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燕
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渐普及和发展,计算机课程已成为中学阶段必不可少的重要课程,而且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学生只有学好计算机课程和掌握信息技术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就当前中学阶段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浅见。
一、问题初探
(一)现在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
现在大多家庭中都配备了计算机,学生已经接触到了这一新生事物,对计算机很有兴趣,学习积极性很高,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考试中计算机的分值比重较小,这导致很多学校对计算机课程安排进行了压缩。而且有些计算机教师在讲课的时候按照循序渐进的方法来授课,这样会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逐渐降低。即使有的教学有多媒体设备,然而教师的不用或者是传统应用都很难满足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个性化需求。所以,传统教学和当前学生所期待的计算机教学有很大差距,导致了教学效果的不理想。
(二)教师的计算机知识不能及时更新
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创新,能跟得上计算机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另外,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需求也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提高的,小学生已经能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也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以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能使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此外,学校对计算机教学不重视,很多计算机教师还是身兼数职,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二、应对措施
(一)少讲多练,精讲多练
初中计算机教学应该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不能一一讲完,这样会使学生没有头绪,越来越糊涂,要让学生进行操作练习,这样的教学效果比教师单纯的讲授要好得多。在学生操作练习时教师要注重教学质量,要少讲多练,要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操作,让学生在了解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进行巩固练习。在一堂课中,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只需要运用十几分钟,剩下的时间要让学生上机操作,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教学任务,有时候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教学内容及时做调整,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亲自操作训练。
(二)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層次因材施教
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学生较早就接触了电脑,甚至从小就进行过专门的计算机培训,这部分学生一开始就具备了基本的计算机动手操作能力,但有的学生父母限制因孩子玩游戏而使其甚少接触计算机,这部分学生从小很少接触电脑或者根本没有接触过电脑,对电脑的基本操作非常陌生。所以,教师要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分层次因材施教。例如,对于基本的汉字录入等课程,针对学生水平的不同,教师可根据不同情况布置不同的作业,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精心设计,激发学生兴趣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精心设置不同的情景,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创新情境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接受能力的差异,考虑学生的不同层次和兴趣爱好,要将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根据不同情况来设计不同的情境。例如,在教学网页制作的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预先准备一些平时学生愿意看的、比较适合学生特点的网页,让学生了解到网页制作不仅要有优美的文字,还要有优美的背景音乐和好的图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对网页制作有充分的认识,又有了学习制作网页的兴趣。
(四)采用形象的手法来呈现抽象的内容
中学阶段的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计算机又是一门新兴的课程,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来教授课程,尽量用形象的例子来演示抽象的内容,将那些深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形象的案例,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五)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要生活化
不应当仅仅体现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还应当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多思考、多探究,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在更多的生活实践中加深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对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要善于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记忆,加快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形成。例如,在“键盘操作与汉字输入”的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仅仅让学生在课上进行学习与记忆是远远不够的,学生汉字键盘操作与汉字输入水平的提升,更多的是要依赖于现实生活中的不断练习和反复应用,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外给学生安排一些打字作业,让学生在课外多进行操作技能的训练。
总之,生活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是新课程理念得以贯彻和落实的必然选择,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对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主动贴近初中生的现实生活和多样性的学习需求,多创设生活化的信息技术教学情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快学生信息化素质的养成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