过程的实施,都遵循3 个人文理念,即坚持以成果为导向,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不断进行持续改进[5]。成果导向也称为产出导向(outcome-based),是按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设定可衡量的课程目标,在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后,要以学生学习的产出成果评价课程目标的达成。以学生为中心是指围绕按毕业5 年后学生可达到的培养目标能力水平,进行毕业时能达到的要求标准设定,进而确定课程体系中各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调整,重点在于学生应达到的能力水平。持续改进不仅是工程教育认证机关关切的问题,而且是工程专业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对保障和提高工科类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推动作用[6-10]。持续改进是教学过程中监控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育人质量的有效机制,是一个建立改进机制—实施教学监测—校内外反馈—分析产出质量—评价改进机制的迭代过程。
我国于2016 年成为在各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工程教育学位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成员单位之一,中国认证的结果被其他18 个成员单位认可。2016 年11 月正式公布了2014 年认证的大连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等6 个专业及2015 年通过认证的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等125 个专业的认证结论。2017 年共有188 所高校的709 个专业提交申请,最终确定受理375 个专业的认证申请。截至2019 年,我国已有覆盖21 个专业大类、超过1 100 个工科本科专业通过了我国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到2020 年,我国的专业认证工作将全面覆盖各个工科专业大类。
美国工程教育认证委员会ABET 在2014—2015 年的认证标准中,列出共计11 项针对学生学习成果评价的要求。2007 年6 月,在《华盛顿协议》的基本要求与人文理念基础上,结合我国工程教育特点,制定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版,包括工程类专业的通用标准与各个不同专业的补充标准两部分,其中通用标准给出7 方面的评价要求,首先是教学对象——学生,其次是教学实施者——师资队伍,最后是教学全过程——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以及持续改进4 部分内容[11]。
毕业要求是评价体系的目标对象,也是衡量学生能力培养的指标[12-13]。2015 年,我国在《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4 修订版的基础上新出台了2015 版通用认证标准[14],对“毕业要求”项进行了更加科学的划分,将原有的10 条毕业要求细划为12 条毕业要求标准,分别从知识、技能及素养3 方面设定相应的目标范本。
按思政与专业领域范畴,对毕业要求标准进行分区切分,划分为知识技能区与人文素养区两个区域,如图1 所示。知识技能区以专业课中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为教学内容,可采用以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评价方式,而人文素养区以思政课程为主,配合专业课程中与专业领域密切相关的思政理论案例作为教学内容,可利用定性评价作为主要方式、定量评价为辅助方式的混合式评价。
原有的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重点关注教师的教学产出水平,形成推动式教学模式,如图2 所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是采用定性评价方式,评价依据来源于同行专家、用人单位及应届/往届毕业生。教师根据课程体系中课程的前后关系,设定课程目标,围绕课程目标设定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并实施教学过程。课程体系中各门课程目标相对独立,形成松耦合状态,构造了独立的课程闭合空间,缺少课程间的关联性融合教学。
图1 毕业要求分区
图2 以教师为中心的推动式教学模式
学生作为信息接收者参与课堂教学及期末考核,成绩及格者则认定为达到课程教学目标。通过课程体系中所有课程考核,则认定毕业时达到毕业要求目标标准。在此教学模式中,课程体系缺少对毕业要求支撑度分解评价,以期末考试为主的单一考核方式不能科学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多种能力。思想政治教育仅以思政课程实施,缺少专业知识技能在实践应用时思政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性,使得工程专业教育脱离了思想政治理论。
实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将教育教学中心从教师主导变更为学生主导,如图3 所示,注重学生学习产出水平与质量,各个环节进行对应性评价和改进,形成拉动式教学模式。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与技术实践的主导者,教师则转换角色,成为教学过程的引导者,不断向学生抛出具有一定复杂度的问题,由学生的产出拉动教育教学。以学生各项产出作为教育教学的评价内容,实施过程化考核,形成多能力化评价,开展不同层面的持续改进活动,形成完善持续改进机制。拉动式教学模型重视学生的实际产出,而非教师的教学输入,教师引导实现专业领域相关的思政元素,融合到专业课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掌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专业知识技能涉及的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工程项目对环境、社会发展的影响等多种职业、人文素养。例如,在Java 程序设计课程中,教师提出每节课的素养目标与知识技能目标,教师作为引导者设定主题,如“代码人生”。教师结合讲授Java 语言中分支语句、循环语句的嵌套使用,让学生思考人生的分支与循环;结合代码缩进格式讲代码之美,培养学生的美学,认识社会生活中的美,实现技术与素养的融合培养,在专业课中充分融入思政要素,将专业认证中人文素养部分落实到每一节课中。
图3 以学生为中心的拉动式教学模式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关于能力评价的部分,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划分支撑培养目标的毕业要求,并按能力递进或内容并行的方式进行毕业要求指标点划分[13]。以此为根本依据,设计课程体系中课程对毕业要求指标点贡献度,并开展课程达成度评价,进行课程持续改进[15]。
结合工程认证标准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可采用3 种融合的方式进行。①与课程体系同行的纵向递进式结构。课程思政内容按不同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结合专业认证的人文素养,设定不同年级的课程思政目标,分层实施、循序渐进,形成纵向递进结构。②与定量、定性评价机制呼应的横向拓展式结构。将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与线上课堂结合,将理论课与实践课、实习课结合,开展技术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特别是加强网络空间育人过程。③与持续改进机制一致的协同式结构。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的访谈、调查等方式,充分发挥学校、家庭、企业及用人单位力量,形成“立德树人”的育人合力,以学校为主体,发挥思政教育的全局性作用。
在强调人文素养能力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框架中,课程体系中的思政课程将展现新面貌,通识课程展现中国自信,专业课程透出人文情怀。以专业认知实习专业实践课为例,导课10 min,以案例引入,融入职业素养,实施启发式教学;实践70 min,以训练+讲解+升华方式进行,融入工匠精神,实施体验式教学;总结10 min,以说成果、谈感悟为主,训练表达能力,树立自信心,体会“成功”定义与要素,实施感悟式教学。与专业领域关联的课程思政内容与案例众多,可以从不同角度结合专业课程目标需求进行融合。表1 中对应的课程思政示例范畴可以与多个毕业要求对应,形成多对多的映射关系。教师根据课程目标与既定学生产出目标,从多个层面挖掘,大到国内外时事,小到身边热点新闻,远到中华文化与史实,近到个人理想与价值追求。
表1 毕业要求与课程思政示例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被越来越多的工科专业重视,并且这些专业按标准积极开展专业改革与建设工作。结合中国高校的三级专业认证,以专业认证理念为基础,专业的工程教育必将国际化。单一强调知识与技能并不能满足国际化工程人才需求,毕业要求中6 项人文素养能力培养可采用与专业教学同向同行的思政教育。将思政理论从专业教师的视角,结合专业课程讲授与实践课程锻炼,真实有效地融入学生思想深处,使思政不再是“身外”的理论,而成为“内心”的教化,达到新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全面育人的重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