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
【摘 要】辛弃疾是南宋著名词人,他的爱国抗战词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但他农村词同样具有较高审美价值。虽然辛弃疾的农村词数量并不多,但其深度和广度却无人能及。并且这些词题材丰富,风格朴素自然,与他对农村和农民的热爱密不可分。
【关键词】农村词;辛弃疾;农民;农村
辛弃疾对词的贡献主要是对词境的开拓,对农村田园生活和隐逸情趣的表现便是其中一个层面。农村乡土题材,宋代词人涉足的比较少见。即便有些许描写乡村的词句,也仅仅是偶然之作。但辛弃疾却不同,他在南归后每个阶段都写了农村词,尤其是在隐居江西的二十多年,他发现了平淡乡村生活中蕴含的美,感受到了农民身上的诗意。他将农村生活作为主要描绘对象,在词中表达对农民的敬爱,对农村风光的赞美,以及生活在农村时的愉悦。
一、农民群象
辛弃疾在农村词中,成功塑造了农民的诗意群象,让农民第一次在词苑中获得主人公的地位。在词史上,受到“花间词”的影响,大多数词人的词风较为绮丽,就连号称“豪放派”的苏轼也以抒写婉柔的词为主,农民未曾进入词域。在词苑中甚至有一条默认的规定——农民不得入内。虽然苏东坡以五首《浣溪沙》将农村题材引入词作,但只是偶尔一为。只有到了辛弃疾笔下,农民才真正进入词苑。
最能体现这点的是《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在这首词中,词人描绘了庄户人家极为平常的生活场景:一对老夫妇在家中闲聊,大儿子身强力壮忙农活,二儿子心灵手巧编鸡笼,只有小儿子贪吃,趴在溪头剥莲蓬。其中一个“卧”字最为巧妙,它将小儿子趴在溪边剥莲蓬吃时天真、顽皮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词里各个人物形象的描绘恰如其分,各具特色。词人仅仅反映了农村生活中一个恬淡的侧面,却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这些农民的形象真实自然,却极富艺术感染力。
二、农村风光
辛弃疾的农村词将写人与写景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他写农民群象的词都写了农村风光,正是这种美景衬托了人物形象美、情性美,如前面提到的《清平乐·村居》就是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的。辛弃疾就是这样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幽静的农村夜景、清新自然的农村雨景以及热闹非凡的农村丰收之景。
比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这首词是辛弃疾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首两句将生活中常见的“风”、“月”、“鹊”、“蝉”巧妙地组合起来,并置于夏夜背景之中,使其在平常中顯出不平常。鹊儿惊飞,引得知了鸣叫。同时,夜间的蝉鸣声在习习凉风中更显得清幽悦耳。这两句动静结合,将明月清风下的夜色描绘得惟妙惟肖。接下来两句,把人们的视线转移到田野,由稻花香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收景象。而以蛙声报丰年,更是辛弃疾的匠心独到之处。下阙开头则是以疏星和小雨同上片的清幽夜色相呼应。末尾两句却笔锋一转,走过一座小桥,林边茅店竟出现在眼前。优美的夏夜之景,以轻快灵活的笔调出之。
三、农村生活感受
辛弃疾不仅是一位词人,他更是一位爱国将领。然而身为“归正人”的他,却并不被人信任。他23岁南归之初,只被任命为小小的江阴佥判。从29岁到42岁,13年间调换14任官职,使他无法在职任上有所作为。他曾屡次上书朝廷,主张恢复中原、统一国土,均未被采纳,反遭排斥打击,罢仕闲居乡村二十多年。随着闲居时间的推移,他对农村的观察体验也在逐步加深,他开始习惯乡村生活的恬淡安逸,渐渐把自己融入到淳朴的农民中,同时更加感受到城市生活尤其是官场的纷乱和喧嚣。
《鹧鸪天·代人赋》:“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阳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这首词是辛弃疾41岁隐居上饶时所作的词,主要描绘了乡村早春生机勃勃的景象。上阙写近景,初发嫩芽的桑树、刚刚孵出的小蚕、悠然吃草的小黄牛等等,这些景象都是农村常见的,但却巧妙地融合成了一幅生意盎然的田园早春图。下阙则是远景,由平坦的山岗推到远远近近的青山,层层推进,使得场景更加立体。最后两句则是全词画龙点睛之处,将城中桃李和乡野荠菜进行对照描写,“城中桃李愁风雨”暗指南宋饱受金兵的欺侮,“春在溪头荠菜花”则表示词人对南宋还抱有很大希望。城市生活虽然繁华,但终究比不上春意常在的乡野。这是作者屡遭贬谪,虽有千般无奈,但置身乡村终被美景陶醉、被乡情感染而悟出的人生真谛。
辛弃疾的农村词数量不多,但艺术成就却很高。他总是用一种欣赏的眼光去描绘农村生活,寄托了他对当时腐败官场的厌恶,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对农民朴素自然性格的赞美,同时也寄寓了他无法报效祖国的遗憾,只能终日纵情田园的怡然心态。
参考文献:
[1]范亚光.苏轼与辛弃疾乡村词比较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
[2]徐程.辛弃疾农村词浅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2,32(03):9-11.
[3]朱立新.辛弃疾农村词的艺术成就[J].改革与开放,2010(06):193.
[4]曹済平.论辛弃疾农村词的审美价值[J].词学,2001(00):98-111.